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如死,中興正式被外國人監察,誰會是下一個?

《祖國》記者 楊晨

《祖國》雜誌消息,美特別合規員正式“入職”中興,監察一切任期十年。今日, 中興通訊內部發文正式任命Barnes & Thornburg, LLP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Roscoe C. Howard, Jr.為中興通訊特別合規協調員(SCC),任期為十年。文件稱,SCC是一個獨立的職位,並且“既不作為中興公司(或BIS)的僱員或代理人,也不作為中興公司的法律顧問”。

此舉開創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企業任命外國監察人監視審查自身企業一切的先河,這在解放以前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那時候,中國的企業被外國人全面控制是常事。然而此事發生在當下的中國,難怪不久前被全國網友熱議、批評。

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進一步打開,要防止類似中興這樣安排外國人當“太上皇”的情況再次出現, 讓外國人“監察一切 ” 的職位不容在中國複製,否則我們的企業、經濟、乃至國家都將受制於人、毀於一旦。

中興公司雖然名頭不小,但長期依賴國外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是嚴重的短板,這一短板今年以來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企業自身也因此被人拿捏受到了災難性的影響,充分證明了中國企業不能走這樣的道路。業界也有人認為,其在企業文化、靈魂層面的核心競爭力也許更加匱乏,此次應對危機,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似乎只有“喪權賠款”“低頭認罪” ,就連更換供貨商和開發美國以外新市場的企業常態化行為,外界都沒有看到,令國人極度失望。此番正式讓洋人監管,只能令該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更加狹小,更加受制於人,使原本就處在崩潰邊緣的企業面臨更加雪上加霜的局面。更有業界人士認為,與其讓這企業生不如死,不如推到重來,申請破產後另起爐灶,也許經過幾年的打拼,還能重現昔日的輝煌。當然話說回來,如果中興的人成立新企業後還以過去陳舊落後的思維模式經營企業,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因為 沒有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想要屹立於世界強企之林 ,是不折不扣的荒誕說辭。在這場危機面前,中興人需要總結的東西太多了,即便這場危機還遠未結束。

中興的今天,不能變成其他中國企業的明天 !中國科技企業自強,不僅需要將今天這樣的失敗作為反面教材,更需要我國官產學研用知恥後勇、找準要害、合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