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能分清楚英語中的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和表語?

某孤夢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題主不要把“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狀語、表語”這些詞彙想複雜了,接下來,具體給你說下它們各自的含義,我儘量深入淺出的說。

一、主語

在英語的句子中,一定是要有主語的,這點與我們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們中國的唐詩《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老外看到這首詩,可能直接就懵逼了:誰床前?誰疑是?誰舉頭?誰低頭?

這就是漢語和英語的很大區別:

我們經常會省略主語,但是英語每句話前面都要有明確寫出來的主語,不然他們看上去就覺得特別不舒服。

主語在句子中代表什麼呢?

①主語是整個句子談論的話題。比如想表達“我製作了一個蛋糕”,就可以這樣表達:The cake was made by me.用“蛋糕”來開頭,老外就知道你是在說“蛋糕”怎麼樣,這就是這種主語思維的應用。

②主語是謂語動詞的執行者。比如同樣想表達“我製作了一個蛋糕”,也可以這樣表達:I made a cake.這是“我”來執行“製作”的這個動作。

所以我們來看到一個英語句子時,通過主語,就能知道這段話在講什麼內容,主題在哪裡,搞清楚主語,下面的句子成分就好理解了。

二、謂語

謂語一般是在主語的後面,一般是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的順序。

謂語基本上都是動詞。比如表達“我是一名老師”:I am a teacher,那麼“是”對應的“am”就是謂語動詞。再比如想表達“他殺了一個有錢人”:He killed a rich man.那麼“殺”對應的單詞“kill”就是謂語動詞。

三、賓語+賓補(賓語補足語)

賓語一般是在謂語後面,代表的是主語動作的對象,也就是主語動作的承受著。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I love you.我喜歡你。”我“對應的“I“”是主語,“喜歡”這個動作對應的“love”是謂語動詞,“你”對應的“you”就是賓語。

再比如稍複雜的句子,“I gave her a kiss”,我給了她一個吻。很多孩子就不太懂了,我知道主語和謂語,但是“她”和“吻”誰是賓語呢?

沒錯,這兩個都是賓語,一個叫直接賓語,一個叫間接賓語,這就是雙賓語。雙賓語一般是“一人+一物”,都是和主語發生練習。

賓補與它類似,只不過是賓補是賓語做出的動作,也就是和賓語發生聯繫,賓補與主語沒有直接聯繫。

四、狀語

正如賓補是為了修飾賓語的,狀語是為了修飾動詞而存在,讓句子的意思更進一步。

狀語的位置很自由,並不一定要跟在謂語後面,狀語放在句前、句中、句末都可以。比如“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他英語說得非常好。這裡的“非常好”,“very well”就是程度狀語。

五、定語+表語

定語是用在人或物前面修飾它們,一般出現在它所修飾的中心詞前面或者後面。

表語是為了修飾主語的身份、性質、特徵的,一般位於系動詞之後,或者用句子來擔當,我們稱之為表語從句。

比如她是一個漂亮的女孩,“she is a beautiful girl”,這裡的系動詞“is”之後的“a beautiful girl”,一個漂亮的女孩就是表語,而“beautiful”是為了修飾女孩“girl”,它就是定語。

這就是一個英語句子中的表語和定語。

孩子不要把這些句子成分想複雜了,根據它們本身的意義和用法,很容易就能理解。

你對這個問題還有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我是松鼠課堂高老師,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