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的3所211工程院校介绍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大学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素以治学严谨、学风淳朴和人才辈出享誉海内外,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屡创辉煌。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之一,首批自主划线的高校之一。山东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1年2月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当时全国共21所)。

山东大学历经几个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科教的重镇。著名文学家闻一多、老舍、梁实秋,生物学家童第周,物理学家王淦昌,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诗人臧克家等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一百多年来,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数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世人仰慕的成绩,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校区)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7782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1103人,研究生16607人,留学生1813人。

在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几家欢喜几家愁,但山东大学却更属于后一类。

在“一流学科”争夺中的全面落败,让这所百年名校未来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山东省的3所211工程院校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海大,原名青岛海洋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海洋大学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海纳百川”意指:海之大,能容纳一切河流之水。形容度量、气度、胸怀之宽广。喻指海大培育之人应虚怀若谷,有大海般的胸襟;海大园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能容纳各种学术思想;海大能容纳包括大师级人才在内的各路群英,能采纳来自各界的有益之言行、有益之成果。“取则行远”意指:海大人既能够遵循科学精神,又能够眼界高远、目标远大,且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体现了海大人志存高远、探索不已、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

学校现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设有17个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1个社会科学部,68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60余人,博士生导师360余人。其中6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5%,教师中有一年以上在校外学习和研究经历的占教师总数的70%,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中国海大就是那所拥有中国高校界独一无二的船队的大学。3500吨级“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650吨“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280吨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她,面朝大海、依山而居,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她是特色鲜明的“211工程”高等学府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也是高喊“我为祖国献石油”,不断“为中国加油”的“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她的名字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学校现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4751亩,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72万册。青岛校区地处迷人的帆船之都、海滨之城,享有极高美誉的青岛。东营校区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生态之城、石油之城——山东东营。两校区均位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重点区域,青岛校区所在地同时也属于2014年新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学校现有教师1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32人,博士生导师167人。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7人,“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

学校教育体系完备,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各类教育层次结构合理,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5500余人,留学生近千人,函授网络在籍生5.4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1年保持在90%以上,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以来,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20多万名各类毕业生,培养出了大批杰出校友,走出了20多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

学校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4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既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