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切尔西半程回顾

前按:本文动笔于1月8日,因年节事忙方才完稿,故撰稿期间变化多为略述,望周知。


专题:2019-2020赛季切尔西半程回顾


[引言]

伟大的时刻只是瞬间降临到他们身上,一旦错过时机,命运决不二次恩惠。——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教练:没有“父亲”的兰帕德]

这是一个名宿当道的时代,看着曾经在绿茵场上挥斥方遒的身影如今西装革履站在场边指挥,似乎青春从未散场,作为球迷的情绪被再度凝结,本赛季近半英超传统豪门选择名宿执教或多或少都有这个因素在。

不过,兰帕德与另两家的主帅又有所不同,弗格森之于索尔斯克亚,瓜迪奥拉或拉玛西亚之于阿尔特塔,他们都有明确的“父亲”。由于切尔西重视绩效的管理模式,兰帕德生涯受多位主帅调教,

感受不同足球文化的英超化进程

他并没有以其中哪位作为“父亲”,风格上类似科班出身的新一代英格兰教练,笔者曾在季前小文中以乐天杯为例略作阐述,此处以球员对曼联助教麦肯纳战术体系的描述来概括:“他的体系依赖两个充满活力的边后卫,以及一个能拿住球的中后卫。此外,还需要一个既可以保护后防同时又能发动进攻的中轴球员,一个全能中锋在前面施压,一个边锋在后边寻觅机会。”这段描述及其外化的4231体系是兰帕德半程战术的核心,许多调整和成败得失都可从中找到答案。

拥有“父亲”的婴孩在成长中难免遭逢弑父证道的抉择,没有“父亲”的野蛮生长桎梏更少,但上缺体系下缺细节,起步更难,旅途更艰,却更有打破常规成就功业的机会。所幸兰帕德因缘际会走好了第一步,有存身之本,往后能否对内三省吾身,对外因时而动,都将决定“神灯”闪耀的岁月。余荫薄矣,前人多败于植树之间,当引以为鉴。


[进攻:强调高位与边路]

进攻方面,兰帕德治下的切尔西并未大改,“现代足球”的思路依然延续,战术以两大原则贯穿始终,一是“高位压迫”,一是“边路进攻”,紧要处的行策是传统英伦“斗犬精神”的延续,以量代质,求快求乱,进一步增加边路人数与活力。

高位压迫方面,兰帕德非常注重高位防线的搭建,联赛尤甚。人员选择上,重视跑动甚至可以说跑动优先,通过前场小快灵球员去执行这一思路,偶有高大球员的实验均浅尝辄止,抛开诛心的价值观因素,这实际上是部分青训球员存在争议仍不乏机会的原因。

除开盛行因素,该思路的优势在于两方面,一是针对英超转型期球队不成熟的后场组织,二是通过大量高位压迫后的快速反击替代中路渗透进攻

。第一点不赘述,首回合对阵布莱顿和伯恩利可作参照,前者是三后卫,后者是四后卫。反倒是更偏英伦传统的纽卡斯尔和弗格森带队的埃弗顿少受其害。第二点则是由于切尔西的球员类型被兰帕德进一步强调,高位压迫结合快速反击是必然的,但球队突破手众,缺乏负责“最后一传”的球员,大量压迫后的乱局正好给他们发挥的空间,避免了萨里时期前场越打越粘的境况。

专题:切尔西半程回顾

在阿扎尔离开的情况下,切尔西的场均过人数仍排名英超第二

随之产生的问题并不少,对应地是体能和选材。体能方面,包括一场论与长期赛程,前者是三十五和七十五分钟前后回防时的凌乱落位,后者是赛季中段密集赛程后的整体状态下滑。而体系不动的两种解决方式,合理轮换与优秀的体能团队,前者受限于赛季初冗长的伤病名单,后者则是兰帕德的资历决定的,何况他本人似乎对体能节点敏感度并不高。选材方面,注重跑动固然是高位选材的必然,但进攻绝非只有跑动元素,将跑动上升到优先的层级,结果是大量偏科的替代者上位。他们有一定能力,可以通过突破制造机会,却无法形成频繁的合力,包括向前的连续短传配合和回撤的接球做球策应,最终虽然避免了越打越粘的境况,却也失去了局部钻营的能力

。而兰帕德的英式思维,让他倾向于填补同类型球员的添油战术,求量变产生质变,忽视其他元素的价值,导致了球队的牌越打越少。

专题:切尔西半程回顾

切尔西前场进攻常态,无法连续稳定传导形成合力

边路进攻方面,兰帕德的基础设置是:双边后卫前插提供接应点,双边锋靠肋部持球,利用强弱侧转移给予攻击手空间自由进攻。因此,边后卫、边锋和强弱侧转移质量决定了边路进攻的成效。

边后卫作为接应点,核心素质在于接长传球和后续的处理能力,前者决定处理转移是否需要同侧队友协助,后者决定进攻方向的多寡。与此同时,由于上文所述的选材问题,能否高频往返保障数量成为重要因素。左后卫方面,阿隆索前两项不俗,无法支持高频往返;埃莫森需要同侧队友协助,只能走外线;阿兹皮利奎塔能接长传,但逆足导致走外线乏力。右后卫方面,阿兹皮利奎塔基本能保证三项因素,但进阶的传中常受诟病;詹姆斯需要同侧队友协助,只能靠内线活动,但横向转移脚法有限,

