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戰:伊闕之戰(全)殺神登場(上)

秦下巴蜀那一章時,我們開篇談到了一個國家的在興起時,會有一系列接二連三的幸運。

秦國在其霸業興起時,就得到了一系列幸運之神的垂青。

最初是秦孝公遇到了商鞅並重用之,後面在天掉大餡餅時秦惠王聽從了司馬錯的力薦,一年內囊括巴蜀漢中之地,緊接著,上天再度垂青於秦,派死神收走了秦武王。

秦武王是秦惠王的兒子,為什麼他的死,對於秦來說,是一件大幸事?

先來看看這位秦武王是怎麼死的吧。

介紹一下這位秦武王,史書上稱他“生性粗直,威猛雄壯,好與勇士角力為戲”。

脾氣粗,性子直,又猛又壯,喜歡親身搞一些趣味動作活動,欣賞和他一樣威猛的漢子們,還愛親自跟他們搞摔跤比賽,如果不和你介紹,單純聽這種描寫,你可能會認為這一號人物是梁山泊上的某一位好漢。

第七戰:伊闕之戰(全)殺神登場(上)


秦武王作為一邦人王地主的同時還是一名職業格鬥家,這有些無厘頭。

在這裡要和大家澄清一下,職業格鬥家和職業軍事家是兩種概念。

作為最高領導人,很多一把手自己本身都是非常牛的職業軍事家。比如說劉秀,曹操,李世民,朱元璋,朱棣等等,全都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軍事家和格鬥家的本質區別是,前者可以讓五萬人幹掉十萬人,而後者自己可以徒手幹掉野豬。

秦武王十分看重自己的洪荒之力,也因此愛屋及烏的頗為看重大力士,像烏獲、任鄙、孟賁這些當時的拳王金腰帶們都獲得了重用。

據說這個孟賁更不是一般人,有一次在野外,他看到了黃、黑兩頭壯牛相鬥,他覺得兩頭牛在他面前展示牛力很班門弄斧,實在不像話,於是上前一隻手一個的將它們分開了。

黃牛表示服從調停,趴在了地上,但黑牛沒給他這個面子,表示不服。

第七戰:伊闕之戰(全)殺神登場(上)


孟賁大怒,給臉不要啊!於是左手按住牛頭,右手將牛角活生生的拔了出來,大黑牛就這樣被幹掉了。

用自己過硬的專業素養擺平了黑牛,孟賁成為了戰國武二郎,秦武王聞其勇,將這位宰牛勇士拜為大將。

這種用人原則不禁讓人嘖嘖稱歎,當然,我們不會懷疑這位孟賁在戰場上絕對不會喊:“同志們給我衝!”而是會以身作則的作為突擊隊隊長大喊:“兄弟們跟我上!”,但這種人當個特種兵行,拜為大將,太過於兒戲。

秦武王即位後的第四年,秦國舉大兵,曠日持久後攻佔了韓國重鎮宜陽。

秦武王大喜,和他的格鬥會員們一起到宜陽巡視,然後又去了洛陽找旁邊鄰居周天子串門。

當時的周天子是周赧王,聽說秦國匪幫頭子來了馬上遣使相迎。

使者向秦武王致以天子誠摯的問候,武王知道洛陽有一個景點非常有含義,就是周朝的太廟,裡面有大禹治水後將神州分為九塊後築的九鼎。

第七戰:伊闕之戰(全)殺神登場(上)


禹神百年後,九鼎成為了象徵天下的符號。

秦武王對這個景點傾心已久,即位時就曾言:“得遊鞏、洛,生死無恨。”估計就是想來這個景點。

西方老大的話,周天子是不敢不給面子的。

武王入太廟後,看到見九個寶鼎一字排列,甚為壯觀。話說大禹當年收取九州的貢金,各鑄成一鼎,載其本州山川人物及貢賦田土之數,足耳俱有龍紋,又稱“九龍神鼎”。夏傳於商,商傳於周,後來,又遷到了洛陽。

秦武王見到朝思暮想之物,讚歎不已。

九鼎名稱各不同,九鼎鼎腹分別刻有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

這是九州的簡稱。

突然,秦武王指“雍字鼎”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我得帶走!

守鼎的官吏說:“當年周武王定鼎於此,從未曾移動,每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

這位守鼎官員可能不知道秦武王是職業選手,就愛挑戰高難度。

秦武王先是回頭問任鄙、孟賁兩位高級會員:“你們二位,誰能來來?”

任鄙很識趣,說:“我只有百鈞之力,此鼎重千鈞,無法舉起。”

徒手鬥牛士孟賁笑道:“我來來。”

孟賁確實有點本事,舉鼎離地半尺,繃不住了,重重砸在地上。一抬頭,眼眶都流血了。

第七戰:伊闕之戰(全)殺神登場(上)


秦武王笑道:“雖然勉強舉起,但你這也太費力了,一點也不優雅。你既然能舉動,難道寡人舉不動?我不僅要舉起來,我還偏要舉起再行走幾步。”

秦武王於是盡平生之力將那大鼎舉起離地半尺,正要邁步,咣!砸腳上了。

秦武王脛骨碎裂,當晚不治身亡,應了他繼位時的那句話,得遊鞏,洛,生死無憾。

秦武王的死,對於整個秦國,乃至後面秦國的歷史進程來講,有一個直接好處和一個間接幫助。

直接好處就是,避免了秦國在他的治下窮兵黷武,盲目出兵,痛失已經大好的局勢。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