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被殺時喜歡流眼淚,民間認為是通人性,專家:其實沒半點關係


人類圈養動物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從農業時代到來,就有越來越多合適的野生動物被人類馴養成為家畜。家畜們的功能都不盡相同,比如說狗是用來看家護院的,雞鴨是養了作為糧食儲備的,牛則是幫助人們耕作的。

在手工勞作時代,體格壯碩力氣大的牛能夠幫助人們分擔勞作壓力,是農民家庭必備的,很多人家窮到賣兒賣女都不願意把牛賣掉。

牛被殺時喜歡流眼淚,民間認為是通人性,專家:其實沒半點關係

牛這種動物很早就出現在人類歷史上,在《山海經》中就出現過相關記載,裡面描述的牛是耗牛。到了周朝,牛已經作為祭祀用品出現在相關的史料記載中。在中國文化中,牛的形象一直都是正面的,象徵意義比較美好。因為和農民們的勞作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牛身上一直都被賦予了勤勞踏實的品質。

在農耕時代牛的地位很高,在那時候,百姓私底下殺牛是犯法的,盜竊傷害牛也是重罪,比如在《宋史》中就曾經記錄過一個相關案件,包拯曾經解決過一樁盜割牛舌案件,兇手受到了十分嚴厲的懲罰。在神話故事牛郎織女裡面,牛郎身邊的牛起到了推動劇情的作用,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中國神話中,牛的形象都是比較正面的。

牛被殺時喜歡流眼淚,民間認為是通人性,專家:其實沒半點關係

在古埃及文化裡面,牛這種動物象徵著財富和力量,北歐神話裡面牛也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相傳霜巨人尤彌爾就是被一隻母牛撫養長大的。這些神話對於當地人民的影響十分深遠,由此很多地方都有關於牛的節日,並一代代傳承下來,比如說西班牙的聖菲爾明節、還有巴西的敬牛節。

在印度牛也有著極高的地位,印度在世界地圖上的版圖形狀就像是一個牛頭,因此整個印度都十分尊牛這種動物,印度也得到了牛顱之國的別稱。如今在印度街頭,隨處可見牛的身影,甚至牛尿和牛糞便在印度人眼中都是十分神聖的東西。

牛被殺時喜歡流眼淚,民間認為是通人性,專家:其實沒半點關係

牛最早被用於農耕是從中國開始的,在三國時期,曹操打敗袁紹之後下令:“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的文獻記載,在此之後,有不少的牛耕地的詩詞。這是史料中第一次出現關於耕地牛的記載,之後在漢唐時期出現了許多相關的詩詞,牛耕活動還衍生出許多相關的風俗。比如說在山東一帶,春天到來的時候民間會有打破土牛的風俗,然後大家爭搶春土牛,搶到牛頭的人接下來一年都會十分順利。

牛被殺時喜歡流眼淚,民間認為是通人性,專家:其實沒半點關係

在道教中也有關於牛的文化,比如說“牛頭馬面”這個說法最先就是出現在道教文化之中。“牛頭馬面”這兩個形象是來自地府的陰差,作用和西方的死神差不多,人陽壽已盡的時候“牛頭馬面”就會出現,把人帶到陰曹地府。正是基於這種背景,民間傳說如果把牛的眼淚抹在眼皮上面,人就能看到鬼魂,在星爺的電影中就出現過類似情節。

在電影中牛的眼淚是藍色的,實際上沒有這麼玄乎,牛的眼淚也並不能讓人看到鬼魂。牛的眼淚和人的眼淚一樣,都是透明的液體,很多動物的眼淚都是這樣的。但比較特殊的是,牛在被宰殺的時候一般都會流淚,這就讓很多共情能力強的人覺得心裡不舒服,因為臨死前流淚這種行為實在太人性化了。

牛被殺時喜歡流眼淚,民間認為是通人性,專家:其實沒半點關係

其實牛流淚並不是和人一樣,感受到了悲傷恐懼害怕這一類的情緒,而是因為牛的體內有病毒,刺激了牛的淚腺,然後淚腺就分泌出了淚液。牛體內的病毒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副流感病毒3型、呼吸道合胞體病毒感染還有結膜炎和生產癱瘓等等,所以頻繁流淚的牛可能就是患有這些病症。

牛被殺時喜歡流眼淚,民間認為是通人性,專家:其實沒半點關係

得病的牛如果不及時醫治的話,牛就會越來越瘦弱,這樣的牛自然無法下地耕田了。一般不能耕地的牛就會被宰殺,宰殺的時候牛因為體內病毒的刺激,會淚流不止,這也是牛在傳達自己生病了的信息。不過古時候醫療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對於牛的病症並不清楚,所以把牛在臨死前的流淚舉動曲解了。當時大部分人認為,牛通人性,被殺的時候流淚是因為捨不得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