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偷拿媽媽手機充值打賞十餘萬:過分寵娃就是害娃

今天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姓黃的女士稱12歲的兒子用自己的手機在某手機短視頻平臺、王者榮耀、和平精英支付共支付10多萬元,無法退回。

熊孩子偷拿媽媽手機充值打賞十餘萬:過分寵娃就是害娃


事發前因兒子需要上網課,黃女士便把手機給兒子用。誰知兒子便趁此機會把她帳號的錢轉到自己的微信上,並將手機上的轉賬記錄通通刪掉。

黃女士猜測,兒子曾偷看自己購物付款,所以才知道支付密碼,自己繳保險費時發現銀行卡餘額不足,去銀行打清單,才發現兒子花錢去打賞。

目前黃女士不斷向平臺申訴,只在某短視頻平臺上退回了尚未消費的600多元,3個平臺總共剩餘未退款項仍有十餘萬元。

黃女士雖然報警,但警察回覆這個不是網絡詐騙,警察沒有執法權限。

這個孩子12歲了,可他明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邊界,也不尊重媽媽的任何權利。

  • 如今我們教育孩子似乎都有一個誤區,認為過去傳統教育孩子的方式過於嚴厲,需要全部顛覆,所以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基本不約束孩子的行為,給孩子“充分的自由”。

孩子根本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不瞭解自己行為的邊界在哪裡,不知道自己的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熊孩子偷拿媽媽手機充值打賞十餘萬:過分寵娃就是害娃

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片白紙,需要有人去順勢引導,以保證他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沒有教化,就沒有教養。


沒有得到正確教導的孩子,行為很容易失範。

他會在沒有界限的世界裡為自己砌上一道牆,他可以逾牆去侵犯別人的權利,卻將自己的權利緊緊圈定,不能受分毫損失。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容易在現實中碰得頭破血流,繼而生出強烈的“受害者心態”,變得憤世嫉俗,甚至可能成為社會的危害。

《紅樓夢》裡的賈環,就是典型行為沒有邊界的孩子。他的母親趙姨娘,從來就沒有教會自己兒子正確的言行。

熊孩子偷拿媽媽手機充值打賞十餘萬:過分寵娃就是害娃


作為賈政的第三個兒子,賈府裡的少爺,和丫鬟玩牌輸了錢就知道耍賴。

幫王夫人抄經,見寶玉在王夫人懷裡撒嬌,就把燈臺推到,燙傷了寶玉的眼睛。

明知道賈政因為蔣玉函的事正在氣頭上,就在賈政面前說寶玉調戲王夫人的丫鬟金釧兒不成,金釧兒跳井自殺了,氣得賈政把寶玉往死裡打。

因為這些“作妖”行為,賈府裡上上下下都不待見他。

就算賈府沒有敗落,也可以想見,賈環成人之後不會有多麼順暢的人生。

行為沒有邊界的孩子,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需要受到約束的。

誠如魯道夫•德雷克斯所言,孩子是觀察的專家,但在對觀察到的事情進行解釋理解時,卻容易產生錯誤。然後他們常常在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價值觀時,使用的就是這些錯誤的理解和定論。

行為沒有邊界的孩子就是用自己對世界和人際關係的錯誤理解來作為行動指導。

這樣的孩子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要受到社會規範和家庭規則的制約,當他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時,他會做出讓每個人都不好過的行為。

熊孩子偷拿媽媽手機充值打賞十餘萬:過分寵娃就是害娃


我小學時有個男同學,非常調皮,總是喜歡欺負同學,不是把口水吐到女同學的課桌裡,就是把死老鼠扔到別人的書包裡。

老師告訴他的父母,但是他的父母總說孩子還小,和同學鬧著玩,也沒什麼大不了,再長大點就好了。

後來有一次,那個男生用一把玩具搶對準別人的臉打,一顆小小的塑料子彈打進了鄰居孩子的右眼,導致那個孩子右眼徹底失明,給那個孩子的一生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想讓孩子高興是我們的天性,我們會很自然地想要滿足孩子的願望。然而如果我們通過犧牲規則來換取孩子高興,或者出於害怕對孩子妥協,那就是在為孩子的前途設置藩籬。

  • 當孩子的要求與規則或他人的權利相牴觸時,我們必須堅定的說“不”,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需要在設定的規則內才被接受。

孩子並不是生來就知道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規範與行為準則,需要我們正確的管教與約束,否則只會養出於社會無益,於家庭有害的“廢物”。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在和他關係中,我們具有最終權威。他需要了解到,不管我們多麼愛他,一旦我們堅決說“不”,不論他在做什麼,都不能再繼續。

熊孩子偷拿媽媽手機充值打賞十餘萬:過分寵娃就是害娃


如果我們因為孩子的眼淚而向他投降,儘管能夠避免當時的不愉快,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得不償失。

覺得自己有義務讓孩子高興,這是個錯誤,這樣容易造成家長的卑微心態,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會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自己想怎樣就怎樣。他關注的是自己以及自己的慾望,而不是情景所需。

通過設定嚴格而有效的約束,我們是在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規則,他將明白,在大多數時候,他都能很快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但是,一旦我們說不行,他再做什麼都無濟於事了。

他的某些行為必須要得到我們的首肯,他的權利實現必須以尊重他人的權利為前提。

  •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沒有教會他尊重家庭人員尤其是父母的權利,那麼他成人之後不會意識到需要尊重其他人的權利,他就會成為一個公共秩序的“破壞者”,甚至“侵害者”。


熊孩子偷拿媽媽手機充值打賞十餘萬:過分寵娃就是害娃


不要幻想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一個在家沒有被設定行為界限的孩子 ,進入了社會之後不會突然就能約束自己。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變得具有破壞力,到哪裡都不會受人歡迎。

如果我們沒有在家庭教育中教會孩子相應的規則,進入社會後會有其他人來教。

但那時,一定會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我是@喜仔麻麻,一個熱衷於研究育兒知識的社會學碩士,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和你一起做有力量的媽媽!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