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切爾西半程回顧

前按:本文動筆於1月8日,因年節事忙方才完稿,故撰稿期間變化多為略述,望周知。


專題:2019-2020賽季切爾西半程回顧


[引言]

偉大的時刻只是瞬間降臨到他們身上,一旦錯過時機,命運決不二次恩惠。——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


[教練:沒有“父親”的蘭帕德]

這是一個名宿當道的時代,看著曾經在綠茵場上揮斥方遒的身影如今西裝革履站在場邊指揮,似乎青春從未散場,作為球迷的情緒被再度凝結,本賽季近半英超傳統豪門選擇名宿執教或多或少都有這個因素在。

不過,蘭帕德與另兩家的主帥又有所不同,弗格森之於索爾斯克亞,瓜迪奧拉或拉瑪西亞之於阿爾特塔,他們都有明確的“父親”。由於切爾西重視績效的管理模式,蘭帕德生涯受多位主帥調教,

感受不同足球文化的英超化進程

他並沒有以其中哪位作為“父親”,風格上類似科班出身的新一代英格蘭教練,筆者曾在季前小文中以樂天杯為例略作闡述,此處以球員對曼聯助教麥肯納戰術體系的描述來概括:“他的體系依賴兩個充滿活力的邊後衛,以及一個能拿住球的中後衛。此外,還需要一個既可以保護後防同時又能發動進攻的中軸球員,一個全能中鋒在前面施壓,一個邊鋒在後邊尋覓機會。”這段描述及其外化的4231體系是蘭帕德半程戰術的核心,許多調整和成敗得失都可從中找到答案。

擁有“父親”的嬰孩在成長中難免遭逢弒父證道的抉擇,沒有“父親”的野蠻生長桎梏更少,但上缺體系下缺細節,起步更難,旅途更艱,卻更有打破常規成就功業的機會。所幸蘭帕德因緣際會走好了第一步,有存身之本,往後能否對內三省吾身,對外因時而動,都將決定“神燈”閃耀的歲月。餘蔭薄矣,前人多敗於植樹之間,當引以為鑑。


[進攻:強調高位與邊路]

進攻方面,蘭帕德治下的切爾西並未大改,“現代足球”的思路依然延續,戰術以兩大原則貫穿始終,一是“高位壓迫”,一是“邊路進攻”,緊要處的行策是傳統英倫“鬥犬精神”的延續,以量代質,求快求亂,進一步增加邊路人數與活力。

高位壓迫方面,蘭帕德非常注重高位防線的搭建,聯賽尤甚。人員選擇上,重視跑動甚至可以說跑動優先,通過前場小快靈球員去執行這一思路,偶有高大球員的實驗均淺嘗輒止,拋開誅心的價值觀因素,這實際上是部分青訓球員存在爭議仍不乏機會的原因。

除開盛行因素,該思路的優勢在於兩方面,一是針對英超轉型期球隊不成熟的後場組織,二是通過大量高位壓迫後的快速反擊替代中路滲透進攻

。第一點不贅述,首回合對陣布萊頓和伯恩利可作參照,前者是三後衛,後者是四後衛。反倒是更偏英倫傳統的紐卡斯爾和弗格森帶隊的埃弗頓少受其害。第二點則是由於切爾西的球員類型被蘭帕德進一步強調,高位壓迫結合快速反擊是必然的,但球隊突破手眾,缺乏負責“最後一傳”的球員,大量壓迫後的亂局正好給他們發揮的空間,避免了薩里時期前場越打越粘的境況。

專題:切爾西半程回顧

在阿扎爾離開的情況下,切爾西的場均過人數仍排名英超第二

隨之產生的問題並不少,對應地是體能和選材。體能方面,包括一場論與長期賽程,前者是三十五和七十五分鐘前後回防時的凌亂落位,後者是賽季中段密集賽程後的整體狀態下滑。而體系不動的兩種解決方式,合理輪換與優秀的體能團隊,前者受限於賽季初冗長的傷病名單,後者則是蘭帕德的資歷決定的,何況他本人似乎對體能節點敏感度並不高。選材方面,注重跑動固然是高位選材的必然,但進攻絕非只有跑動元素,將跑動上升到優先的層級,結果是大量偏科的替代者上位。他們有一定能力,可以通過突破製造機會,卻無法形成頻繁的合力,包括向前的連續短傳配合和回撤的接球做球策應,最終雖然避免了越打越粘的境況,卻也失去了局部鑽營的能力

