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力量 我们需要


是爱啊 我们都需要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住在纽约一个高级街区的大房子里,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姐姐,他们对我都很好。对了,我们家里的狗叫黛丝,是个乖巧的小姑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和我一样,会羡慕得面部变形,然后大叫“哇,这也太完美了吧!”

没错,这就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别人生活时的状态,似乎好的生活永远是在别处,而自己的生活常常就是一团稀烂。只是,眼睛是片面的,具有欺骗性的,它永远都在抓住快乐或者悲伤的一瞬间去定义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幸福和不幸。

如果在最上面的自述里,补充下面这段话,你还会觉得这是完美生活的模样吗?

“我叫奥吉,一个普通的十岁男孩,但长得很不普通。我出生以后做了27次手术,才可以正常呼吸,听觉正常,看起来和正常一样。其实,也不一样,每次去游乐场玩,他们都会像看怪物一样看我。”

这是奥吉,《奇迹男孩》的男主角,一个天生面部畸形的小男孩。虽然电影名字叫《奇迹男孩》,实际讲的却是奥吉和奥吉一家的故事。


爱的力量 我们需要
爱的力量 我们需要

故事的开始要从奥吉入学公立学校说起,由朱丽娅罗伯茨饰演的奥吉妈妈某天意识到奥吉长大了,家庭教育无法满足他的成长。奥吉必须像正常同龄人一样,去学校上课,去交朋友。但是,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也知道这对奥吉来说是个挑战。

正如奥吉和他的家人担心的那样,因为奇怪的长相,他在学校受到了嘲笑、歧视和孤立。

爱的力量 我们需要


电影由此展开,讲述了奥吉从“被拒绝”到“被认可”的蜕变,而在其蜕变过程中家人如阳光如微风对他的爱和关怀,是影片最具力量的地方。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奥吉的诞生当作家庭的不幸,反而觉得是天使眷顾。

影片十分励志,非常正能量,没有以博取同情或者斩收悲情的角度切入,而是以一种轻松温柔的态度在讲严肃且并不是快乐的校园暴力。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奥吉和他的家人,从不回避,从不抱怨,总是平静接受。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奥吉母亲,伊莎贝尔。因为奥吉的诞生,她放弃了研究生学位,放弃了工作,一心在家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如果没有奥吉,她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插画师,或许可以拥有一个大办公室,或许不必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会受到伤害。对于眼前这一切,伊莎贝尔都坦然接受,从来没有因为牺牲导致自己人生的缺失怪罪到奥吉头上。

爱的力量 我们需要

电影《奇迹男孩》,把更多的家庭戏份放在了母亲身上,意在说明母亲都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一个原生家庭的健康走向,往往和母亲也有着很大关系。曾经看过一个短视频演讲,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演讲者那句:“小时候,当我妈妈不开心的时候,我都不敢开心。”

母亲就好像是一个家庭的底色,她的冷暖直接决定了这幅画是否给人温暖和力量。

奥吉能慢慢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拥有正面和善良的力量,去感染他身边的人,伊莎贝尔功不可没,电影里有几个小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奥吉第一天走进学校庭院,来来往往的学生都盯着他,并且都不愿意靠近时,奥吉第一刻想到的就是伊莎贝尔的话:“如果不喜欢身边的环境,就想像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因为有了这句话,梦想登月当宇航员的奥吉,把这一段原本走得不舒服的路变得很开心。

面对周遭的欺凌和孤立时,奥吉从来没有以暴制暴,一直保持善良,以包容和隐忍自己消化这些伤害,克服这些痛苦。无论面对朱利安的恶作剧,把他从班级的合照上涂掉,写恶劣的话诅咒他还是被他看作学校唯一朋友的杰克威尔为了迎合其他人说伤害他的话。看到杰克威尔被欺负的时候,他又不计前嫌,伸出捍卫友谊的手。如果把自己比作一株植物,家就是土壤,很多很多的爱便是养分。

除了得到妈妈的爱和关怀,爸爸内特和姐姐维娅也为奥吉提供了很多爱的养分。虽然在姐姐维娅眼中,弟弟是太阳,爸妈都是围着他转的行星。相比奥吉,她缺少家庭关爱,可她却丝毫没有减少对弟弟爱的输出。万圣节,本该陪自己的妈妈听到学校传来奥吉的消息转头离家的时候,维娅丝毫没有埋怨弟弟,反而在他最失落的时候,还拉着他出门要糖果,并答应把自己要来的糖果都给他。

从遭受排挤到获得学校特殊荣誉,奥吉能成为一个奇迹男孩,离不开他背后的家庭教育。

可以发现,无论是从电影《奇迹男孩》的故事还是从帕拉西奥的写作初衷,都不可回避地在探讨“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而“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教人懂得善良。正如电影中布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箴言:在正确和善良之间,请选择善良。虽然,强大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切,但只有善良的力量能拯救不幸。

爱的力量 我们需要
爱的力量 我们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