受压下依赖外脚背这类高难度动作。在笔者撰稿期间,詹姆斯增加了一定的外线处理,展现了不俗的传中功底,可喜可贺。

专题:切尔西半程回顾

奥多伊与詹姆斯配合,后者下底传中助攻亚伯拉罕头球破门

边锋在肋部持球,有极高的自由度,是进攻轴心,其能力决定影响力和相应搭配,进一步决定其面对不同对手的价值。威廉无疑是

最强的一个,左右边路都有极强的横纵向作业能力,不挑搭配,只是对球门威胁不足。佩德罗能提供的元素不少,横向作业的局部转身,纵向作业的中途盘带,在禁区弧顶射门,但需要队友接应,于赛季初连场的高消耗中受伤,此后状态全无。普利西奇是很有特点的球员,横纵向作业能力都不错,禁区抢点动作标准,最出彩的是纵向的无球传切意识,本可填补钻营能力的缺失,但是选材问题导致中路缺乏水准以上的撞墙点而无法发挥,在使用上未尽全功。奥多伊重伤归来,横向作业能力不减,左右边路都能传中与内切射门,但纵向作业能力下滑明显,中长途盘带难以起速,无球跑位意识有限,对球门威胁同龄平均水准,整体来说,不挑局部搭配,但需要队友将球运转到进攻三区才能发挥作用。

专题:切尔西半程回顾

普利西奇借巴克利对抗的撞墙配合

强弱侧转移质量方面,关键在强侧的深度和中路的连接。由于选材问题,强侧的深度以堆积人数的方式搭建,能独立处理球的球员多寡与状态好坏决定这一侧的进攻成效。而边后卫和边锋的局部合力欠缺,除詹姆斯外几乎没有得到战术照顾,基本按外线下底的模子套,但部分人却并不缺乏长板,甚是可惜。中路的连接上,以中场前插为主,强侧边锋以个人能力横向转移补充。前插助攻的中场里,芒特无法在核心区域处理球,只能游弋外围或禁区抢点,连接作用有限;坎特靠力量在核心区域转身分球,但多往同侧发展;巴克利同样靠力量转身,能向两侧发展,但高大的身材和伤病史影响动作连接,故而需要空间;科瓦契奇有力量和爆发力,但整体定位靠后,多带球突破后长传转移。边锋方面,

威廉的横向转移是最重要的补充,余下的不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横向联系,这也是兰帕德为其背书的理由。

专题:切尔西半程回顾

在局部传切牵扯维纳尔杜姆注意后,威廉快速横传弱侧

综上所述,体系已然走到瓶颈,要么补充人手,要么顺势调整,兰帕德希望前者,但时局所迫要走后者的路。这绝非死胡同,补充人手能解一时,长远来看却并非多线作战的良策,体能团队强如利物浦都放弃国内杯赛,更何况

在高位环境下整体元素缺失更多的切尔西。切尔西不乏元素各异的球员,“神灯”曾在去年九月的国际比赛日后给球迷惊喜,半年后的今日再面困境与假期,能否再现往昔荣光?


[防守:平衡组织与运动能力]

坎特伤病反复,吕迪格长期伤停,大卫路易斯压哨出走,身处转会禁令的切尔西中后场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赛季伊始,切尔西从左到右派出“埃莫森-祖玛-克里斯滕森-阿兹皮利奎塔”搭档后场,身前则是“科瓦契奇-若日尼奥-X”的三中场。

理论上,这套中后场组合并无不妥,一对中后卫已是可用人选中最年长的,两侧选择重视速度和活力以保障助攻频率,三中场则是惨败曼联后对萨里战术板的继承。

但实践中,一对中后卫无论出球还是防守均有不如,祖玛居左上抢大空间选位靠前,克里斯滕森居右拖后缺乏对抗和侵略性,禁区内影响力有限

;两侧边后卫助攻固然让若日尼奥有了出球点释放压力,却也让球队的体能节点更早到来,而压迫型球队的体能节点本就更早。与此同时,除开坎特首发的场次,第三个中场无论是芒特还是巴克利都缺乏保护和接应后场的意识和能力,加之身后中卫自顾不暇,生存环境恶化的若日尼奥只得靠犯规了事,四场联赛三张黄牌,意大利人的黄牌积攒速度快于许多被认为是“兽腰”的球员。

专题:切尔西半程回顾

若日尼奥的黄牌数为英超中场前列

随着国际比赛日的到来和伤病情况的更新,兰帕德出人意料地使用了三中卫体系,并依情况变化切换三后卫与四后卫体系。这一阶段的调整着重平衡,当中有受伤病影响的错进错出,但兰帕德的布置让中后场在力量与速度、防守与组织间得到相对的平衡。

