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雜思(隨筆)

一陣溫煦的風,從窗外不打招呼跑進我的房間,荏苒在我的臉上、手臂上。我是歡迎他們的。我不覺將埋在書的雙眼抬起,慢悠悠的移到窗外。悄無聲息,只有馬路上的燈不知疲倦地給寥寥的夜行人行著方便。

春夜雜思(隨筆)

春天來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土裡長的、樹上結的、水裡遊的,憋了整整一冬,開始不安分起來。你看,楊柳拖著柔媚的長條,在河岸邊悠悠地飄動;小蜜蜂不知從哪裡飛了過來,在花蕾上親了又親;河面上的燕子成雙成對掠過水麵,蕩起微微的波紋,飛走了,又飛了回來;叫不上名字的鳥,哼著歌,有點小小的得意;小蟲子說不準從哪個地方會冒出來,探著個腦袋,揉揉剛睡醒的眼,看上去還顯得有些迷茫。

春夜雜思(隨筆)

春天總是就這樣在一年一年的預期中緩緩走來,撩得一個個心神不寧。

一提到春,像一位出世的忘人突然發現了他忍痛勉強拋開的戀人的名字一般,霎時心中升起一種溫情脈脈的柔感。春天是誘人的,沒有人能拒絕。我該怎樣去舉辦一個隆重的迎春儀式呢?可我著實什麼也沒有準備。

想一想,這麼多年走過來,四季就這樣輪迴、順延著,來來去去,也沒有覺得不妥。冬天走了,春天來了,正若早上太陽昇起,黃昏夕陽西下,一年和一天差不多同理。

春夜雜思(隨筆)

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一年一年實在變化太大,時光不累積還罷,若一年一年加起來,就會發現,三萬多個日子在我手中竟所剩無幾了,如關不住水的閥門一般,嘩嘩地流,讓人看著心疼。

誰的時光都是留不住,正如誰也沒能留住青春一般。去的總是要去,來的總是要來,在來來去去的路上,總有一些光景是屬於我的。比如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腦海裡主要有三樣值得回味,一樣是過年的餃子,第二樣是母親手擀麵,第三樣是小人書。春天可以去,可美好的記憶是個好東西,一旦來過,誰也移不走。

春夜雜思(隨筆)

以至今日,餃子和手擀麵這兩樣還是最愛,只是少了母親的味道。至於玩,農村的孩子不像城裡的孩子那麼嬌貴,沒有成箱的電動火車、飛機、會叫的娃娃等等的玩具,什麼都可以拿著玩,比如,石頭、木棍、泥巴、樹條。但凡你能想到的。

長大後,生活一下子就變得複雜起來、多樣起來。你想的和你做的,你做的和你想的,有時是一回事,有時又不是一回事,有時交織在一起,有時你根本說不清,道不理,不理亂,理也亂。

春夜雜思(隨筆)

時至今日,我才明白,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說的是很道理的。以至於大家在逢年過節,相互道的最多的就是心想事成、事事如意、萬事如意此類的祝福、祝願,以慰心神。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發現,時光是經不起折騰的,歲月薄的也只有一本書的厚度,你還沒怎麼去翻去品就到了尾頁。一年一年,一天一天過得飛快,快的讓你早上一睜眼,看著旭日瞬間把大地染成了金黃。到了中午,太陽成了一條下墜的斜線,不到一縷茶香的功夫,抬頭一看,已經是黃昏。

春夜雜思(隨筆)

如果要問,時間都去哪了?

過去了的日子只能說個大概。如今我的時光都去哪了呢?

春夜雜思(隨筆)

時光在我喜歡的文字裡。每天與每一個字眼對話,彷彿他成了我思想的代言人、忠實的傾聽者。有時候我氣呼呼地來,無精打采來,無所事事來,當在電腦上噼噼啪啪敲打過後,憂鬱的結化去了,原來混沌變得清清粼粼,心情跟變戲法似的,瞬間換了一片天。

春夜雜思(隨筆)

時光在縷縷茶煙的香氣裡。沒事的時候,泡上一杯茶,坐在暖暖的窗臺前,捧上一本書,放上一首歌,或者什麼也不做,透過明亮的玻璃窗眺望遠方,回味或者展望,時間像是在畫裡,在詩裡。適當的暢想對身體和心情很有益,讓人的心特別平靜。人在心靜的時候,才不會對選擇盲從,才不會慌張,才能更看清自己,才知道你要去哪裡,你想要什麼。

春夜雜思(隨筆)

時光在腳步丈量裡。適當的運動是一幅良藥,每一步都有藥性。清晨,走在街道、公園、田野,迎著朝陽,綠葉、小鳥、河水,賞心悅目的自然的風光會把心靈洗滌。黃昏,夕陽的紅潤一點點將白天塗成墨色,我也在燈的柔光下,把美好裝進夜的夢鄉。

春夜雜思(隨筆)

時光在我一次次的目送裡。目送日月星辰來了又去的背影;目送風從我身邊一陣陣吹過的跡痕;目送花瓣飄落的灑脫歸去;目送合書時扉頁最後一行字的回眸一笑;目送電腦關機時屏幕溫暖的提示。

春夜雜思(隨筆)

不知過了多久,窗外的風有了一些薄涼。我突然從玻璃窗的反光中看到了自己,我衝他笑了笑,他也向我笑了笑。於是我轉過身去,又坐在電腦旁,開始敲打起充滿靈性的文字。

這是初春一個耐人尋味的夜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