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编者按】在丽江办学史上,丽江县七中曾经创造了辉煌。一个办学历史不长,环境艰苦、条件简陋的乡村学校,是什么一种力量创造了这样的一个教育奇迹?是什么一种因素使这里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作者认为关键是这所学校有着一股刚毅求实的精神。“刚毅”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豁达开朗,乐观向上、团结友善的人生观,“求实”精神指严谨求实、诚实为人、朴实生活的人生观及生活态度。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优厚的当下,这种精神对现实与未来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刚毅求实,苦难辉煌

——《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杨杰宏


对外人来说,文笔峰是陌生的;对丽江人来说,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七中是陌生的。现在说七中的那些事,有些前朝往事的感觉了。文笔峰与七中的缘份颇深。正如文笔峰是不能遗忘的,七中在丽江教育史上留下的一笔辉煌是不可磨灭的。

一、笔下有神话七中

  一说到丽江,人们总以“玉璧金川”来比喻她的奇山丽水。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对玉龙雪山、金沙江的吟诵一直不绝于世。这两个丽江地望的光芒过于耀眼,反而遮蔽了丽江的其它胜迹,文笔峰就是一个被遗忘的典型。当然,这里所说的遗忘更多是指外界而言。对于丽江人来说,文笔峰是与玉龙雪山相并立的地望,纳西语称其为“纳巫鲁”(Naq ngv lv)或“日巫鲁”(Rerq ngv lv),意为“黑石峰”、“石柱峰”。文笔海在丽江坝西南顶天矗立,犹如一支朝天而立的巨笔,对着苍天白云,抒写着岁月与世间的万态。“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文笔峰是丽江的地望,以木增之诗可为证:

  东壁图书照丽阳,湖边文笔碧霄翔。

  峰常绚彩何须梦,天字书云为纪祥。

  列层岫峦皆几案,行云流水尽文章。

  巨灵千载题春雪,始信如椽出大方。

  相传文笔峰之名始于此,木天王以文笔起意,涵盖了丽江的自然地脉:笔(文笔峰)、墨(文笔海)、纸(天云)、砚(大研)、笔架(马鞍山)、书架(震青山)、几案(象、狮、蛇、龟山)、主题(玉龙雪山)。借天造地设的如椽巨笔抒写玉龙春雪的丽江地望来寄托人文兴盛之期,后来的“大研”(砚)之名也缘于此。

  笔下有神,文笔峰下有文峰寺,系滇西北噶举派13个喇嘛寺的最高学府,各地选派的喇嘛在寺旁灵洞中闭关修炼3年3月3日3时3刻可授予“都巴”学位;文笔海南边曾建有正觉寺,系汉传禅宗佛教寺院,由“滇南高僧”正修所修建,其弟子谛闻法师是国内知名的爱国高僧。

  扯这些历史,只是想说明文笔峰与丽江人文的渊源绵绵瓜瓞,文脉相承。七中就是其中一段重要的文脉之缘。

  七中是丽江县第七中学简称,与文笔峰结有深缘。七中与二中皆与文峰寺结下深缘。土改后文峰寺中喇嘛还俗改造,二中于1959年迁往文峰寺,1963年,开办“丽江县中小学师资培训班”,1971年2月,文笔海畔的北京林学院迁到昆明,在其旧址创办了丽江县第七中学,招收第一届高中班,至1995年7月停办。在这短短的24年间,共培养初、高中89个班3000多人,这些人里既有省市干部、教授、博士、海外专家,更多的是在家乡各条战线上默默奉献着的无名英雄,是他们铸就了母校的光荣与辉煌。

从办学条件而言,七中毫无优势而言。七中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产生于政治运动频繁的“文革”时期,从文峰寺的破庙到文笔海边荒地,都是白手起家,创业维艰,一直都是一所农村中学;改革开放后,开设完全中学的,丽江地区有地区中学,县内有重点中学县一中、县五中,其办学历史都比七中长,条件也优越得多。从招生条件上看,七中招的是中专、地中、县一中重点班招收后剩下的四类苗,办学之初的教师大都是从阶级队伍中被清理的“靠边站”份子。高考恢复后,县里给七中的任务是“别理光头”。在人们普遍怀疑的目光中,七中一次次地绝地反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1978年起,高考上线人数连续8年高居全县高考首位,八五届考生115人,录取49人,升学率为42.6%,丽江地处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程度无法与内地,甚至与省内发达地区也不可相提并论,更何况当时全国高考录取比例仅35%,这一成绩实属奇迹。后来随着政策愈加向重点中学倾斜,一些优秀教师逐渐抽调,学校办学条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教学质量受到相应影响,但其升学率一直保持在丽江地区十三所完中的前五名。奇迹的背后肯定有不平凡的历史。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二、苦难铸就的辉煌

