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对自然、科学有兴趣的孩子来说,仅仅只是翻书本是不够,要让他们置身大自然,动用视觉、听觉、触觉,全身的细胞来感受自然之物。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创建与科学平行的博物学品牌课程的“引路人”。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对于这位有着25年教龄的生物老师,同学们都习惯亲切地叫做他“强哥”

王练强

广东碧桂园学校 高级教师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教育

国际初中生物教学,自创品牌课程博物学

2016年,王练强到台湾科学考察,看到当地的杨老师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式化石,且多数化石的产地都来自中国内地。当时他便灵机一动,“我们就是大陆的老师,搞这个不是更容易吗?”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他开始奔走于博物课的创办之路。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王练强指导学生认识校园植物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在深圳湾海岸,王练强指导学生观鸟、观海岸动物

从起初的星月山观植物、观动物、观鸟,一步步发展下来,到现在的矿石和古生物化石研究,王练强的立足点都不曾有变,博物课首要保留的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因为他深知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对万物葆有好奇心是学生发育心智的沃土。“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的兴趣,有兴趣比什么都强。”他一再强调,“将从矿洞里找出来的水晶交给孩子们修缮、清洗,他们接触到实实在在的水晶,自然就不会感到无聊了。只要肯动手,基本国内的所有化石都适合他们修,而且校内现有的工具足够孩子去修化石了。重要的是体验的过程,在体验中享受科学的乐趣。”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学生修海百合化石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学生用剔针精修化石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学生在放大镜下精修海百合化石

他没有刻意教给学生们任何修化石技巧,一切从实践开始。王练强认为教育的精髓在于适当的留白。不像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都有一系列的流程,每种化石需要用到的修缮工具和操作流程都不尽相同。就地取材也是他一向鼓励的,电刻笔、刻刀、剔针、喷砂机等工具就摆在学校实验室里,制约修缮的方法的唯二因素就是学生的喜好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学生修广西螺化石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学生用修刀清修海百合化石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清修后

从书本里获取所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王练强认为,只有在沉浸式、实践性、一手的自然体验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自然现象,拓展科学视野。而博物学无疑是科普历程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每个化石背后都有故事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在湘西边城古街道给学生讲解铺在路上的化石

环顾博物实验室的四周,到处都能发现矿石和化石的身影。据王练强介绍,这都是同学们在博物行中带回来的。他说:“我们的博物课程开设了两门课,一门是博物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矿石的前世今生;一门是配合博物学开展的博物行,以实地考察为主,带着同学们到野外采集矿晶和化石。这个两门项目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博物实验室

每次为博物行的地点选址时,他都要先组织校内老师、有经验的学生及当地村民进行预考察,充分熟悉当地地形路况、制定教学计划与出行方案、拟定应急措施、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等,安排妥当后,才会带学生团队前往实地考察。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湘西虫产地挖宝

聊起博物行,他语气坚定,对于每次的出行,他直言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但坚信有问题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钥匙。曾经有思想比较封建保守的矿工极力阻拦女同学进入矿洞,他们担心女生进了矿洞后,矿洞会不安全,从而发生事故。经过王练强再三的科学解释,矿工才答应了女生进矿洞。诸如此类的大小阻碍,他都是一笑置之。如果说有什么能激起他内心波澜的话,那就是听到学生大声叫自己,“一喊强哥,就知道有好东西了。”王练强毫不掩饰地笑了起来。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给同学们互动讲解化石的挖取办法和选取方法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人手一只王冠虫,练习化石清修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为学生鉴定与讲解化石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为家长鉴定与讲解化石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孩背着将近60斤的矿石,手里还抱着大矿石,就这样从矿洞里爬出来。“山路坑洼不平,有的矿洞要走十几二十公里,学生爬进去爬出来,没有一个喊累的。”原来,热切地爱上某件事情真的能让人忘却疲惫。但他也教育学生“夺宝夺不完”,要懂得知足常乐,每个矿石都有意义和故事,能被选中带回来的化石都是跟自己结有不解之缘的。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现场学习事半功倍

目前,同学们的足迹已经远涉桂林、贵州、湘西、郴州,并且计划在两三年之内实现基地化,接下来还将开辟云南、辽西等地。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矿洞内寻宝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背包里满满都是收获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是博物课的宗旨,每次挖掘过后,他都让学生把植被覆盖回去,做到土石全部回填,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自然观不用非得单拎出来讲,从科学的角度引领孩子行动,只要按照科学的要求实施,其实也就做到了科学发展。”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湘西行学生挖到大型完整的莱德利基三叶虫化石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桂林博物行学生捡到矿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博物馆级别的三叶虫:张氏虫

他还鼓励学生收藏标本,“手头上有了真的东西,到了大自然就不用问老师那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带学生到广州石头记矿物园的时候,就有学生跟我说,博物馆里的藏品标签有错。这是很难得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博物行成果展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学生在图书馆博物展守摊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学生绘制海报,助阵图书馆博物展

王练强:科学教育,博物致知

△ 郴州博物行分享会

在日常的教学中,他坚持“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王练强举例说道:“最近七年级刚好学习到植物生态系统这个板块,我就把我在泰国的经历分享给同学们。在泰国,城市的气味和森林公园的气味是基本一致的,这表明了泰国的自然环境保护得相当好。哪怕只是五分钟,跟学生讲讲生活小事,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生物也好,物理也好,化学也好,其实都是生活的提炼。科学教育就应该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脱离生活的科学教育,只会走入死胡同。

现在,王练强最大的愿望就是,学校能有一间兼具科学实验室和科学博物馆功能的独具特色的科学中心。

部分省级奖项

1. 论文《走读清远:让初中学生在实践中成长》2011年获得广东省综合实践课程课例评比一等奖(省教育厅发证)

2. 课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获得佛山市一等奖,广东省评选二等奖(省电教馆发证)

3. 《克隆技术研究》获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二等奖(省教育厅发证)

4. 《班班有块自留田》获得省环境科学探索活动评选一等奖(省教育厅发证)

5. 论文《小学科、大德育》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发证)

6. 教育软件《草履虫》获省一等奖并在广东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省电教馆发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