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研發的新一代戰列艦主炮!差點就搬上了德國戰列艦!

1909年,英國和日本海軍在主力艦方面有了巨大進步。英國海軍準備在戰列巡洋艦上裝配13.5英寸(343毫米)艦炮。

日本海軍更近一步,準備在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上裝配356毫米艦炮。以日本、英國海軍為假想敵的美國海軍自然不能屈居落後,很快開始了新一代戰列艦主炮設計。

美國海軍研發的新一代戰列艦主炮!差點就搬上了德國戰列艦!

同國外同行一樣,美國海軍已經發現305毫米口徑艦炮的性能已到極限,必須開發新的口徑。既然日本人已經開始應用356毫米艦炮,那麼美國也就隨之跟進,將新艦炮定為同樣口徑。新艦炮於1910年由美國海軍軍械局研製成功。美國海軍將其命名為14英寸45倍徑海軍炮,從名稱可以看出,14英寸45倍徑艦炮長45倍徑,為16.32米,該炮全重63.81噸。該炮15°仰角射擊時,能把640千克炮彈射至23千米,彈種為穿甲彈和高爆彈,發射速度為每分鐘1.25~1.75發,炮口初速因彈種各異,穿甲彈最大初速820米/秒。14英寸45倍徑艦炮研製成功後,美國海軍將其裝配在了紐約級、內華達級和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上。

美國海軍研發的新一代戰列艦主炮!差點就搬上了德國戰列艦!

不過,該艦炮初次實戰,卻不是在美國海軍中完成的。一戰前夕,希臘海軍訂購了“薩拉米斯”號戰列艦。該合同實際上由德國美國兩國完成:德國製造艦體,但該艦主炮及其雙聯裝主炮塔由美國提供。共有4座雙聯裝炮塔,8門主炮。這種外銷火炮就是14英寸45倍徑艦炮。

一戰爆發時,這些艦炮和炮塔都已接近完工,只等運到德國進行組裝。此時英國海軍嚴密封鎖德國口岸,讓這些裝備不可能送達到德國了。可以想象的到,如果這些艦炮運到德國裝到戰列艦上,德國海軍中就會有一艘裝備美國主炮的戰列艦了。眼看生意要黃的美國人很快就有了主意:這家賣不了就賣別家,索性將這些艦炮和炮塔出售給英國。此時英國一方面迫切需要海軍裝備,另一方面急於討好美國人,就趕緊將這批裝備買下。英國稱14英寸45倍徑艦炮為BL 14寸MK.Ⅱ型海軍炮。

美國海軍研發的新一代戰列艦主炮!差點就搬上了德國戰列艦!

英國將這批艦炮和炮塔裝備在了淺水重炮艦上。該型艦僅為6150噸,主要武器就是一座雙聯裝主炮塔。這樣,英國就建造了四艘這樣的淺水重炮艦。

英國本來想用四位美國南北戰爭時的名將來命名這些軍艦以討好美國人。誰知道賺夠錢的美國人卻傲嬌起來:以嚴守中立為由堅決不同意英國人以此命名。英國只好重新命名這四艘艦,稱之為阿伯克龍比級淺水重炮艦。

美國海軍研發的新一代戰列艦主炮!差點就搬上了德國戰列艦!

1915年2月,英法聯軍對土耳其發起達達尼爾海峽登陸戰役。登陸的澳新軍團遭遇土軍頑強抵抗。英國海軍於是派出阿伯克龍比級淺水重炮艦對登陸部隊進行火力支援。

8月6日、7日,在觀察哨和飛機調度下,淺水重炮艦上的14英寸45倍徑艦炮密集而準確地轟擊了土軍的集結地和彈藥庫。這是該型艦炮服役以來首次參加實戰。之後,這些艦炮持續對登陸部隊進行火力支援。其中,在轟擊一處15.5千米外的土軍目標時,14英寸45倍徑艦炮竟取得了15發11中的優異戰績!不過,這些艦炮在射擊敵艦上成績卻不是很好:德國“佈雷斯勞”號巡洋艦和“戈本”號戰列巡洋艦於1916年1月20日突入達達尼爾海峽,與英國淺水重炮艦交戰,擊沉了一艘阿伯克龍比級淺水重炮艦。

美國海軍研發的新一代戰列艦主炮!差點就搬上了德國戰列艦!

一戰之後,14英寸45倍徑艦炮隨之沉寂了一段時間。上世紀30年代後,美國用新技術對該型艦炮進行了改進。

主要改進措施是換裝了新式炮閂和擊發裝置,火炮內膛鍍鉻,裝備新式炮彈。採用這些新技術後,火炮以30°仰角射擊,能夠將680千克穿甲彈射至33千米。

美國海軍研發的新一代戰列艦主炮!差點就搬上了德國戰列艦!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戰。

此時美國海軍手中已經有了大批裝備406毫米艦炮的新式戰列艦,自然不願讓老式戰列艦參加過於激烈的海戰。鑑於14英寸45倍徑艦炮在一戰登陸戰中的優異表現,美軍決定讓其充當登陸支援艦炮。

在這之後,“紐約”號、“德克薩斯”號、“內華達”號和“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參與了盟軍在北非、歐洲和太平洋上的一系列登陸作戰行動。大量軸心國的岸防炮塔和彈藥庫在356毫米炮彈的重錘下灰飛煙滅。

美國海軍研發的新一代戰列艦主炮!差點就搬上了德國戰列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