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屬性之爭:認為自己品牌屬性更強,還是渠道屬性更強?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有些品牌創始人會覺得自己的品牌基因更強,因為自己做過多年的品牌;做過品牌的團隊長,自己帶團隊做渠道,認為是渠道更強。

微商,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在自己的渠道賣自己的貨,既是用戶也是經銷商;品牌方一手抓品牌,一手抓渠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從歷史來看:只有品牌和產品勢能足夠強的企業才能實現獨立品牌+獨立渠道的商業模式;蘋果、汽車、小米、格力、ov等。傳統的快消品牌都是入駐各種渠道,傳統的渠道都是多品牌進貨。

其實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尤其是社交電商平臺的出現之後,很多的品牌方在糾結一個事兒,是腳踏實地的做品牌,還是花精力在建設渠道,讓代理商團隊更壯大,更穩健。這是很多人內心經常在猶豫和徘徊的一件事情。

向左走:“急功近利”的品牌營銷之路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向左走就是走品牌化路線,是非常有挑戰的。

作為翹板,如果沒有很強的品牌給產品做支撐是很難讓自己的渠道更穩固,更壯大的。

向左走,如何能夠打造互聯網時代下急功近利的品牌營銷之路?新的品牌打造都是參考急功近利的方式。

急功:快速建立品牌,打響知名度,獲得流量。做品牌關鍵的是市面上的知名度,認知度就是第一生產力。

近利:多渠道入駐,獲得流量的同時,快速轉化為銷量。跟傳統的品牌打造有不一樣的地方,傳統的品牌打造,品牌是品牌,銷量是銷量,是分開的。新品牌的打造是要求快速的流量變現。

要求快速建立品牌認知度,獲取流量,同時,快速轉化為銷量。這是每個品牌所追求的,急功近利的品牌打法,追求品效合一和長線品牌,品效合一是指品牌和效益,長線品牌是指過兩三年之後品牌是依然存在的,而且越來越大。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在美妝護膚領域的國貨品牌有沒有成熟的案例呢,我們找出來一個,這兩三年的時間竄紅網絡,現在10億營收的一個品牌叫完美日記。

完美日記不是微商,沒有用代理模式,他作為一個國貨新品牌,能夠紅遍網絡。並且成為國貨之首,他的品牌營銷環節,其實是非常值得咱們微商品牌來學習的,因為他跟我們面臨一樣的生存土壤,品類基本一致,都是屬於國貨,針對這樣的品牌沒有品牌積澱,如何能夠快速的藉助三部曲提升。這是我們可以參考的。

第一:爆品突破。為什麼把產品放在第一個呢?

我們非常強調社交電商強調的是以人為中心,是信任。

沒有好的產品做基礎,再好的信任關係也很難持久。如果產品不好,再好的信任只是消耗人脈,只會是一錘子買賣。完美日記的爆品策略,首先體現在爆品的品質上。

國際大牌的供應商,必須滿足極致性價比,用小米策略才能夠打爆,新的年輕消費群體。比如說口紅是30塊錢左右,她只用了兩倍的定倍率60塊錢左右賣給終端零售,在終端就容易形成這種爆品突破。

很多品牌有相對較寬的一個產品線,這款產品線,如果說沒有一兩個特別好的爆品作為主支撐快速擴張的話,其實引誘是蠻大的,因為每一個細分的品類。他們都有非常強勁的競爭對手,如果沒有一個爆品做支撐,後續在渠道跟消費者認知上面,推廣都會遇到比較大的阻力。

第二:社會化傳播,品牌方的一個重視點。

很多品牌方做品牌的思路,我理解可能是做品牌就是打廣告。怎麼打廣告呢?

