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宅在家,常常感到焦慮煩躁,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做什麼可以化解這種情緒?

記憶死在那離別的冬天


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出現焦慮和煩躁情緒那是必然的,我為什麼這樣講呢、肯定是有我個人認知的道理的。

  1. 就拿我個人來講,因為這次疫情來的太突然,自己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恰巧又逢新年,本想著自己辛苦了一年,難得放個年假,準備開開心心的陪家人一起,到外面去走走看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新年大旅行,過一個,不一樣的新年,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和打破了我所有規劃好的行程和願望。

  2. 其實旅行不旅行也並不是很打緊,只要過年能陪家人一起走走逛逛,串串親戚家門也行,可是這場疫情來的突然而且嚇人,讓人措手不及,一時間到處都在封路,到處都在宣講防疫抵抗疫情,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瞬間席轉家鄉每個角落,新聞像炸了鍋似的,一瞬間到處都是有關疫情的,你說人在這個時候,突遇這種情況,擱誰沒有想法,沒有猜測,焦慮之心是人就會有,就連我家幾歲的小孩,都有著一顆焦慮和擔心的心,基本每天都會問我,爸爸病毒跑了嗎,病毒滅了沒,等等....我什麼時候能出去和小朋友玩呀、爸爸我們是不是現在天天要這樣關在家...有時候問多了,總是聽到你講;同樣的話題說不能出去;在家玩就好,爸爸陪你,可是他就是不聽,他反而以為你騙他,就和你哭和你鬧,在那種情況下可害苦了全家人,你說本身全家人都不能出去,出去又怕被感染,待在家本來就悶,加上小孩天天那麼一鬧騰,揪不揪心,煩不煩躁,這都是必然的心態。

  3. 另外你想一想,在這種長期不能出門的情況下,別說是小孩了,就連我老媽一個不愛關心國家大事和看新聞的人,在疫情期間都變的整天盯著電視機,關注著疫情的新聞不放,就盼著疫情一天一天的好轉,我媽說她活了大半輩子了,第一次遇到和經歷這樣的疫情,她說以前經歷過的疫情,最害怕的,就是人打擺子,上吐下瀉的那種,還有就是非典,可都沒這個嚇人,因為我媽天天看電視,聽宣傳,特別是聽到暫時還沒出特效藥,我媽更是擔心害怕,特別是在家呆了半個月時,我媽的脾氣變的火爆了,動動不動就和家人發生口角,其實這些都是因為焦慮和煩躁之心,引發的心理情緒。

  4. 看到媽媽孩子的焦慮和煩躁,我試著去找尋解決方法,畢竟疫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過去的事對吧、家中出現這種情況,我老婆也很是著急,一邊是小孩鬧,一邊是媽媽的過度擔心,老婆找我商量,說你平時不是很能寫嗎、你倒是想辦法呀,讓孩子別再鬧了呀,讓你媽也別總是這麼揪心了行不行、所以我試著找我媽談了一次心,我問我媽,你最近怎麼了,怎麼變得這麼火了,是不是我們做兒女的哪兒做得不對或是不好,讓你煩了揪心了,我媽道出了原因,我媽說這場疫情這麼嚴重,也不知道,到底那一天結束,她怕她老了抵抗力不行,萬一哪天出個門,被感染了,害了自己不說;還連累了家人,所以她煩,她擔心。

  5. 我問媽媽怎麼會有這種想法,我媽說怎麼沒有,家裡我做飯買菜,出去被感染的幾率大,我在外面買菜聽宣傳的人說抵抗力差的人,容易被感染,特別是老人抵抗力差,經常出去容易被感染,所以我才天天看新聞,希望這場疫情馬上過去,我發火是怕到時因為我這個老人,而害了自己的家人,瞧瞧這難道不是因為焦慮而產生的煩躁心理嗎、找準了原因所在,我安慰媽媽,叫媽媽別太擔心,國家現在,在加大力度防控疫情,你老的日子還長,這場疫情不久即將過去,聽兒子的沒錯,至於買菜,你老也別操心,兒子年輕抵抗力好,以後就由我每天出去買菜回家,媽媽你就安心在家做好飯就行,別的你不用太過擔心和操心,至於疫情有政府,要相信國家,相信政府,通過一番的安撫,媽媽的情緒怎算是穩定下來了。

  6. 接下來就是寶寶了,隨著疫情的減少和改觀,我每天試著帶孩子到家門口的院子裡做點小遊戲,逗他開心,比喻陪他一起玩石頭剪刀布.跳繩呀,等等...回到家吃完晚飯,又教孩子下五子棋,儘量分散孩子對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的興趣也陪養出來了,每天也不吵著出去找人玩了,一天到晚就是拉著我玩遊戲呀,下棋呀,哈哈可開心了,從而轉移了孩子的不良情緒,又達到了,鍛鍊孩子身體,培養孩子智慧和意志之心,一舉兩得,全家皆大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