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同名異地之名山勝水

我國疆域遼闊,同名異地之名山勝水數不勝數,閱讀古詩時,稍有不慎,便會張冠李戴,造成對作品的某些誤解。因此,閱讀古詩時,若遇到這類情況,切不可想當然,應該細加考核,以免迷誤。

燕山

如〈木蘭詩》:“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裡的燕山,即燕然山,即今蒙古國的杭愛山。《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與耿秉擊敗匈奴,“登燕然山”,即此。而李白詩:“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這裡的燕山,指的是北京北面的燕山山脈。除此之外,江蘇溧陽縣西南也有一座燕山,清代吳環的《過燕山》詩,即指此。

古詩中同名異地之名山勝水

黃龍

沈佺期《雜詩·三》:“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詩中的黃龍,即龍城,唐時東北要塞,在今遼寧省開原縣西北,公元341年十六國中的前燕慕容皝在此築城,營建宗廟、宮闕,置龍城縣,次年自棘城遷都於此,號新宮為龍宮,慕容儁遷都薊後,建留臺於此。公元409年馮跋在此建立北燕,南朝宋稱為黃龍國。而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曾對部下所說的“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中的黃龍,卻泛指金國大本營濟州,即今吉林農安縣。契丹天顯元年(公元926年)置府,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改為濟州。

古詩中同名異地之名山勝水

柳營

盧綸《送從叔程歸西川幕》詩云:“群鶴棲蓮府,諸戎拜柳營。”這裡的柳營指細柳,在今陝西咸陽市西南渭河北岸。《史記絳侯世家》載:漢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以“周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文帝親往勞軍,至軍門甲士戒備森嚴,被阻不得馳入。帝使使持節詔將軍,周亞夫乃傳令開壁門,請皇帝按轡徐行而入,將軍以軍禮見。後人因稱軍營紀律嚴明者為“細柳營”。漢置倉於此,故《元和郡縣誌》稱其為細柳倉,以別於渭南的細柳原。而司馬相如《林賦》“登龍臺,掩細柳”中的細柳,卻在陝西西安市南古昆明池南。

古詩中同名異地之名山勝水

三峽

杜甫《閣夜》詩“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中的三峽,即長江三峽。而他的另一首《寄岑嘉州》詩“外江三峽且相接,斗酒新詩終日疏”中的三峽卻是另一處三峽,在今四川樂山市北岷江上。

古詩中同名異地之名山勝水

華山

韓愈詩

“華山女兒家奉道,欲驅異教歸仙靈”中的華山,指的是西嶽華山。而范成大的《華山道中》寫的卻是今江蘇蘇州市西的華山。清代王士禎詩“今日雪中更奇絕,華山雲接鵲山雲”中的華山,指的又是今山東濟南市東北的華山。三地相去甚遠。

古詩中同名異地之名山勝水

赤壁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進,與操遇於赤壁。”這裡的赤壁,即今湖北武昌赤磯山。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與劉備聯軍敗曹操軍於此。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赤壁,卻在湖北黃岡城西北江濱,一名赤鼻磯。因其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故名。

古詩中同名異地之名山勝水

西湖

蘇軾《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西湖天下景,遊者無愚賢“

及《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中的西湖,寫的是杭州西湖。而他的另一首《陪歐陽公燕西湖》“朅來湖上飲美酒,醉後劇談猶激烈”,指的卻是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蘇軾還有一首《西湖戲作)詩,寫的又是今廣東惠州市西面的西湖。

古詩中同名異地之名山勝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