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新冠肺炎,大家都去找高明的民間中醫能否很快消滅疫情?

科學成就健康


領導都不傻吧。武漢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各大醫院都是西醫在主持大局,中醫只是打下下手而已。

如果用中醫,連戴口罩都不會,中醫師在病房走兩步就麻煩了大了


望江一亭


如果找民間高明的中醫,是可以控制並消滅瘟疫的。

據統計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有三百多次大的疫情都是用中醫戰勝的,中醫為此總結出了很多經驗並在歷代寫下了很治療疫病的著作,如明代沈之向的《解圍元藪》為中國第一部治療麻風病專著,明末陳司成的《黴瘡秘錄》為中國第一部診治梅毒病專著,清代張璐的《傷寒纘論》、《傷寒緒論》和葉天士的《溫熱論》、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王孟英的《溫熱經緯》、楊慄山的《傷寒溫疫條辨》、戴天章的《廣溫疫論》、汪期蓮的《瘟疫彙編》、餘霖的《疫疹得》等對傷寒、瘧疾、肺結核、天花、白喉、麻疹、麻風、痢疾、血吸蟲病等傳染病的症狀和治療均有論述,為傳染病的辨證、治療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方法。

中醫文化的根在民間,民間隱藏著中醫高手,只要發揮民間中醫高手的作用,完全可以控制和戰勝疫情。因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己證明了這一點。








國學天地


大事面前勿糊塗

人常說:高手在民間,那麼感染了新冠肺炎,大家都找民間的高手中醫,能否很快消滅疫情?我認為不可能,反而會越來越糟糕,生出更大的亂子。

控制疫情,最得力的辦法是要有組織,有紀律,有正確和堅強的領導者,疫情當前最忌群龍無首的亂象,最忌無政府主義。如果此時大家盲目亂投醫,無異播種病疫,你知道誰是民間高手,現實是假的比真的多的多,但那一個假的會說他不是真的呢?

非常時期,即使有民間高手,我估計也難有絕對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設備,誰敢接受一位確診的患者的治療呢?誰又能確診一位患者病情的真假呢?所以說,靠民間中醫絕對不能解決疫情問題,只有國家的強大和國家的正義感責任心才能解決問題。

非常時期,多看新聞,關注國家對疫情的有關方針和指導,如察覺到自己有類似症狀,及時和有關部門聯繫,自覺接受隔離和檢查,一定要對家庭和社會負責。千萬不可病急亂投醫,弄不好節外生枝,麻煩就更大了。

抗疫的戰略思想,應該是防治結合,同時發力,防疫大於治病,自覺隔離是防止蔓延最有效的辦法。抗疫的根本是消滅疫源。治病是直接消滅病源,預防是不再產生新的病源,這樣堅持不懈下去。疫情必然消失。



老趙23403


現代醫學攻克了麻疹天花麻風病,治好了肺結核肺炎腎炎闌尾炎病毒性肝炎等,還有瘧疾和大部分腫瘤疾病,還有各種細菌感染,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科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搭橋,斷肢再植、器官移植,還有狂犬疫苗肝炎疫苗等各種疫苗,抗蛇毒血清等等等等,試問中醫從古至今攻克過什麼病?中醫的全部理論就是一本《黃帝內經》,幾千年來理論就沒什麼突破和發展,而幾千年前的人對自然和人體的認識是有侷限性的,用幾千年前的理論來治病,能讓人信服嗎?!何況中醫的那一套陰陽五行理論自己都解釋不清楚。當然中藥是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的結果,證明對某些病症有效,所以,中醫能保留的只是部分中草藥而已。


仁者無敵171168718


據國家網站近期公佈;從夏朝至今2000多年中,共發生瘟疫到今天為止,第136次,全部是我國的民間中醫,力盡自身技術,壓了下去,包括最嚴厲的100年前東北三省,感染六萬多,死亡16000人的情況下,也是外國歸來的"伍連德先生"配合下用我們中醫治癒的,真可為華夏神醫,祝我中華!


馬金駒


我相信絕對一流高手在民間。因為這類人大多都是祖傳秘方。是經過了多少代人的驗證才出來的。不管是藥品的藥效上面,還是配方方面,都絕對的成熟。

但是問題來了,你知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這個樣子?比如說一個專看喉嚨的,他有可能順帶著看肺病。但他真正在行的並不是這個。如果是這樣的話,反而不如去大醫院。如果是真正的對肺部的那些祖傳秘方倒是沒問題。具體就看你敢不敢冒這個險。

民間的中醫我覺得還是不要露頭比較好。現在是利益化的時代。就算你真真正正的把新冠肺炎給治好了。等到疫情結束之後自然會有人上門找你。也許是三年五載之後。到了那個時候,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件事情?你也有可能付出的代價會很重。所以我覺得萬事要慎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九龍真一


一種是草頭方治大病,一種是無藥可救什麼辦法都相信了,為了省錢為了活命。


唐民德


對於新冠肺炎來說中醫能很快的解決症狀。但至於新冠肺炎的傳染性。中醫這沒有什麼特殊的辦法。而且沒有什麼明確的指導思想。只有一個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補充人體的症狀。對抗邪氣。但是正氣是陰還是陽?這在中醫來說都是一個疑難的問題。


無為一生2


明智的選擇!


用戶81544004234


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大力挖掘治疫方法,國家要支持,人民要支持,法律要保駕護航。這是救國救民的事,決不能讓陳規舊據耽誤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