1、請明星

2、做戶外大牌

真正的做社會傳播有沒有比這個成本更低、持續效果最好的方式呢?就是社會化傳播,整合營銷,傳播。

真正做社會化傳播有沒有比這個成本更低、持續效果更好的方式呢?就是社會化傳播,整合營銷。

傳播,這裡有兩個關鍵詞:第一有非常多的內容社區,無論是微博,小紅書,知乎,讀者,快手等等各種內容的社區。

完美日記他們都是總部統一來協助出素材的,咱們很多微商品牌也會讓代理在平臺進行種草。

其實代理的層次水平不一,種草,最後的效果其實是參差不齊;第二完美日記在小紅書平臺,明星代言之後,除了做頭部的QL,種草之外,特別重視初級和腰部的達人。

這一點是可以供我們其他品牌參考的,不是說一定是龍頭的QL效果最好,而是龐大的初級跟腰部達人的預算非常低,覆蓋面廣,親切感強。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如果把請明星的錢或者投在戶外廣告的錢用在中腰部達人以及初級達人的種草,社會傳播的效果會更廣。

有種說法叫:從QL時代進入QC的時代。重視初級和腰部達人以及更多消費者。一些品牌方在請明星代言。

其實像完美日記,請明星代言,並不是僅靠於此,因為明星離我們的代理,我們的普通消費者比較遠,產生不了真實的促動購買。在明星代言之後,以頭部加上初級跟腰部達人,通過他們傳播到更多的用戶身邊,因為達人跟我們的用戶距離更親密,更靠得更近,更有信任度。

如果能把一部分代理或者說在招代理的時候就去選擇初級或腰部達人來做代理,節省請明星的費用,讓我們的代理更容易實現傳播。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種草發內容,很多代理發朋友圈總是被人屏蔽,吐槽。而很多達人發的消息容易被熱議、被轉發。就是在於,代理對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形象沒有建立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種草發內容,很多代理發朋友圈總是被人屏蔽,吐槽。

而很多達人發的消息容易被熱議、被轉發。

就是在於,他們對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形象沒有建立起來。

第三:很多傳播的熱點事件很快消失

怎麼確保品牌和產品源源不斷的被關注呢?

很多的美妝護膚品,原料成分都差不多,如何讓人們去購買,讓人們有新奇感覺。

完美日記與跨界聯盟做了合作。用戶群體不一樣,格調不錯,保持一致的與跨界產品平臺進行跨界合作。比如完美日記大都會做了很多聯名,很多品牌跟故宮做了很多聯名。

小紅書上,完美日記官方號擁有 168 萬粉絲,全平臺筆記數12萬+條,總曝光量上億,遠超百雀羚、歐萊雅等品牌。

如果走品牌路線的話,創始人一定要關注一個指標,那就是曝光量,那就是代表著終端用戶的聲量。

在招代理的時候發現裂變或者招商很難,其實除了細枝末節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順序,就在於我們在招商之前對終端的曝光量對用戶端的覆蓋面,其實是不夠,在這樣一個不夠的情況之下去招商,難度是比較大的。

順序:明星代言,網紅博主,種草達人推薦,代理髮圈素材。

戶外硬廣:如高鐵大屏,重點是引導留資,二維碼核算引流效果。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一個是完美日記在電商平臺的銷量遙遙領先,同時也能看到其他種類達人聲量,這個聲量指的就是曝光度。初級和腰部達人的曝光量很大,反而頭部QL的曝光量是沒有那麼明顯的。

很多人看到完美日記很火就在充分的研究它。完美日記是兩套打法。

第一:急功近利的品牌營銷之路;第二:直營的碎流量池,第一部分微商品牌可以借鑑和學習。同時小黃車跟小黃人當時電影上市的時候做了一個聯名款。

當時效果非常爆,全國很多人都會知道。這種品牌之間的聯名效果是非常好的。如果說我們品牌營銷做的很有信心,一方面能夠減輕做渠道的壓力,同時來給我們非常多的信心,給我們留了後路,比如說品牌走強之後,可以進入渠道。

向右走:強化渠道屬性,夯實“私域流量池”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插曲一個小故事:某一個品牌方支付寶截圖裡邊兒有4000多萬零錢,非常羨慕,如果深度的思考,我相信你一定認同,支付寶裡面零錢的4000多萬,其實並不是資產。

因為這個錢如果運作不好,將來很有可能會虧掉,如果運作的好,會掙更多。如果是在消費者中有4000萬的用戶,要是知道你這個品牌,或者說400萬的用戶知道你的品牌,如果說4億的用戶知道你這個品牌,品牌知名度。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我們的財富。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公域的流量是指大的平臺,因為公域跟私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淘寶,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等,都屬於公域流量。