从七中毕业已22年了,一直在想,这样一个办学历史不长,环境艰苦、条件简陋的乡村学校,是什么一种力量创造了这样的一个教育奇迹?是什么一种因素使这里人才辈出,成就斐然?后来参加工作,不管是在家乡,还是在天南地北,邂逅了不少老校友,谈笑风生间总有一种默契,从他们身上总能感受到一种共同的人格认同:谦逊而不自卑,自信而不自傲,执着而不固执。这种人格认同就是七中精神所在,概括起来,就是“刚毅求实”。

“刚毅求实”涵盖了这一集体人格的两个方面,“刚毅”是指集体人格中的性格因素,“求实”是集体精神价值取向。“刚毅”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豁达开朗,乐观向上、团结友善的人生观。

七中始创于文峰寺,后迁到文笔海畔。建校之初,当时的校舍只有一栋教学楼,两排小平房,一个仓库,一口井,一个厕所,主管部门财政拮据,无能为力,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以满腔热忱投入到建设新校园的大潮中,师生们修桥铺路、开辟校田,种田植树、扩建操场、修盖厕所,制作教具,使学校具备正常上课的条件。国家粮食供应不足,学校自种校田40余亩,有效解决了师生吃饭问题;煤炭紧缺,全校师生集体上山砍柴;复习资料奇缺,教师自刻蜡板……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激发人们的潜能,迸发出惊人的毅力,从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并沉淀生成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集体人格。可以说,正是特定时代的艰难环境铸就了这种刚毅坚卓的人格精神,这种精神使七中人从艰难中创造了奇迹,在苦难中铸就了辉煌。

这种人格精神在随后的办学史中得到了继承与发扬。我们在七中读书时,就有这样的故事在流传:老届生因经常熬夜苦读,床铺成了老鼠窝;有的在田埂边埋首看书,不慎掉入河中,却能保持书本滴水不沾。印象里,在学校走廊里的暗黄灯光下,经常有不少同学夜读到两三点钟,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休息就关闭了电灯,但仍有人跑到厕所里彻夜苦读不辍。

物质的贫乏并不意味着精神的贫困,艰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生活的苦涩,七中人的精神中始终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豁达开朗、团结友善的乐观精神。以班集体荣誉为荣,以学校名誉为重是七中人的一大传统。学校里除了不定期举行歌咏、演讲、文艺节目外,还经常举行体育比赛活动。体育是最能体现一个集体精神风貌的载体,七中人的刚毅作风也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每次运动会、足球赛、篮球赛,场内加油声此起彼伏;学校足球队参加地区“三好杯”,全校师生徒步十余里赶赴体育场,群情激奋,呐喊声坚持至终。七中校队获得丽江地区“三好杯”三连冠,冠军奖杯永久属于七中;多次代表丽江地区青少年队参加省里足球比赛,被省体委命名为“足球体育传统学校”,为丽江足球之乡美誉增光添彩。

学校周边有湖光山色相伴,晨辉中,夕阳下,在田间湖边中总有朗朗书声。每到周末,同学们到湖里游泳、山上野餐,或者到纵横交错的河沟里戽鱼……山明水秀,书声朗朗,这种山水之乐缓解了沉重的学习压力,熏陶了豁达开朗的乐观精神,加深了同学之间情谊。七中的师生关系也极为融洽,师生同吃一个食堂;在校园里经常可以见到师生席地而坐交流的场景;学生生病,老师在宿舍里开小灶;学生考上大学,老师把喜帖送到家里,临别时送到车站,叮嘱再三,大学学习期间仍以书信予以鼓励。这种同学情、师生情成为一生中弥足珍贵的人生记忆,并成为个人不断完善自己人格,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源泉。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三、严谨求实育人才

“求实”是七中精神及集体人格的另一面,主要体现在严谨求实、诚实为人、朴实生活的人生观及生活态度。

七中师生大多都有农村成长的家庭背景,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都是吃苦长大,能够较快适应学校的困难条件,对生活要求不高,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成为自觉认可的美德。记忆中,学校的伙食堂一周只有一次打肉的机会,其余以南瓜、洋芋为主,但大家没有怨言,依旧吃得津津有味;睡的都是集体宿舍,每个周末返校时,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烙饼、泡辣椒,大家相互品尝,其乐融融;有的同学三年间没换过一件外衣,没打过一顿肉,大家并无取笑之意,也很少听到比吃比穿的言论;相形之下,吃苦耐劳、坦诚朴实、学习上进的同学往往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由此形成了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严谨求实的作风与学校的严格管理也有密切关系,早操、早自习、晚自习以及教学制度皆有严格规定,一旦出现违规现象,整个班级、年级皆受处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周五的报告讲座成为全校师生进行监督检查的报告会、发扬传统的动员会。主题就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因为这关系到七中的尊严,七中的尊严都是从绝境中拼打出来的。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全校师生的心灵深处,成为无声的命令,使校长、书记到普通教职员工,对教学工作从来不敢丝毫懈怠。和庚富老书记的人格魅力,既体现在高风亮节、雷厉风行、严以律己的革命作风中,也融汇在对师生情真意切的教诲里。老书记有次到上海出差,带回来一大摞最新复习资料,成为毕业班的“及时雨”。那时的学校领导都穿着朴素,出入也不过是骑单车,与普通老师没什么两样。校长和一虎总穿着一件褪色的中山装,每天上晚自习前在校园里督察,发现学生迟到的就勒令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抓得最严的三个环节,一旦发现敷衍了事的迹象则予以批评,从不给情面。印象里从未发生过教师迟到、缺课的事件。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这种求实精神也体现在不拘一格,有教无类,广纳博取,唯才是举的办学宗旨上。七中在县里不属于重点学校,学生都是农村里被其它他学校挑剩的“四类苗”。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七中,当时丽江的多少农家子弟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这所学校向他们敞开了最后一道机会之门,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这对一个人的一生是意义重大的,对于一个地方的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激发了同学们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拼搏精神,并在不断奋进的学习历程中,树立了自信、执着的人生信念。