。而蘭帕德的英式思維,讓他傾向於填補同類型球員的添油戰術,求量變產生質變,忽視其他元素的價值,導致了球隊的牌越打越少。

專題:切爾西半程回顧

切爾西前場進攻常態,無法連續穩定傳導形成合力

邊路進攻方面,蘭帕德的基礎設置是:雙邊後衛前插提供接應點,雙邊鋒靠肋部持球,利用強弱側轉移給予攻擊手空間自由進攻。因此,邊後衛、邊鋒和強弱側轉移質量決定了邊路進攻的成效。

邊後衛作為接應點,核心素質在於接長傳球和後續的處理能力,前者決定處理轉移是否需要同側隊友協助,後者決定進攻方向的多寡。與此同時,由於上文所述的選材問題,能否高頻往返保障數量成為重要因素。左後衛方面,阿隆索前兩項不俗,無法支持高頻往返;埃莫森需要同側隊友協助,只能走外線;阿茲皮利奎塔能接長傳,但逆足導致走外線乏力。右後衛方面,阿茲皮利奎塔基本能保證三項因素,但進階的傳中常受詬病;詹姆斯需要同側隊友協助,只能靠內線活動,但橫向轉移腳法有限,

受壓下依賴外腳背這類高難度動作。在筆者撰稿期間,詹姆斯增加了一定的外線處理,展現了不俗的傳中功底,可喜可賀。

專題:切爾西半程回顧

奧多伊與詹姆斯配合,後者下底傳中助攻亞伯拉罕頭球破門

邊鋒在肋部持球,有極高的自由度,是進攻軸心,其能力決定影響力和相應搭配,進一步決定其面對不同對手的價值。威廉無疑是

最強的一個,左右邊路都有極強的橫縱向作業能力,不挑搭配,只是對球門威脅不足。佩德羅能提供的元素不少,橫向作業的局部轉身,縱向作業的中途盤帶,在禁區弧頂射門,但需要隊友接應,於賽季初連場的高消耗中受傷,此後狀態全無。普利西奇是很有特點的球員,橫縱向作業能力都不錯,禁區搶點動作標準,最出彩的是縱向的無球傳切意識,本可填補鑽營能力的缺失,但是選材問題導致中路缺乏水準以上的撞牆點而無法發揮,在使用上未盡全功。奧多伊重傷歸來,橫向作業能力不減,左右邊路都能傳中與內切射門,但縱向作業能力下滑明顯,中長途盤帶難以起速,無球跑位意識有限,對球門威脅同齡平均水準,整體來說,不挑局部搭配,但需要隊友將球運轉到進攻三區才能發揮作用。

專題:切爾西半程回顧

普利西奇借巴克利對抗的撞牆配合

強弱側轉移質量方面,關鍵在強側的深度和中路的連接。由於選材問題,強側的深度以堆積人數的方式搭建,能獨立處理球的球員多寡與狀態好壞決定這一側的進攻成效。而邊後衛和邊鋒的局部合力欠缺,除詹姆斯外幾乎沒有得到戰術照顧,基本按外線下底的模子套,但部分人卻並不缺乏長板,甚是可惜。中路的連接上,以中場前插為主,強側邊鋒以個人能力橫向轉移補充。前插助攻的中場裡,芒特無法在核心區域處理球,只能遊弋外圍或禁區搶點,連接作用有限;坎特靠力量在核心區域轉身分球,但多往同側發展;巴克利同樣靠力量轉身,能向兩側發展,但高大的身材和傷病史影響動作連接,故而需要空間;科瓦契奇有力量和爆發力,但整體定位靠後,多帶球突破後長傳轉移。邊鋒方面,