對品牌方來說,個人的微信號、小程序個人品牌商城,屬於私域流量池。

私域流量池的玩兒法或者說社交新零售的玩兒法,其實是兩個漏斗模型的結合,第一個:是C端傳統電商的用戶漏洞模型,從流量的渠道到意向客戶轉化,客戶成交以及裂變,以及右邊我們微商代理模型,從公開課招募代理,到裂變代理,再到終端用戶。

真正的社交新零售是兩種模型的完美融合。在這樣一種模型下,從品牌到宣傳到覆蓋到更多的用戶認知,會有很多人成為我們的客戶,成為我們的代理。

然後讓我們的代理去吸引裂變更多的用戶,這樣一套招商裂變的模式是目前看到的效果最好的私域流量池模型,這些模型,其實是圈外人,包括完美日記、其他傳統的淘寶電商、其他傳統電商玩4G流量,玩兒法都比他們還要高級的一個模型,這個模型裡面有代理,能夠把代理放到模型裡。

很多傳統模型,並沒有代理,只是把用戶裂變過來,並沒有招募代理。

主流商業宣揚的新詞:私域流量池,實際就是微商賴以生存的玩兒法。

這裡也有微妙的不同,有什麼不同呢?順序的問題,作為品牌來說是先觸達用戶,有廣泛的用戶認知度之後,再觸達代理。

還是說沒有很廣泛的用戶認,前提就去招募代理。順序是不一樣的,很多傳統的微商品牌、商業品牌進入這個渠道。能夠快,後發而先至就在於它有廣泛的用戶認知度,快速去招募代理,效果就會好很多。

比如:麥吉麗品牌,如果說前期在品牌營銷端沒有很廣泛的用戶認知度,直接硬起盤靠模式去招商裂變,發現難度是很大的。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真正做零售行業,零售的渠道護城河來源於什麼呢?

第一:是觸達終端的能力,有沒有系統能夠打通代理,同時觸達到終端用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是不是隻使用了傳統的代理系統,只針對招代理。而沒有做終端用戶成交的。

那種系統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觸達不到終端的,也就是說你可能有5000個代理,其實你並不知道一年回款5000萬,你的產品賣給了誰,賣給哪些人。

第二:兩個漏洞都要完美的融合,貫穿起來,隱性的是一個數據沉澱和分層精準營銷的能力。

數據沉澱什麼意思呢?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用戶的所有訪問記錄、觸達、擴散、裂變,是一個黑盒子到每一個人的節點,到每一個團隊長。到層層往下。

其實你並不知道他們做了哪些動作,以及做完之後效果好與不好,因為他都是不可試的,都是一個黑匣子。

同樣有一個新零售的社交電商系統,做了數據沉澱,就能夠全鏈路的記錄,從品牌方到層層代理,到用戶裂變,以及用戶升級為代理的一系列數據。針對這些用戶的數據會打標籤,並且可以做分層的精準推送和管理。

第三:想實現指數級的裂變增長,需要藉助系統。

能夠實現裂變增長,真正的裂變增值增長,這種指數級都是有系統支撐的,而不是純靠人工來實施的。

很多微商品牌沒用系統,或者說用了一個系統,是隻有做代理用的一種系統,並沒有真正的通過這套系統去做銷售,其實各位希望的是目前參考社交電商平臺的系統,能夠招代理,能夠看分傭,同時能夠做終端的裂變和拉新以及數據沉澱。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裂變增長的冰與火:

冰:依靠系統的裂變

火:依靠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的營銷

效果最好是溫情營銷,需要做IP,打造朋友圈,打造社區營銷等等,同時另外一股力量不容忽視,如果你隨著品牌越做越大,你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其實一定要非常依靠做技術裂變,營銷界是有裂變增長的,既然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營銷溫情的流派,一種是技術流派。

技術流派強調的是什麼呢?強調的是真正的靠技術做裂變,比如:做公眾號和服務號的,裂變式拉新。做社群的裂變,社群夥伴的裂變,做小程序的裂變,以及利用各種營銷工具來裂變。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傳統的線下實體店生意,很多過往數據沒有打通,十年前我在東風日產負責大區管理的時候。每年會賣100萬臺車,會賣給全國700多家4S店,但是總部最後可能並不太知道這些車到底賣給了哪些人,都是分佈在什麼樣的區域,年齡結構是什麼樣的,他們的消費實力是什麼樣的?都是一個黑匣子。