七中的学生以纳西族为主,白族次之,汉族,傈僳族,普米族也有少部分,由此形成了一个多元民族聚合的文化场。在学习、生活的交往中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好多民族学生也是在七中开始学说汉话,也学会了一些兄弟民族的日常用语,而且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尊重,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良好风气,拓展了宽阔的文化视野。

七中的辉煌也有赖于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感,严谨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多次修正高中化学教材错误的赵荣先老师;善于举一反三的赵亮星老师;一丝不苟的吴嘉鸿老师;在美国理事馆工作过的外语教师唐绍英;后来成为民族学家的语文教师戈阿干、陈烈夫妻;被评为云南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的语文教师李春华等等。严格的管理制度,严谨的教学作风,严于律己的领导作风,开放包容的办学风格,促成了严谨求实、博纳诚实的校风。这一校风与农家学生的吃苦耐劳、诚朴善良、团结友爱的学风有机融合,沉淀生成了锐意进取,实事求是的集体人格。这种集体人格一旦型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成为一种不断进步的动力,升华人格的凝聚力。一批批的学生扬起精神的旗帜,走向广阔的人生海洋,他们中有漂洋过海的留学生,获得博士、博士后的才俊,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桃李满天下的教授博导,有省部级干部,更多的是战斗在各行各业、爱岗敬业的优秀劳动者们,他们成为七中精神的实践者与传播者。因为这种精神,因为他们的实践,七中的历史经得起回眸。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四、七中精神放光芒

大而观之,人类的文明进步,或者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辉煌无不是从苦难中铸就的。“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从历次的苦难中崛起,从苦难走向辉煌。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就是一个典型。校舍是茅草房,最好的教室是铁皮平房,师生多半面黄饥瘦,敌机在上空疯狂轰炸,就是在这种险象环生,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培养出了一大批成就卓然的国之栋梁,办出了世界一流的大学,铸就了一段教育传奇,给国难深重的祖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它仅存在了八年,但它留给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是永恒的。

  千难一易。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皆从苦难中求实而得。丽江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经济滞后,但为什么总显得文气氤氲,气质不凡?恐怕不能只归功于这里的奇山丽水,奇风异俗,更深层的内因在于不同外来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升华。玉璧金川,天雨流芳。而这种人文魅力的沉淀生成,有赖于一代接一代的教育者的开拓、传播,正是他们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文明薪火得以传递,从而使丽江渐渐洗却荒凉之气,彰显出独特的人文气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的堕落是从丧失精神开始,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人格的完善,这样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实现不了强国梦,金钱堆砌而成的帝国只是虚幻一时。当然,我们也不是精神万能论者,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尤其在“艳遇”、“柔软时光”、“小资情调”尘嚣其上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呼唤这种“刚毅求实”的精神,丽江教育的崛起与可持续发展,更需要这种精神!

  母校不只是有形的建筑,更多是对一种沉淀其间的人文情怀以及所受到的人格熏陶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成为一种个人的精神动力,人格坐标,使其人生不断得以前行,人格不断获得完善,并融汇成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内在动力,升华成为地方文化的精神高峰,从而历久弥新,弥散于地方的文化及生活世界中。

  刚毅求实,苦难辉煌,文笔流芳,七中精神,永放光芒。

2012年11月13日于北京通惠河畔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注:本文选自政协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委员会编《玉龙文史》第二十六辑 (丽江县七中专辑),2014年1月版。本文中丽江县七中老照片均由奚月诚老师提供,特此致谢!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作者简介】杨杰宏,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人类学博士,文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南方民族神话与民俗。著有《族群艺术身份的建构与表述》《东巴叙事传统研究》《东巴仪式叙事程式研究》《纳西族民俗通论》《龙蟠故事:茶马古道民族志》等著作,曾获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中国优秀博士后论文奖。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执行主编 和耀寰

图片提供 奚月诚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杨杰宏】刚毅求实,苦难辉煌——《丽江县七中专辑》序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