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講正氣 做人講骨氣。

《禮記·中庸》記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對下不能頤指氣使、自以為是,對上不能阿諛奉承、溜鬚拍馬,必須為官講正氣,做人講骨氣。

“蓮,花之君子者也。”君子立身做人,恰如周敦頤筆下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不隨世俗、不附權貴、不顯媚態,正是君子應有的人格、風骨和尊嚴。史載,明朝正統初期,太監王振專擅朝政,招權納賄,大小官員爭相獻金求媚,腐敗成風。而時任山西巡撫的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特產去嗎?”于謙淡然一笑,拍拍雙袖,說出擲地有聲的四個字“唯有清風”,其不事權貴的君子之風為千古讚頌。

《半九亭集》有言:“君子如松柏,特立不倚;小人似藤蘿,附物方興。”這表明,君子安居本位、不羨外物,不卑不亢、堂堂正正。相反,小人奴顏媚骨,曲意逢迎,甚至“脅肩諂笑,病於夏畦”。唐玄宗時期,楊貴妃堂兄楊國忠任宰相。有人勸告進士張彖謁見求官:“見之,富貴可立圖。”張彖笑答:“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張彖不屑於攀附倚靠權貴升官發財,並稱其為“冰山”,終會融化消亡。反觀那些諂媚逢迎、拉幫結派,熱衷於搞政治投機和政治攀附的腐敗分子,一旦“皎日既出”,必然“冰山難靠”。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小人最講實惠,熱衷攀附,只要有利可圖就不遺餘力,極盡逢迎巴結之能事。他們善於明爭暗鬥、結黨營私,慣於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長於隔岸觀火、落井下石,值得高度警惕。交往之中見覺悟,交往之中有紀律。在黨內,同志關係必須清清爽爽、上下級關係必須規規矩矩,各級黨組織一定要匡正選人用人風氣,讓那些拉關係、找靠山、搞攀附的小人沒市場,實現政治生態的風清氣正。

“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揚君子之風,棄小人之行,修身正己,身體力行,明辨是非善惡,追求健康情趣,不斷向高標準看齊。

為官講正氣 做人講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