威廉的橫向轉移是最重要的補充,餘下的不能提供長期穩定的橫向聯繫,這也是蘭帕德為其背書的理由。

專題:切爾西半程回顧

在局部傳切牽扯維納爾杜姆注意後,威廉快速橫傳弱側

綜上所述,體系已然走到瓶頸,要麼補充人手,要麼順勢調整,蘭帕德希望前者,但時局所迫要走後者的路。這絕非死衚衕,補充人手能解一時,長遠來看卻並非多線作戰的良策,體能團隊強如利物浦都放棄國內盃賽,更何況

在高位環境下整體元素缺失更多的切爾西。切爾西不乏元素各異的球員,“神燈”曾在去年九月的國際比賽日後給球迷驚喜,半年後的今日再面困境與假期,能否再現往昔榮光?


[防守:平衡組織與運動能力]

坎特傷病反覆,呂迪格長期傷停,大衛路易斯壓哨出走,身處轉會禁令的切爾西中後場面臨新一輪的洗牌。

賽季伊始,切爾西從左到右派出“埃莫森-祖瑪-克里斯滕森-阿茲皮利奎塔”搭檔後場,身前則是“科瓦契奇-若日尼奧-X”的三中場。

理論上,這套中後場組合並無不妥,一對中後衛已是可用人選中最年長的,兩側選擇重視速度和活力以保障助攻頻率,三中場則是慘敗曼聯後對薩里戰術板的繼承。

但實踐中,一對中後衛無論出球還是防守均有不如,祖瑪居左上搶大空間選位靠前,克里斯滕森居右拖後缺乏對抗和侵略性,禁區內影響力有限

;兩側邊後衛助攻固然讓若日尼奧有了出球點釋放壓力,卻也讓球隊的體能節點更早到來,而壓迫型球隊的體能節點本就更早。與此同時,除開坎特首發的場次,第三個中場無論是芒特還是巴克利都缺乏保護和接應後場的意識和能力,加之身後中衛自顧不暇,生存環境惡化的若日尼奧只得靠犯規了事,四場聯賽三張黃牌,意大利人的黃牌積攢速度快於許多被認為是“獸腰”的球員。

專題:切爾西半程回顧

若日尼奧的黃牌數為英超中場前列

隨著國際比賽日的到來和傷病情況的更新,蘭帕德出人意料地使用了三中衛體系,並依情況變化切換三後衛與四後衛體系。這一階段的調整著重平衡,當中有受傷病影響的錯進錯出,但蘭帕德的佈置讓中後場在力量與速度、防守與組織間得到相對的平衡。

後衛線上,祖瑪身體素質優異,右移拖後拱衛禁區,託莫里有技術和速度,有邊後衛經歷,擔任左中衛負責上搶和出球;兩側居左是阿隆索,居右是阿茲皮利奎塔。中場則讓科瓦契奇固定為若日尼奧的解套人,為對沖體系輸送炮彈。

防守方面,衛線組成“大小”的互補結構,平衡力量與靈活,保障回收時不輕易被單一強點打穿;在雙邊後衛助攻的設置下,若日尼奧靠後選位,雙中衛依次前頂,維持橫向寬度,科瓦契奇作為菱形頂端提供縱深,雖在體能瓶頸難免站不住,但整體框架相對合理

組織方面,居中由託莫里和若日尼奧承擔出球任務,雖然穿透性傳球欠缺,卻已有薩里時代“雙核後場”的影子,祖瑪也能在大空間環境下發揮原地技術,

科瓦契奇則是“雙核”的解套者,為託莫里的體能瓶頸和若日尼奧的受限破局。兩側是阿隆索和阿茲皮利奎塔,兩個蘭帕德三後衛體系下的翼衛,具備在前場接高球和向前發展的能力,作為組織流程的重要補充

