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強忍著的難受:困擾中老年人的“腿涼、腿疼、走路後腿抽筋”

​“腿涼、腿痛”到底是因為什麼?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呢?


黃醫生通過真實病例帶您瞭解常見血管疾病。

令人苦惱的“腿涼、腿痛”

老陳,60歲,男性,退休在家,給兒子幫忙帶帶小孫子,平時帶著小孫子去樓下玩一玩,還經常會去公園跑一跑,其樂融融。

可是,老陳在半年多前開始出現右小腿發涼、疼痛,尤其是走路活動後,右小腿抽筋一樣的感覺很明顯,但是站著休息幾分鐘就好了,也就沒有太在意,以為就是老年人帶孩子累了,腰腿痛,休息休息就好了。

這半年多來,右下肢發涼、疼痛的症狀是越來越嚴重,走的距離也越來越短,實在是走不動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孫子在公園一跑,根本就追不上,走幾步小腿肚就抽筋一樣疼”。這才來我院就診,做了一個血管超聲,發現是右股淺動脈閉塞了。

到底是哪裡的血管堵了呢?

接診後發現,老陳的右腳和右腿的皮膚溫度摸著明顯比左側要低,右側的股動脈搏動還好,可是右側的膕動脈、脛後動脈和足背動脈搏動都沒有摸到,也就是說,病人的右下肢動脈被堵住了。

那麼,問題來了,堵在哪個部位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入院後進一步做了下肢動脈的增強CT,也就是下肢動脈CTA,老陳的下肢動脈的具體情況就明白了。見下圖左側,紅色箭頭所指的就是病人的具體病變情況,可見病人的右側股淺動脈閉塞了很長一段,下圖右側藍色箭頭所指就是病變位置的示意圖。

爸媽強忍著的難受:困擾中老年人的“腿涼、腿疼、走路後腿抽筋”

該病人的下肢動脈CTA和下肢動脈示意圖

這是什麼問題?

下肢動脈就是給下肢輸送氧氣的“管道”,當動脈管腔狹窄或者閉塞時,被輸送到腿和腳的氧氣就少了,繼而下肢肢體就會出現缺血缺氧的症狀。這種情況稱為下肢缺血。下肢缺血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慢性缺血,最常見的就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一種是急性缺血,最常見的就是下肢動脈栓塞和下肢動脈血栓形成。

這個病人並不是突發的急性病變,而是半年多時間緩慢發展加重的,所以考慮是慢性缺血所致,也就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

什麼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性病變,也就是俗稱“長斑塊了”,當斑塊增生,會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被輸送到腿和腳的氧氣就少了,繼而下肢肢體就會出現缺血缺氧的症狀。這種情況稱為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這是一種慢性病變。

爸媽強忍著的難受:困擾中老年人的“腿涼、腿疼、走路後腿抽筋”

黃柳桓醫生繪圖

上圖就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示意圖,斑塊增生造成血管狹窄,血流通過減少

很多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患者在初期並沒有什麼不舒服,但是隨著動脈狹窄的加重,下肢遠端肢體的供血不能滿足持續的代謝需求,就會出現“走路活動後小腿無力或者抽筋樣疼痛,休息一會兒就好了”這樣的情況,這種臨床症狀專業術語稱為“間歇性跛行”。

爸媽強忍著的難受:困擾中老年人的“腿涼、腿疼、走路後腿抽筋”

臨床小提示:當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下肢酸脹、乏力、發涼、疼痛等情況時,要引起重視,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下肢動脈是否存在狹窄或者堵塞。

有針對這些情況的檢查嗎

有。醫生會根據您的症狀和查體,可能會選擇以下一項或者多項檢查:

  • 測量肢體動脈壓,也就是ABI,具體瞭解點這裡。
  • 血管超聲,具體瞭解點這裡。
  • 動脈血管CT檢查,具體瞭解點這裡。
  • 藥物治療:積極的藥物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但需要根據臨床具體情況進行判斷,以免導致截肢等嚴重後果。藥物治療也是所有治療的基礎,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解除血管痙攣、治療原發病、防治肌腎綜合徵等治療,即使是在手術或溶栓後仍繼續抗凝治療,而合併有房顫的患者,也應根據情況選擇長期抗凝治療。
  • 一般治療策略:在很多情況下,一般治療策略同樣很重要,這些治療還能改善症狀和延長手術獲得的通暢率,就是讓放的支架,讓搭的橋,通的更久。主要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戒菸:許多研究表明,戒菸可以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的截肢風險。


降脂治療:在斑塊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管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基線水平如何,使用適當的他汀類藥物進行將脂治療。


血糖控制:治療糖尿病可有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高血壓的治療:高血壓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主要危險因素,控制血壓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併發症發病率。


健康的飲食


運動:在醫生指導下的運動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的生活質量。

  • 血運重建:當斑塊進一步增多或者血栓堵塞動脈管腔,導致遠端肢體缺血缺氧症狀嚴重時,需要進行血運重建。主要包括兩類:
  • 外科動脈重建手術:包括各種搭橋手術(股動脈-股動脈、股動脈-膕動脈等等),也包括斑塊或血栓切除,是將動脈切開,切除並取出堵塞動脈的斑塊或者血栓,達到開通血管,恢復血流的目的。
  • 下肢動脈腔內微創治療:對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症這樣的慢性病變,可使用包括球囊擴張、支架植入等各種微創手術。因為創傷小,可重複性操作等優勢,目前很多時候已經作為首選治療方法。如下圖。

通過詳細分析,我們覺得對該病人而言,微創手術更合適,於是我們給患者制定了微創手術的手術計劃。

我們通過左側大腿根部一個2mm的手術傷口,繞過肚子裡的動脈,進入到右側大腿閉塞的動脈,使用特殊的細導絲通過病變後,植入支架,開通了閉塞的血管。見下圖。

爸媽強忍著的難受:困擾中老年人的“腿涼、腿疼、走路後腿抽筋”

該患者手術前後的對比圖

手術後我們使用了特殊的傷口縫合裝置,僅需平躺臥床休息6個小時,患者就可以正常下地活動了。

術後康復出院,除了建議口服相關藥物和定期複查,我們更是鼓勵老陳每天遛彎,經常帶著小孫子跑一跑。

在新科技、新理念的發展下,醫生可以給患者帶來“有效、精準、快速、微創”的新醫療體驗。

希望本文可以對您和您的家人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