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丘處機?還是邱處機?

長春真人究竟姓“邱”還是“丘?

誕生於山東棲霞的長春真人之姓,有的寫“丘”,有的寫“邱”。那麼,長春真人究竟姓“邱”還是“丘”?

是丘處機?還是邱處機?

長春真人究竟姓“邱”還是“丘?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是我國道教主流真道掌教,全真龍門派創始人,於公元1191年以故居為觀主持修建太虛宮,盛極一時,聞名海內外,被譽為“東方道林之冠”。現為當地重要的旅遊景區,是山東省乃至全國又一座大型道教宮觀。

《丘處機:從棲霞走出的“神仙”》發佈後,引起海內外讀者的關注。值得一提的是,有讀者發來一段來自網絡上的文字顯示,棲霞曾欲將“丘處機”更改為“邱處機”, 作為著名的思想家、道學家、政治家、文學家、旅行家、社會活動家、養生學家和醫藥學家,棲霞為丘處機更改姓氏的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篇網帖

網友傳來的這篇網帖內容如下:

現今社會上對邱處機之姓寫法不一,有的寫“丘”,有的寫“邱”。地方誌編寫要求規範和統一,經認真考慮和研究,認為應統一寫法,一律用“邱”,理由如下:

一、“丘”為原姓,後被改為“邱”。歷史上,“丘”改“邱”共三次,第一次是西漢時期,當時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為避孔“丘”諱,朝廷頒詔改“丘”為“邱”。但《元史》作者疏於儒家傳統與習俗,仍用“丘”字,有人據此延續至今。第二次是金明昌三年(1192)修曲阜孔廟時,命臣庶迴避孔“丘”之名,其域內“丘”姓改為“邱”姓。第三次是雍正三年(1725),這次影響最大、範圍最廣,雍正帝詔令“丘”改為“邱”姓。

二、北京白雲觀(中國道教協會駐地)內邱處機靈堂即為“ 邱祖殿”。

三、棲霞市太虛宮亦是“邱祖殿”,而非“丘祖殿”。

四、棲霞市境內有“邱”姓而無“丘”姓。

五、清代光緒五年《棲霞縣誌》中亦寫作“邱處機”。

為發展棲霞旅遊事業,適應新形勢要求,規範姓氏用法,《棲霞市志》(1985~2002)已將“丘處機”改為“邱處機”,此建議以請示的形式上報市政府研究, 2010年5月26日,市政府給予批覆,同意改“丘處機”為“邱處機”。

根據這一消息,筆者聯繫到負責當地史志編纂的棲霞市地方史志編纂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棲霞市志》(1985~2002)已經於2012年正式出版,文中關於長春真人的內容,均為“丘處機”。

至於網帖所言的更名之前因後果,“因人員更迭,不太知情。”但,這位工作人員說,“專家審編我參與過,確定全改過來了。”

據悉,《棲霞市志》(1985~2002)正式出版之前,曾有樣書流散,確有“丘”“邱”之姓氏表述不一。這也佐證了棲霞有關方面曾將“丘處機”更名為“邱處機”之說。

一封函件

為了還原丘處機被更名“邱處機”的始末,2017年2月27日,筆者聯繫到當年負責審稿的煙臺市專家組成員、煙臺市史志辦副主任呂福堂。

“丘處機改名這件事,印象太深刻了。”儘管已是古稀之年,但呂福堂記憶清晰。

善於保存資料的呂福堂沒費什麼周折,就從書櫃裡找出了棲霞市地方史志編纂辦公室當時發給煙臺史志辦的函件複印件。

這封呈送煙臺市史志辦公室的《關於“丘處機”改為“邱處機”的情況彙報》,原件內容是:

棲霞社會上對邱處機之姓寫法不一,有的寫“丘”,有的寫“邱”。地方誌編寫要求規範和統一,經認真考慮和研究,認為應統一寫法,一律用“邱”,理由如下:

一、“丘”為原姓,後被改為“邱”。歷史上,“丘”改“邱”共三次,第一次是西漢時期,當時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為避孔“丘”諱,朝廷頒詔改“丘”為“邱”。但《元史》作者疏於儒家傳統與習俗,仍用“丘”字,有人據此延續至今。第二次是金明昌三年(1192)修曲阜孔廟時,命臣庶迴避孔“丘”之名,其域內“丘”姓改為“邱”姓。第三次是雍正三年(1725),這次影響最大、範圍最廣,雍正帝詔令“丘”改為“邱”姓。