三中衛方面,蘭帕德一直在對右半區進行調整。孔蒂時期的右翼衛摩西和替代者扎帕科斯塔均不在陣中,小將詹姆斯缺乏翼衛的進攻能力,導致只能由阿茲皮利奎塔擔任。但阿茲皮利奎塔作為右中衛的技術能力是三中衛攻防的重要環節,代替西班牙人的是出球有缺陷的祖瑪,這一戰術板日漸式微在所難免。

專題:切爾西半程回顧

科瓦契奇靠爆發力為若日尼奧銜接出球“解套”

但焦點戰的接連坎坷與傷員的逐漸歸隊,成為了進一步洗牌的動因。這一階段的調整重心在防守,外化為運動能力,替代者固然能解決部分原有的侷限,但其自身的侷限反倒讓整體兩頭不到岸,防守不達預想,組織越發困頓。

後衛線上,阿隆索、埃莫森和託莫里被依次閒置,最終祖瑪固定擔任左中衛,拖後的右中衛先是由具備中衛體格的克里斯滕森擔任,後被傷愈的呂迪格取代,兩側居左是阿茲皮利奎塔,居右是小將里斯·詹姆斯,組成了一條“純右腳”的後衛線。中場則是若日尼奧替補,科瓦契奇代其拖後組織。這套中後場固然在運動能力上有所提升,點對點地解決了原本左中衛的體格和左後衛的防守問題,增加中場硬度,但整體的相性問題甚至較賽季初還嚴重。

防守方面,賽季初的中衛搭檔不提,後續呂迪格復出,雖然解決了克里斯滕森禁區防守的質量問題,卻也不能填補祖瑪身後的空當,難逃被針對的命運。兩側邊後衛均為

內收的路數,本可適當填補空間,讓隊友輪轉構建中路層次,但在雙邊後衛助攻的設置下需要頻繁往返落位,加之中衛前頂橫移不力,導致對內禁區有人數無層次,對外需要中場填補外線而空弧頂,進一步加劇整體消耗,得不償失。

組織方面,“純右腳”的防線在傳球網絡的構建上天然受限,傷愈迴歸的呂迪格固然有長傳能力,但連續傷病後的他不能中長傳向同側出球,只能斜向對角線發展;阿茲皮利奎塔在左路強行突破前推防線難度成倍增加,詹姆斯則不具備在後場穩定控傳帶能力。身前的坎特和科瓦契奇長於帶球推進卻非傳控體系下的核心後腰,能通過帶球緩解壓力卻無法豐富傳球線路,難逃後衛事急從權地長傳,同時坎特還身負不少的往前壓迫任務,讓本就捉襟見肘的後場生命線進一步緊繃。

三中衛方面,坎特和科瓦契奇搭配能有效撐起中路強度,階段性保障橫向覆蓋。但右半區問題無法解決,後場缺乏技術能力,阿隆索自客戰熱刺後傷缺,埃莫森難當重任,組織流程再遭一擊,在接連的難看場面後被擱置就順理成章了。

專題:切爾西半程回顧

頻繁助攻的內收邊後衛需要隊友保護外線,弧頂全空,禁區內有人數無層次

在筆者撰稿期間,蘭帕德再度重構衛線,這一階段的調整重心在

組織,棄用祖瑪,重新起用克里斯滕森,呂迪格踢左中衛負責上搶和斜向出球。中場則是迎來若日尼奧的迴歸,增加接應點,豐富傳球網絡。這固然能解決一部分組織問題,但“純右腳”的衛線和“雙邊後衛助攻”的矛盾,克里斯滕森應對高球的缺陷,註定這一調整難是終局。三中衛實際是更好的防守解法,但如何組織,如何搭建後手,實非蘭帕德及其教練組的舒適區,只能是靜觀其變了。


[小結]

這是一個亂世,利物浦一馬當先,身後一片混亂,形成了巨大的中游區域。放在以往的大多數賽季,切爾西都很難是這個位置,蘭帕德在多事的英國媒體環境中也難安靜如斯。但這是機會,值得拼命把握的機會,歐冠資格決定很多東西,時間,金錢,球員,舞臺,話語權。偉大的時刻只是瞬間降臨,一旦錯過決不二次恩惠,英雄與否?萬般思索,一念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