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周末在家里看体育新闻,无意中听到了东京残奥会的消息。

毕竟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如果疫情持续,东京的奥运会和残奥会会不会取消。


伴随着主持人的播报,huan妞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一件事。

我在街边的小摊上买早餐,排在队尾还有点郁闷。


突然有人用什么东西轻轻碰了我一下。

我心想大概是谁不小心吧,自顾自的玩着手机,几秒钟后,又碰了一下。

我回头,发现碰我的是一根盲杖。


盲杖那头,是一个怯生生的老爷爷。

他小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看不见。


后来,我到公司随口跟朋友说,这还是第一次买早餐见到盲人。

朋友回怼了我,这有什么稀奇的?就你知道饿吗?盲人不吃早饭吗?

我还真是哑口无言。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们是否跟我有同样一个问题:

你还记得上一次见到残疾人,是什么时候吗?


01


中国真的是个残疾人总量大国。

2010时官方公布的数据就已经有8500万残疾人,现在根据预估在9500万1个亿之间。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图片源于中国残疾人协会康复报告)


简单的换算一下,这意味着每14个中国人里,就有1位是残疾人。

再从密度上对比一下,官方可供查阅的,中国姓李的人口最低有9500万。


大家发现问题了吗?

从这个数量级上来讲,理论上他们应该随处可见才对。

然而事实总是比数据要残酷的多。

就拿北京东直门地铁站来举例。

这是北京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之一,地下有2号线、13号线在此交汇,地上有东直门的公交交通枢纽,每天大约35万人进出。

按照比例,每天进出东直门站的残疾人,应该远远超过2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地铁站的这个设备。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这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平台。

北京地铁没有直梯的站点,无障碍通行都要靠它来完成。


我特意咨询了东直门站的工作人员。

熟悉东直门站的小伙伴应该了解,从东直门站上到地面有一段必须经过的台阶,不用这个设备是不行的。

大家猜猜,东直门这个流量大站的无障碍设备,一天会用到几次?

她说,5到6次吧

再来做一道最简单的数学题。

这里本该有20000个残疾人,但实际上只出现了5,6个。

这意味着一个心酸的事实:

剩下的19995个都选择留在家里,选择主动和世界隔绝。

我们都知道,说残疾人不愿意出门这个不是真的。

而是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太不方便了。

与其说不愿意,更多的是他们不敢。

各路的社交媒体上有很多人做过盲人体验。

但无一例外,他们全都以失败告终:

结果都是被好心人接力送回家。

结局有多温暖,就有多残酷。

温暖的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

残酷的是,证明了盲人出门依旧寸步难行。

失败的原因,想必大家都能猜到。

盲道穿墙,盲道被堵,盲道被占。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就这样,残疾人只能和我们生活在了平行宇宙。

我们都知道彼此的存在,却难有交集。


02


那么,我们的无障碍设施纠竟是什么问题?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三个字,不实用。

大家一定见过这种锯齿状的斜坡。

一般人走在上面都会感觉踩不准步点,还有些硌脚。

而当轮椅经过时,就会像摸了电门一样抖。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我家小区这个斜坡,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坡度陡,还迎着树....

轮椅如果来不及刹车,就会直接撞上前面的这颗柳树。

当然了,这种陡还在科学的控制范围之内。

有的陡坡则是完全无视实用性。

这个银行门口的通道,你们能想象轮椅怎么上来和下去吗?

确切的讲,这大概是滑梯吧?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

最离谱的,是杭州湖滨步行街管委会接受采访的一段话。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画重点:

虽然没有设立盲道,可以让盲人扫描二维码听导航.....

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就是这个样子。

残疾人设施已经连”面子工程“都不是。

能省则省,敷衍了事,能不能用根本没人在乎。


还有一些问题是观察不出来的。

绝大多数无障碍设施连贯性基本已经完全丧失掉了。

它就在那里,可是就是无法使用。

比如,不少盲道就是这个样子。

被占用。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被堵。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被莫名拦截。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甚至有的直通死路。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

盲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但相比于盲道,中国最难的是在无障碍设施整体设计上的“断层”。

我曾经看过一个残疾人主播进行过一期日本旅游的直播。

她身为残疾人,在旅游的过程中需要独立坐火车、地铁、公交,住酒店,到景区玩,最后再回家。

整个行程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流畅。

其中一个细节我一直记得,洗手间的设施。

那个主播说,日本的无障碍洗手间让她真的惊喜。

门是推拉式的,不用费力也能打开;

空间够大,坐着轮椅也能自由通行;

环境卫生,自己感觉没有心理障碍;

扶手也多,方便残疾人起身等操作;

...........

.......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但是我们国内呢?

除了在机场这种国际化的交通枢纽,很少能见到类似的洗手间。

所以有一个问题咱们问下自己:

如果在户外连上厕所的条件都没有,你还会轻易出门吗?