二、北京白雲觀(中國道教協會駐地)內邱處機靈堂即為“邱祖殿”。

三、棲霞市太虛宮亦是“邱祖殿”,而非“丘祖殿”。

四、不僅棲霞市境內甚至全國各地有“邱”姓而無“丘”姓。

五、清代光緒五年《棲霞縣誌》中對邱處機的描述亦寫作“邱處機”,而非“丘處機”。

為適應新形勢要求,規範姓氏用法,《棲霞市志》(1985~2002)已將“丘處機”改為“邱處機”,此建議以請示的形式上報棲霞市政府研究, 2010年5月26日,市政府給予批覆,同意改“丘處機”為“邱處機”。

特此彙報,請在今後關於撰寫邱處機有關情況時予以關注。

這封正式的函文,與網傳的說法相差無幾。進一步佐證棲霞方面為丘處機更名姓氏之實。

呂福堂回憶說,“這件事本身看似不大,但更名為‘邱處機’一旦促成,影響太大了。”

“丘”“邱”之說

“他們(棲霞)這個報告,說歷史上沒有姓丘的,我說怎麼沒有,查查辭典,全國姓丘的很多很多,歷朝歷代都有。改成‘邱’,理由不充足,之前的《棲霞縣誌》裡的丘處機就是‘丘’,這一次修改,莫名其妙。改成‘邱’,你(棲霞)是糾正之前是錯嗎?假如不是錯誤的,那為什麼要改?”呂福堂說。

在《棲霞市志》(1985~2002)專家審編時,作為山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聘請的“全省史志系統修志業務專家諮詢組”成員,呂福堂的意見擲地有聲:“改得沒有道理。”

呂福堂說,當時他的意見主要有幾點:

1、史料載:“姜子牙封於齊而都營丘(今山東臨淄,一說今山東昌樂),其支庶(支孫/子孫)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為氏。”其歷史至少有3000年。最早見於古籍的丘姓先祖是《孔子家語》中長事齊君、後為孝子代稱的丘吾。魯左史左丘明後有丘姓。

2、西漢武帝劉徹納董仲舒“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之策,廢黜百家,獨尊儒術,避孔丘諱,令丘加“邑”(“阝”)部改為邱。

3、清雍正皇帝時,由於避諱孔子的名號,下令:除四書五經外,凡遇“丘”字,一律加“耳”旁為邱。天下丘姓遂改姓邱,邱姓始成一大姓氏。

4、丘處機本姓就是丘,他在《下手遲》中自詠:落魄閒人本姓丘。住山東、東路登州。自少年、隔斷攀緣網,從師父西遊。

5、史上,關於“丘”姓的名人有記載。查《辭海》,丘姓全國名人有:丘遲,南朝梁文學家;丘隆,明代農民起義軍領袖;丘園,清代戲曲作家等。丘姓名人輩出。西漢武帝時有丘促,相傳是初造笛子的人;南齊長沙王車騎長史丘靈鞠,才華橫溢,有文集及《江左文章錄序》傳世;唐代大將軍丘行恭勇武善騎射,因功斫石為人馬,立像於昭陵闕前以旌之。

五代十國時學者丘光庭,堅持元氣論,解釋潮汐成因及世界的物質統一性。著有《海潮論》等;明代文淵閣大學士丘浚,熟知典故,著《大學衍義補》等。

呂福堂的觀點是,丘、邱二姓同源,不是兩個姓氏,而是一個姓氏,只不過寫法不一樣,沒有本質的區別。

追根溯源,丘處機就是姓“丘”,不是“邱”。後來社會出現“邱處機”,是“丘”被“邱”代替了。所以,社會上流傳兩個不同版本。至於“邱處機”這一說法,不能說是錯,因為“丘”和“邱”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和歷史。

“為了尊重歷史,也是文化的傳承,志書要堅持用‘丘處機’,是尊重丘處機本人。”呂福堂說,針對此事,他曾專門到過棲霞。

“當時也是很慎重的,我跟棲霞方面提出,要寫‘邱處機’,可以在志書裡就這個觀點提出考證,解釋清楚,讓讀者和後人自己判斷。但,不能生生地去改。”他說,寫志書要尊重事實,尊重本人,丘處機不是文盲,他的詩詞明明白白寫的“落魄閒人本姓丘”,這是鐵證,是不容置疑的。改姓沒有實際意義,反而節外生枝,讓後代以訛傳訛。

如今,當確定為“丘處機”的《棲霞市志》(1985~2002)在世間流傳時,絕少有人知道背後的這段故事。一輩子與史志打交道的呂福堂,現已退休在家,但仍然致力於修志業務。再次翻開多年前參與意見的這本志書,卻頗感欣慰。

筆者登陸孔夫子舊書網,《棲霞市志》(1985~2002)正式出版物全品,售價達400元。

(夏靖堯,2017年3月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