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與四川的區劃調整,貴州省1個縣,為何劃入了四川省?


貴州與四川的區劃調整,貴州省1個縣,為何劃入了四川省?

在前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四川省與貴州省之間的行政區劃變遷。關鍵就是遵義地區,因為遵義地區總計5個縣,曾經隸屬於四川省。但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期,遵義地區被劃入了貴州省。與此同時,貴州省的永寧縣被劃入了四川省,因此出現了“遵義換龍安”的說法。龍安指的就是永寧縣,永寧縣就是現在的敘永縣。那麼,這個縣為何會被劃入四川省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個複雜的問題,並非簡單的換地。


貴州與四川的區劃調整,貴州省1個縣,為何劃入了四川省?


首先,我們聊聊貴州省的由來。我國的行省制度出現於元朝,元朝統一全國以後,建立了疆域龐大的帝國。按照原來的行政區劃模式進行管理,存在很大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元朝推出了行中書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江浙行省、嶺北行省等等。當時,貴州省還沒有成立,貴州省的大部分地區,隸屬於湖廣行省管理。北部的部分地區,則隸屬於四川行省管理。

當時,西南地區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那就是各地土司實際控制。西南各地區的土司們,服從朝廷的命令,但拒絕朝廷派遣官員進入自己的地盤,在自己的控制區裡,土司堪稱土皇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隋唐時期開始,這一複雜局面就已經形成了。歷朝歷代都主要經營北方,抵禦遊牧騎兵南下,無力改善西南地區的情況。元朝雖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元朝行省制度的問題很多,在元朝統治的末期,甚至出現了地方官員武裝割據的情況。元朝敗退北方草原以後,明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沿用元朝行省制度的同時,對行省制度進行了全面的改革。

貴州與四川的區劃調整,貴州省1個縣,為何劃入了四川省?

在明朝統治時期,出現了“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模式。請注意,我國很多省份的基本行政區劃,都在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河南省、山東省、浙江省等等,與現在的行政輪廓相比,差別非常小。正是在明朝統治時期,貴州省建立。不過,貴州省當時的行政區劃並不大,與現在相比存在很大的差異。由於交通、通訊、耕地等各方面的原因,貴州省當時的經濟比較落後。明朝的犯人流放的時候,很多都流放到了貴州。

17世紀中期,已經統治了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崩潰,關外的清朝南下,在10多年的時間裡,逐步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由於清朝入關之前,已經控制了東北和蒙古草原,因此沒有之前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騎兵的問題。康熙皇帝在位時期,平定三藩叛亂、圍剿臺灣鄭氏集團等等,為雍正皇帝留下了一個比較穩固的外部環境。公元1722年,雍正皇帝上臺,除了西北準噶爾部的戰事,雍正皇帝把精力放在了治理內政方面。其中,解決西南土司就是重要政策之一,這一政策被稱為改土歸流。

貴州與四川的區劃調整,貴州省1個縣,為何劃入了四川省?

清朝開始騰出手來改革西南土司的問題,由於觸及了土司們的利益,引發了部分土司的反抗。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皇帝派遣自己的寵臣鄂爾泰擔任雲貴總督,全權處理西南地區的事務。鄂爾泰抵達西南以後,採用了恩威並施的策略。對於願意歸屬的土司,朝廷可以賞賜官爵,並保證其原來的地位和財富。對於那些犯上作亂的土司,則嚴厲圍剿和鎮壓。鄂爾泰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和傑出政績,讓雍正皇帝非常滿意(後來,鄂爾泰調回京城,成為了軍機大臣之一,並且成為了滿官集團的首領)。

在擔任雲貴總督期間,鄂爾泰發現了貴州省的一些問題。首先,貴州省的管轄區比較小,而且糧食產量有限,再加上地形的原因,經濟比較薄弱。貴州省的北部與四川省的南部地形犬牙交錯,管理難度非常大。例如遵義地區,隸屬於四川省管理,但與貴州省的交通更為方便。其實,關於四川和貴州兩省的行政區劃調整,是四川省官員主動提出來的。

貴州與四川的區劃調整,貴州省1個縣,為何劃入了四川省?

按照《大清實錄》的記載,雍正五年,四川省永寧協副將(從二品的武官)張瑛上奏:“貴州威寧府之永寧縣去府千里,駐紮衙署乃與四川之敘永同知共在永寧,而所屬人民散處於四川江安、納溪、興文等縣,且無貴州營汛,而以四川永寧協營弁代為稽查,奸良莫辨,請將永寧縣改歸四川,隸於同城之敘永同知管轄。”按照這位四川武官的意思,貴州省的永寧縣,距離威寧府距離很遠,管理難度很大。一直是四川省代為管理,不如把永寧縣劃分給四川省,堪稱是一舉兩得。對於張瑛的建議,朝廷並沒有立刻表態。

幾個月以後,雲貴總督鄂爾泰則提出來自己的建議。按照《大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五年,該四川遵義、桐梓、綏陽、仁懷四縣,正安一州及遵義協官兵,俱隸貴州管轄,從雲貴總督鄂爾泰請也。”換而言之,鄂爾泰沒有提永寧縣的劃分問題,而是建議把四川省的遵義府5個縣,全部劃分給貴州省。對於鄂爾泰的建議,四川省的官員們反映強烈,表示不能接受。


貴州與四川的區劃調整,貴州省1個縣,為何劃入了四川省?


但鄂爾泰屬於雍正皇帝的心腹寵臣之一,雍正皇帝明顯偏向於鄂爾泰。最終,原本隸屬於四川省的遵義府,仁懷縣、桐梓縣等地區全部劃入了四川省。與此同時,朝廷同意了張瑛的建議,把永寧縣劃入了四川省。按照《貴州通志》的記載:“赤水為界劃定川貴兩省疆域,以四川遵義府並所轄遵義、真安、綏陽、桐梓、仁懷五州縣隸貴州,改永寧縣隸四川

。”在民間,則出現了“遵義換龍安”的說法。請注意,遵義地區原本屬於川南重鎮,經濟比較發達,糧食產量豐富。加入貴州省以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貴州省的經濟總量。

在《遵義府志》中,直言不諱的說:“我朝雍正五年,割入黔疆北藩,始壯幅員,廣袤二千里,田賦關稅半全黔。”也就是說,遵義府的糧食產量和稅收,幾乎佔了貴州省的50%左右。由此可見,當時的遵義地區多麼重要。目前,遵義市屬於貴州省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省會貴陽市。在我國整個西南地區,經濟總量超越3000億的非省會城市只有兩個,二遵義市就是其中之一。由於位於貴州省北部,遵義市被稱為“黔北糧倉。”在口音、風俗等方面,與四川、重慶較為接近。關於我國各地行政區劃調整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