為什麼做線上電商,互聯網非常之迅猛,就在於線上在營銷能夠把所有的終端的數據都能夠抓取上來,能夠隨時知道我們的用戶觸到了什麼地方,我們用戶在什麼地方,用戶的畫像什麼樣子。

而傳統的營銷只是模糊的用戶畫像。作為品牌方的公眾號要不要很多粉絲呢,要不要做拉新呢?答案當然一定是要的。之前我們不知道一些具體的方法。

我們有做過針對小程序做裂變式拉新,可以在小程序上。我也是通過拼團也好,砍價也好,來做這件事,微商能不能夠結合這些功能來做呢?過往可能的系統沒有支撐到這一點,系統只支持我們代理中層級,沒辦法支持到在終端,我們怎麼做裂變式的拉客戶,終端的用戶都是代理一個去髮圈,一個賣貨的。依靠人工的方式,其實越往後,其實那壓力難度越大。


微商私域流量池營銷:品牌還是渠道?

這個數據說明一個問題。不同的營銷玩法能夠帶來多少的交易增量,這是有贊18年的數據,這麼多年的玩法幫助他帶來227億的交易額。

以下為有讚的營銷玩法:

1、滿減送的一種營銷玩法

2、限時折扣的玩法

3、優惠券的玩法

4、分銷員的玩法

5、會員的折扣

6、裂變式的髮圈,包括多人拼團

從長遠來看,溫情的營銷加上技術流的裂變,如果說兩種方式都能結合來用的話,其實是很有助於我們的品牌做私域流量的玩兒法。

很多的品牌,看到平臺起來之後,也想去轉型做平臺。做品牌跟做平臺是兩種基因,把做平臺的這些技術的玩兒法可以結合,讓自己的品牌來做真正的品牌商城,品牌商城裡打通我們的代理,打通我們的終端。通過系統加上感性的這種溫情的營銷能夠實現我們私域流量池的業績倍增。

微商品牌跟社交電商平臺會發生什麼樣的關係?

微商品牌更偏向於品牌的屬性。品牌跟平臺是兩回事,比如我們群裡就有幾個平臺,選擇做平臺,意味著他會放棄掉自己過往做的這個品牌,他品牌可能會銷聲匿跡,或者他的品牌會入駐的平臺,其實品牌跟平臺是兩回事,平臺是渠道屬性,品牌是產品屬性。品牌跟渠道跟平臺是可以很好的結合,因為平臺渠道是需要品牌入駐的。

如果我們創始人的定位,包括咱們人力資源的定位,可能弱化品牌,把自己理解為一個微商渠道來說,這種私域的代理商就是你的私域渠道跟平臺。公域的渠道中間又有什麼關係呢?是小河跟大海的關係,所有小河的水最後可能都會給一些大河交集,其實小河的水也可以從大河裡邊去引流過來。

真實的案例就在於自己有品牌的同時,去嫁接的另外一個平臺,把兩個平臺的流量吸引過來之後呢,變成自己的私域流量的同時會在自己的品牌裡邊做增長。如果從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整個中國的消費品市場,其實。是不缺品牌跟產品是缺特別高效率的渠道。不管做品牌也好,把微商做一個渠道也好,還是說做社交電商平臺也好,有私域流量玩法就是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如果能夠結合社會化營銷,能夠短期內快速打造好的品牌,像完美日記這樣的優秀的案例還可以再次發生。

品牌跟微商渠道與社交電商平臺也能夠達到和諧共生的一個關係。

能夠決定我們走向什麼方向,歸根到底是來自於我們創始人過往的職業背景,我們的知識積澱,以及我們目前團隊裡邊都是什麼樣的人,如果說團隊裡邊有很強的這種品牌跟營銷方面的基因,打造品牌,打造營銷起來可能會得心應手一點。如果團隊人數不多,沒有特別強的人。可能你想做也很難,如果大部分精力花在做渠道招商這一塊兒,那可能就偏向於做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