03


其实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硬件问题,这些都是硬性的障碍。

还有一个软性阻碍,那就是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实很多残疾人设施是有专业性质的,并不是单纯的傻瓜设备。

这些都需要有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操作,空有设施,没人会用,等于白装。

之前说的那个女主播去海洋馆参观,工作人员特意把她送到轮椅观赏区。

这里地方宽敞,有足够的空间供她通过,视线也好。

要是没人引导,她根本不会知道还有这样的服务。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相比起来,国内无障碍设施确实有,但配套人员,差得确实有点多。

北京街头跑着13000多辆无障碍公交车,这个占比已经超过一半。


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是否能有效服务,残疾人是否满意这一点上来。

我自己感觉估计满意度到不了10%。

北京的韩大爷因为必须乘坐轮椅,所以自己很少出门。

2019年的8月,听说了无障碍公交车,自己迫不及待去体验。

韩大爷接受采访时说:

“只要给我一个坡,我哪儿都能去,不给别人添麻烦”。


结果等来了公交车,工作人员却根本不知道车门口的踏板怎么用。

折腾了半天,最后,还是路人帮忙,把轮椅抬上了车。

可要知道,这毕竟是在有采访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没有摄像头对着,有多少乘客愿意默不作声的等待呢?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如果硬件设施是一根安全绳,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就像是绳子末端的扣锁。

失去这个关键环节,再好的设施也形同虚设。


04


我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残疾人很遥远,甚至比实现财务自由还远。

我以前就是这么想的。


但高三那年,一模完了摔了一跤,骨折了。

那时才知道,我们和残疾人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次意外。

当时班主任给了一个选择:

要么再坚持坚持,熬到高考后再休养;要么申请休学,明年复读再高考。

我心想,不就伤筋动骨一百天吗?有什么不能熬的。

但是意外的是,我被光速打脸了,靠我自己根本连宿舍都出不去。

借好轮椅,花了半天练习控制,瞬间觉得自己实操能力爆棚,跟舍友膨胀了好久。

但一下楼就傻眼了,轮椅比门禁宽,门禁过不去.....


最后宿管阿姨和舍友们连扶带抬,一通忙活,才把我送出了楼。

然而更绝望的是,宿舍的门口还有台阶。


被宿舍楼彻彻底底羞辱后,第二个障碍我便主动放弃了。

复诊时,医生说,恢复得不错,可以洗澡了。

我虽然满脸笑容的看着医生,但听完心里立刻就定了主意:

我还是先臭着吧.....

首先,想要去澡堂还要经历一遍宿舍楼的羞辱。

其次因为整个浴室,包括台阶,所有地面都是瓷砖。

只要有一点积水,就无比湿滑......


想着想着我觉得自己眼泪要下来了。

对不起,我真的不能洗....


平时不在意的各种细节都成了那时的阻碍。

最直接的概括就是:

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你自己能够完成的。


最后在无奈之下还是选择了休学复读,错过了当年的高考。

我就是在这时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对残疾人这么不友好。

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向来是健全人独享的特权。


然而我们终究还是要面对一个会发生的事实:

每个人都会衰老,没法健康一辈子。

这是人生中一个残酷的现实问题。


我奶奶现在已经快80岁了,听力急剧下降,家人们跟她说话基本靠吼。

现在她的听力可能还不如一些听障人士。

奶奶本身就腿脚不便,前两年还能拄着拐杖走一走。

现在没事也很少动了,能去的地方就更少了。


我和家人们就经常假设一个问题:

如果爷爷和奶奶两位老人自己在家遇到突发状况,及时施救的可能性有多大?

答案是:

很难,甚至无法及时施救。


只能说尽可能改变老人的居住环境,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

大家知道老人需要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吗?

东方卫视有一档节目叫《梦想改造家》,设计师经常要帮老人改装房间。


老人最害怕的是摔跤。

改造老人的房间,需要增加扶手,增加防滑,增加座椅,减少台阶。

和残疾人一样,老人的核心需求,是无障碍。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时间其实对人类一直只做了一件事—失能

我们终究都会是岁月的手下败将。

无障碍通行,是谁都逃不掉的必经之路。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你可能会问:

无障碍设施这么重要,就没有人想过改善它吗?


当然有,甚至有人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北京瘫痪者之家的创办人文军,致力于推广残疾人无障碍出行。

2019年的7月,他去云南大理考察。

回酒店时,发现私家车占用了无障碍通道。


他只能另外找路,却不慎掉进了地下停车场的坑里。


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英雄,就这样倒在了布满荆棘的路上。

我敬佩文军,但是不希望出现第二个的他。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路口的临时隔断是后加的


难道优化无障碍设施,受益的只有残疾人吗?

当然不是,这种想法过于狭隘了。


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站在地铁里看看使用直梯的那些人。

他们可能是老人,是孕妇,是病人,是推婴儿车的母亲,是手里拎着大件行李的旅客。

但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未来的我们自己。


我们能做的,其实有很多。

比如,北京残联有一个功能。

叫“无障碍随手拍”。


中国9500万残疾人,无处可去

看到无障碍设施不合理使用,只要上传照片,就能提交整改意见。

残联的工作人员会一一核实、跟踪。


这个举报有用吗?

可以告诉大家,随着我们法制和相关部门服务意识的增强。

这个真的有用。


北京大学的李迪华院长还提供了一个电话。

12345。


只要是北京城市问题都可以打这个电话。

所有反映的问题最后都会跟踪到所属部门,相关社区进行解决。

并且定期回访,直到满意为止。

而更重要的是,每个城市都会有这么一个电话等着你去履行监督的义务。


写到这里难免有些感慨。

中国这些年来,取得了无数举世瞩目的成就。

收获全世界的肯定,被赞许为基建狂魔。


没错,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生活是越来越舒适便捷了。

可我一直认为:

一个国家对待弱者的态度,更能看出这个社会的良心。


就好比这次疫情。

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需要国家力量的时候政府绝不含糊,中华儿女在需要民族凝聚力的时候也绝不退缩。


我们未来还能做得更好。

我们的身体无法永远年轻,但可以把自己的眼睛,变成关怀的眼睛。

把星星点点的善意,变成帮助弱势的力量。


别忘了,那句话怎么说的:

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