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薪、裁員層出不窮!疫情之下,職場人應該如何自救?教你5點

“雷軍先生能出來解釋解釋小米集團涉嫌違法裁員的事情嗎?”近日,小米前員工範友冬連續發佈多則微博質疑公司的人員優化行為。雖然小米很快就做出了正面回應,表示已按法律規定提前通知當事人並給予了N+1的補償,但此事仍然引發了網友的強烈關注。


“老闆擔心:再不復產,公司就沒了”;“員工擔心:再不上班,老闆就發現,即使沒有自己,公司也能正常運作了”,雖然是幾句玩笑話,但事實上,受停工停產全力防疫影響,不僅職場員工遭遇復工難題,各大企業由於資金鍊斷裂,也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那麼,作為一個職場人,我們應在疫情期間做些什麼來減少自身損失呢?

停薪、裁員層出不窮!疫情之下,職場人應該如何自救?教你5點

歸納總結自我

現代社會,許多職場人正在經歷著“996”、“007”這樣的工作制度。總是忙忙碌碌,疏於歸納總結,缺乏完善提升,生活就像陷入死循環。疫情防控期間,日子突然慢了下來,我們有大把時間梳理前期工作的進度和自我目標的完成情況。也可以靜下心來琢磨,如何促使工作、生活變得更加高效。

需要強調的是,KPI績效指標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企業用KPI管理員工,我們也可以用KPI管理自己的人生。“我想學習理財,但總是三分鐘熱度”、“我學習了吉他,但是學著學著就沒有然後了”……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因為沒有將目標制定成階段性的計劃,沒有定期回顧總結實施進度,事情就會一拖再拖。“這個周我要了解有關基金分類的知識、下個周我要學習基金的種類”,將目標細分,有序落實並定期回顧總結、合理調整計劃進度,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停薪、裁員層出不窮!疫情之下,職場人應該如何自救?教你5點


思考後續職業方向

關於這一點,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需求來考慮,想清楚“我要的到底是什麼”。取捨是需要勇氣的,想要進入感興趣的行業,如果沒有對應的崗位經歷,可能需要放棄現有待遇,從頭開始;想要得到豐厚的薪酬,就要調整自己的狀態,拋開喜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創造業績。

有人會問,“我就不能找一個自己既感興趣、待遇又好的工作嗎”,答案固然是肯定的,不斷髮展自己,經歷時間的沉澱,將自己的職業做成愛好、或是將興趣變成了專業,是完全有可能達到的,但畢竟是少數。

瞭解自身實際需求後,就得評估現處單位對於自身的需求滿足程度。如答案是否定的,可以儘早準備找尋新的機會,但是在沒有存款、甚至負債的情況下,不建議裸辭。

停薪、裁員層出不窮!疫情之下,職場人應該如何自救?教你5點

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我們就去找什麼,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因疫情影響,需要減少人員線下群集,利用互聯網便利,我們可以關注相關人才招聘網站、心儀企業的微信公眾號或官網人員聘用信息,對照自身缺項,利用現有時間學習或提升相關技能,根據不同單位要求針對性地製作並投遞簡歷。如接到面試通知不便前往面試,可以合理說明情況,主動申請進行線上面試。

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具備足夠的綜合能力才能在眾人中間脫穎而出,積極主動尋找機會才能搶佔先機。

停薪、裁員層出不窮!疫情之下,職場人應該如何自救?教你5點

發展一個興趣或副業

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只是部分人沒有挖掘到這部分自己。挖掘的開始就是嘗試,我們可以嘗試著學習理財、唱歌跳舞、強身健體,又或是產品營銷。一件事情做一萬遍,你就可能成為這個行業裡的專家。興趣於生活來說是一個調味劑,做著做著它可以成為你的副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主業受到不良影響時,為你承擔一部分經濟壓力,甚至能讓你找到新的職業發展方向。

停薪、裁員層出不窮!疫情之下,職場人應該如何自救?教你5點

合理看待職場變動

世界總是變化發展的。我們無法決定外部環境的動向,但我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在外部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最大可能減少自己的損失。如果疫情期間遭受了公司的暴力裁員,可以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合理進行維權。

我們沒有辦法預測疫情的起止時間,但為了更好的迎接工作和生活,應該及時抽離負面消極的情緒,積極面對。


安全感從來都是自己給自己的,願你們也能雙腳踏實著陸並具備隨時起跑的能力。重新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