后卫线上,祖玛身体素质优异,右移拖后拱卫禁区,托莫里有技术和速度,有边后卫经历,担任左中卫负责上抢和出球;两侧居左是阿隆索,居右是阿兹皮利奎塔。中场则让科瓦契奇固定为若日尼奥的解套人,为对冲体系输送炮弹。

防守方面,卫线组成“大小”的互补结构,平衡力量与灵活,保障回收时不轻易被单一强点打穿;在双边后卫助攻的设置下,若日尼奥靠后选位,双中卫依次前顶,维持横向宽度,科瓦契奇作为菱形顶端提供纵深,虽在体能瓶颈难免站不住,但整体框架相对合理

组织方面,居中由托莫里和若日尼奥承担出球任务,虽然穿透性传球欠缺,却已有萨里时代“双核后场”的影子,祖玛也能在大空间环境下发挥原地技术,

科瓦契奇则是“双核”的解套者,为托莫里的体能瓶颈和若日尼奥的受限破局。两侧是阿隆索和阿兹皮利奎塔,两个兰帕德三后卫体系下的翼卫,具备在前场接高球和向前发展的能力,作为组织流程的重要补充

三中卫方面,兰帕德一直在对右半区进行调整。孔蒂时期的右翼卫摩西和替代者扎帕科斯塔均不在阵中,小将詹姆斯缺乏翼卫的进攻能力,导致只能由阿兹皮利奎塔担任。但阿兹皮利奎塔作为右中卫的技术能力是三中卫攻防的重要环节,代替西班牙人的是出球有缺陷的祖玛,这一战术板日渐式微在所难免。

专题:切尔西半程回顾

科瓦契奇靠爆发力为若日尼奥衔接出球“解套”

但焦点战的接连坎坷与伤员的逐渐归队,成为了进一步洗牌的动因。这一阶段的调整重心在防守,外化为运动能力,替代者固然能解决部分原有的局限,但其自身的局限反倒让整体两头不到岸,防守不达预想,组织越发困顿。

后卫线上,阿隆索、埃莫森和托莫里被依次闲置,最终祖玛固定担任左中卫,拖后的右中卫先是由具备中卫体格的克里斯滕森担任,后被伤愈的吕迪格取代,两侧居左是阿兹皮利奎塔,居右是小将里斯·詹姆斯,组成了一条“纯右脚”的后卫线。中场则是若日尼奥替补,科瓦契奇代其拖后组织。这套中后场固然在运动能力上有所提升,点对点地解决了原本左中卫的体格和左后卫的防守问题,增加中场硬度,但整体的相性问题甚至较赛季初还严重。

防守方面,赛季初的中卫搭档不提,后续吕迪格复出,虽然解决了克里斯滕森禁区防守的质量问题,却也不能填补祖玛身后的空当,难逃被针对的命运。两侧边后卫均为

内收的路数,本可适当填补空间,让队友轮转构建中路层次,但在双边后卫助攻的设置下需要频繁往返落位,加之中卫前顶横移不力,导致对内禁区有人数无层次,对外需要中场填补外线而空弧顶,进一步加剧整体消耗,得不偿失。

组织方面,“纯右脚”的防线在传球网络的构建上天然受限,伤愈回归的吕迪格固然有长传能力,但连续伤病后的他不能中长传向同侧出球,只能斜向对角线发展;阿兹皮利奎塔在左路强行突破前推防线难度成倍增加,詹姆斯则不具备在后场稳定控传带能力。身前的坎特和科瓦契奇长于带球推进却非传控体系下的核心后腰,能通过带球缓解压力却无法丰富传球线路,难逃后卫事急从权地长传,同时坎特还身负不少的往前压迫任务,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后场生命线进一步紧绷。

三中卫方面,坎特和科瓦契奇搭配能有效撑起中路强度,阶段性保障横向覆盖。但右半区问题无法解决,后场缺乏技术能力,阿隆索自客战热刺后伤缺,埃莫森难当重任,组织流程再遭一击,在接连的难看场面后被搁置就顺理成章了。

专题:切尔西半程回顾

频繁助攻的内收边后卫需要队友保护外线,弧顶全空,禁区内有人数无层次

在笔者撰稿期间,兰帕德再度重构卫线,这一阶段的调整重心在

组织,弃用祖玛,重新起用克里斯滕森,吕迪格踢左中卫负责上抢和斜向出球。中场则是迎来若日尼奥的回归,增加接应点,丰富传球网络。这固然能解决一部分组织问题,但“纯右脚”的卫线和“双边后卫助攻”的矛盾,克里斯滕森应对高球的缺陷,注定这一调整难是终局。三中卫实际是更好的防守解法,但如何组织,如何搭建后手,实非兰帕德及其教练组的舒适区,只能是静观其变了。


[小结]

这是一个乱世,利物浦一马当先,身后一片混乱,形成了巨大的中游区域。放在以往的大多数赛季,切尔西都很难是这个位置,兰帕德在多事的英国媒体环境中也难安静如斯。但这是机会,值得拼命把握的机会,欧冠资格决定很多东西,时间,金钱,球员,舞台,话语权。伟大的时刻只是瞬间降临,一旦错过决不二次恩惠,英雄与否?万般思索,一念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