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滅亡後商朝紂王的後人怎樣了?

鄧麟是全村的希望


西周實行分封制,其中一塊是分封是先代後人,這其中就有商紂的後人。那有誰喲?

一、他的哥微子啟

通過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分封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到了河南商丘,為宋國。《史記》對他有記載,商紂無道,他的哥哥多次進諫,都是不聽。曾經有一次,微子對西伯侯的強盛很是擔憂,就又向紂王勸告,他說,我生有命,決定於天,周西伯又能拿我怎麼樣呢,於是微子沒有辦法,聽從了少師的勸告,離開了自己的弟弟殷朝。

後來,微子離開了紂,就投奔了西伯侯。武王克殷後,微子就手持祭器,袒胸露肉,兩手綁在後面,讓人牽羊,拿著茅草,向武王謝罪,茅草是祭祀沾酒用的,交出茅草,就表示交出祭祀權,真心投降。武王就釋放了微子。恢復了他原來的爵位。後來,武王死了,成王繼位,之後,管叔蔡叔叛亂,平亂之後,就把微子封於宋地。並作《微子之命》來告誡他。話說,在代替武庚之後,殷的遺民都很愛戴他。

後來,微子啟死後,就被埋葬在宋城外,在今天的商丘城西南約12公里處。明代萬曆年間,刻石碑,有殷微子之之墓。宋代歷傳26世32君。在公元前286年被齊楚魏所滅。 微子啟被認為是宋國開國之君,又是宋氏的始祖。而在春秋時期,有個宋襄公,還曾作過春秋五霸之一呢。不過,本事不算太大。毛主席還說他,“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二、他的兒子武庚

剛才我們說過,微子啟是在武庚叛亂之後才成為宋國國君的。那武庚是怎麼樣的人呢,武庚是紂王的兒子。幼時聰明好學。在商紂被滅後,就被武王封在殷的舊都,殷。殷民都很高興。武王總之對他不很放心,就在周圍設了邶、墉、衛三國。後來,武王死後,成王繼位。由周公旦輔政。管叔蔡叔不滿 ,就發動了叛亂。最後武庚兵敗被殺。這次之後,周公認識到分封親戚的重要性於是大規模分封。


話說,武庚兵敗被殺後,他的後裔,沒有忘記祖宗,有少部分留在朝歌,在今天的河南淇縣附近。並以殷、商、湯、祿為姓。也有的逃難到河南南陽,內鄉、鎮平、西平、汝南;山東臨沂、郯城;山西河曲、陝西柞水、大荔以及江蘇句容等地。還有的東渡到了扶桑國的拉文塔、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以及華華洲等地。

三、我們再說宋姓,

這本是紂的後裔,但也有一部分姓,其實也是殷商的後裔。比如說有一些是取自名門望族之名號或爵號的。

如宋戴公之後改為戴姓、宋武公之後改為武姓、宋宣公之後改為宣姓;孔姓亦由宋氏第八世孫孔父嘉之名取孔字而來。宋國大司馬孔父嘉是微子之弟微仲衍的八世孫,

對於孔子,由於是宋氏子孫,所以,也有孔宋同源之說。今朝鮮族、東鄉族、土家族、滿族和回、蒙、苗、彝、藏以及臺灣省的土著族等均有宋姓。還有,殷姓在先秦時與衣同音,所以也有姓衣的。在宋代,要避諱趙匡胤之父趙弘殷,改為了商姓、湯姓、戴姓。

四、箕子其人

說到殷的遺民,商紂的後人,我們不說不說到另外一人,那就是箕子。那是商紂的叔父。那是個賢人。與微子比干三人並稱殷末三仁。被商紂封為太師。商紂揮霍,進餐用象箸,他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他對商紂無道,勸諫,不聽。有人勸他離開,他不忍心。說,我是人臣,怎麼能隨便離開呢,那是不負責任呀。他痛心,就裝瘋,為奴,每日彈唱箕子操,紂王索性把他囚禁起來,貶為奴隸。後為紂王兵敗,自焚。他逃往箕山,在今天的山西晉城市陵川縣棋子山。過起了隱居生活。箕子也會觀天象,用黑白兩色石子擺卦。周武王曾訪道太行,找箕子。

周武王問殷商滅亡的原因,他不說,因為他不想說自己國家的壞話。問講治國道理,他就將禹傳下的《洪範九疇》給武王聽。史稱箕子明夷。武王想讓他輔佐,他說,商其淪喪,我罔為臣僕。意思是,不願作周的順民。後來,他怕武王再來,他就帶領弟子及商的遺民離開了。他東渡黃海,來到朝鮮,建立了箕子侯國。周武王知道後,就讓他做了朝鮮的國君。公元前三世紀,朝鮮第一次在中國的史書上有記載。在《史記》中記載了箕子的建國。得到周朝的承認。這些建國的史實,及對生產的發展,開發朝鮮,直到六十年代前,朝鮮及韓國的史書,教科書都沿襲了這種說法。

這就是歷史,歷史雖已遠去,如浮雲,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清華簡《系年》有一段文字:"周武王既克殷,乃設三監於殷。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而立宀錄子耿"。武王克商後,保留了殷人的祭祀。武王將紂的兒子武庚封於殷商故地。武王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駐守在殷都周圍的衛、鄘、邶,監督殷商遺民以防造反。史稱“三監”。

從史事情節看,《系年》文中的“宀錄子耿”顯然就是商紂之子武庚祿父,也即大家熟悉的青銅器大保簋銘文中的“錄子耳口”。

大保簋 現藏美國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


周武王卒後,商邑造反,擁立王子武庚祿父,是周初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逸周書·作雒》載:“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同書《克殷》稱之為“王子武庚”,《史記·殷本紀》等稱之為“紂子武庚祿父”,“祿父”為其名,武庚系其廟號。武庚早有叛周之心,不僅聯合三監,還與殷商舊地東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國串通一起叛亂。《尚書·金縢》記載:“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周公率軍東征,首先鎮壓“三監”,殺了管叔放逐了蔡叔;誅殺了武庚,以紂王庶兄微子繼承殷祀,封於宋。


黃建平嶺南


商滅亡後,有人說:他們的後裔渡過太平洋去了美州,後世的印第安人就是他們的後代。還說什麼:印第安人的DNA數據鏈與北京猿人的數據鏈高度相似。

我不知道這是那位″科學家"的胡說八道,其中的證據何在?北京猿人大概生活在70萬年左右,而印第安人的出現大概在4一5萬年前後,才登上美州大陸。商滅亡也就3000多年,我不知道:北京猿人、印第安人與商後裔,這三者有什麼連繫?

人類之間的DNA有相近似的,並不奇怪。我曾看到過:人類的DNA與某些生物還很相似,據說香蕉的DNA就與人的有百分之50相似。

說商後裔漂洋過海去了美洲,及不可靠。有人說:某某民族乘獨木舟,漂洋過海達某地,都有點想入非非。是因為找不到其它理由,生般硬套的。可以想象:一隻獨木舟,須帶多少淡水和食物,才夠一個人從中國沿海到達美洲的?

另一種說法還較可靠,那就只商滅亡後,其後裔還在中原。如:武庚封在商王畿,並派霍叔、管叔、蔡叔管理。武王死,周成王姬誦繼位,因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旦代掌管。三監不服,挾武庚反,敗、被殺。其封地與商遺民被瓜分。也就是說:商朝滅後,只有有名的武庚被殺。無名的後人及商遺民,還在周地(不可能餓著肚子跑去美洲做印第安人)。

若說有個把商遺民,逃出周地,有可能。但也應不會跑得太遠,找個深山老林隱居而以。


眸子8552


史載,紂王有個後代叫做武庚。周武王伐紂成功,為了安置商朝的移民,把商王朝的王朝的朝歌周邊分成了三部分:

朝歌以東設衛國,使管叔由管徙封衛;

朝歌以西與南設鄘國,使蔡叔由蔡徙封鄘;

朝歌以北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

中間那塊地方封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

典型的甕中捉鱉之勢。

要換作其他人,可能就老老實實的在甕裡待著養老了,但武庚這哥們繼承了他爹作死的優秀基因。

在周武王病逝後開始造反,結果被周公迅速消滅。

武庚被滅之後,周公封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商邱,國號為宋。

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國。

戰國時期,宋國被齊國所滅。


遙遠的距離OK


題主問的其實是兩個問題:1、紂王的後人;2、商朝的後人,即殷商遺民。

看似強大的商王朝竟亡於一夕,說出去誰能信?然而這的確是真事,甚至連其對手西周這個平頭哥完全沒想到有著河馬般體量的商朝滅亡竟如是之速。也正因此,伐紂勝利後的殷商遺民的安排是個極大問題,因為平頭哥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消化掉死去的河馬。

遺民由這幾方面組成。

一、紂王的直系後裔,此人叫武庚

《史記·殷本紀》: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悅。

這個武庚在《封神演義》中也有出現。第98回:只見後宮擒紂王之子武庚至……歷中上的武庚,母親當然不見記載;但以封神分析,他應該是紂王與妲己的孩子。

如同歷史上一般,封神中武王也不曾斬殺武庚,反而“封之以茅土,以存商祀”。

但這位老兄卻是個不安分的主,當週王室西歸後,沒兩年,他就趁武王病死、周公輔政之時,聯合了封在附近監視他的幾個人一起發動叛亂。這幾個人都是武王的弟弟,一個是管叔,一個是蔡叔,一個是霍叔,史稱“三監之亂”。

這樣作死顯然是不行的。周公頂著流言蜚語東征,很快就殺掉了管叔和武庚,並放逐蔡叔。前後三年時間,平定東土。

紂王直系後裔,至此絕。

二、微子

這位微子本是紂王的長兄、帝乙的長子,但因為是庶出,不能即位。封神中,這個原因是紂王帝辛年輕時太亮眼,力大無窮,武勇豪邁,商室老臣在他身上看到了興商的希望,所以勸帝乙立紂王。

微子名啟,雖出身下賤,但命運卻實現了逆襲,他比紂王父子倆都活得長。武庚伏誅後,周室立其於宋(今河南商丘,隨便說一句,啟立於宋,後世子孫遂以宋為姓,後來的北宋南宋,也與商丘有關係)。

《史記·殷本紀》記載這段史實十分簡略:

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於宋,以續殷後焉。

這一系當然傳承到今時今日,化作無限廣大的血脈。可以這麼說,如今凡是姓宋之人,或是後裔或是改姓,多多少少總與微子有點關係。

三、箕子

帝乙之弟,紂王之叔。見紂王一通亂搞,諫言不聽,披髮佯狂為奴,隱而鼓瑟以自悲。

箕子實是大賢。殷亡,武王尋問箕子,問以倫常所序。箕子進以鴻範九等。

什麼是鴻範?就是統治天下的大法則!

分為五行、五事、八政、五紀、皇極、三德、稽疑、庶徵、向用五福畏用六極九等。記載在《史記·宋微子世家》,又記於《尚書·洪範》,鴻範即洪範。

箕子說完這番話後,武王肯定十分滿意,於是封他在朝鮮而不用向周朝稱臣,相當於是化外之國。

箕子朝鮮延續千餘年,直到西漢初年才被燕人衛滿所滅。據說箕子東渡朝鮮帶去了約五千人,加上統治時間如此之久,那邊有多少殷商後裔,大家自己想吧。

四、殷地安

殷亡時,今江蘇一帶的諸侯攸侯喜帶著屬下幾十萬人不知所蹤。

這可太奇怪了,這麼多人突然一下就不見了。

鑑於美洲的原始印第安文明與殷商文明有諸多相似之處,有學者推測印第安傳說中的Hosi王就是侯喜,而“印第安”即是“殷地安否”之意。

這個猜測在網上非常流行,在下學識不到,不多作評論,不過個人意見,感覺的確應該是YY。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印第安人及美洲文明是1492年哥倫布發現並命名的,因為他認為自己到達的是東方的印度。

難道這位哥先生竟如此給力,在那一刻侯喜附身,咆哮出了延遲2000多年之久的——

殷地可安?



王事情


當然是有後人的,一般情況下,前朝皇室後裔在王朝被推翻的時候一般有三個下場:1、起兵反抗,基本上沒有最後成功的先例,結局都是被屠殺;2、打不過就跑唄,後代看大事不好,提前隱姓埋名跑到偏遠的地方躲起來;3、逆來順受,投降新朝,當年三國時期魏國滅掉蜀國的時候,劉禪也是被封了小官,老老實實混日子還是有可能活下去的。

那麼商紂王的後人到底怎麼樣了呢?這在《史記》中有明確的記載。

話說武王伐紂成功之後,商紂王帝辛自殺身亡,在帝辛死後,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干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讓帝辛之子武庚(祿父)繼位,並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此後,殷商成為周的屬國。周成王即位後,武庚因與管叔、蔡叔聯合叛亂而被殺,周改封微子於宋國,來延續殷的後代。

這樣的答案您滿意嗎?


撫劍偷聽琴


商朝滅亡後,他們的後裔離開了中原地帶。有傳聞,他們經過千辛萬苦,渡過了遼闊的太平洋,到達了美洲地區。據說,後世的印第安人就是商朝人的後代。而在美洲出土的商朝時期的刀具也證明了這一點。還有,不知是哪一位科學家說的(我只能肯定他是中國人,其他的一概不知。)印的安人的DNA的數據鏈跟我國北京猿人的數據鏈相似程度最高。他還說,我國漢族人的DNA數據鏈跟非洲的什麼人種相似,跟北京猿人的數據鏈要遠一步。這就是我所聽過的唯一答案。夏朝人的後裔是匈奴人的祖先。以上都是傳聞。道聽途說而已。


風雨中的梅雲



賽麥大弘


春秋戰國的宋國就是殷商的后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