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劇情,一些電視劇篡改歷史,這樣做好嗎?

生活資調


電視劇也是一種格外的“藝術”,所謂藝術就會有虛構性,想象和虛構是藝術創作某種意義上的靈魂。既然是藝術。那麼和事實就會有一定的區別,不是歷史,不需要完完全全按部就班的寫出一個客觀的東西。

歷史經過藝術性的改造,就像一面折射過的鏡子,在裡面可以多角度的解釋歷史,從創作的人角度來看就是一種解讀,觀眾也有其他的解讀方式。但是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電視劇會有扭曲一點歷史,遵循真實的歷史事件,在真實的基礎上添加一些一些藝術的東西,想象和加工,傳達我們想傳達的,讓歷史也變得有趣一點,不那麼枯燥。

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說說電視劇裡面的歷史和歷史書上的歷史,目的只是讓大家瞭解一下真正的歷史,電視劇是電視劇,有自己的創作手法和藝術規律,有自己的要求,兩者的研究目的不一樣的,我們對電視劇的判定不應該只看歷史這一方面。

看很多帖子,篡改歷史最多的《至尊紅顏》算一個,主演是賈靜雯,保劍鋒,還有趙文卓。裡面太子李治是保劍鋒演的,對賈靜雯飾演的武媚娘念念不忘,對著一本詩集思念著賈靜雯,被皇上懲罰了,批評一番,說李治看這類書都是浪費時間,不思進取······後來那本詩集取名《李義山詩集》,可能沒有人注意,李義山是李商隱,李商隱是晚唐的詩人,但是武媚娘是唐太宗的才人,李治喜歡她的時候武媚娘還不是唐太宗的才人呢,唐太宗在位的時候還不是晚唐,這是最簡單的說明了,李義山在這時候是不存在的。

這部劇還有好幾處與歷史相違背的地方,歷史上長孫無忌和武媚娘關係並不好,兩個人心角鬥爭特別多,但是在電視劇裡面,倆個人的關係很好,兩個人還可以說很多心裡話,這對於比較注重歷史的人來說的確不太好接受。

還有一處是,歷史上李君羨是武衛將軍,是武安人,小字五娘,在電視劇裡面,李君羨和武媚娘倆人很相愛,難捨難分;除此之外,還有突然一下子天下子民都不認李治了,要求李君羨來做皇帝,但是李君羨的名字和官名裡面處處有武字,被太宗調任華州刺史,還說李君羨密謀不軌,將其處死。

說完這個我們來說說《陸貞傳奇》,如果說有些人沒有看過《至尊紅顏》,那麼也應該聽說過《陸貞傳奇》,這部電視劇講的是北齊的“歷史”,其實我已經不想用歷史來形容了,要是仔細對比,你會知道這講的根本不是歷史,大家都知道陸貞是趙麗穎演的,整個人從表面看來形象已近美化過了。

陸貞的原型是齊後主高緯的乳母陸令萱,陸令萱是北齊的宰相,但事實上北齊並沒有女相,然而陸令萱擔任過,“女侍中”,與人們接受的女相也最接近了,不過,擔任女侍中的陸令萱已經是半老徐娘了,不是一個少女,與趙麗穎飾演的那個差的很多,儘管編劇說倆人沒有關係,但是事實上,我們總能把兩個人聯繫起來。

這部電視劇對情節的扭曲比對人物的扭曲多的多,比如說武明皇后,武明皇后婁昭君是北齊高祖神武帝(追諡)高歡的原配,並非是文宣帝的皇后。婁昭君“性寬厚,不妒忌,神武姬侍,鹹加恩待”,沒有劇中說的那樣陰險。對於非己出之子,婁昭君也一視同仁“慈愛諸子,不異己出,躬自紡績,人賜一袍一袴。”

婁昭君沒有謀朝篡位,她與高歡還是患難與共的夫妻,有男子一樣的氣概風度和見識,但電視劇裡面寫她謀權篡位,這把她醜化了。

關於高湛,史籍記載:高歡共有子十五人,其中六人婁後為所生:長子世宗文襄帝高澄(追諡)、次子顯祖文宣帝高洋、六子肅宗孝昭帝高演(即位前為常山王)、八子襄城景王高淯、九子世祖武成帝高湛(即位前為長廣王)、十二子博陵文簡王高濟。

也就說明,婁昭君不會去害高湛的,高湛上位不久,婁昭君就去世了,高湛在歷史上也算是一個殘暴的皇帝,對兄弟姐妹都沒有好的態度,還不孝順,後來還有精神疾病。

陸貞其實愛權力超過了高湛,高湛為了投其所好封她做丞相,愛情於她不過是能帶來權力的附屬品。

在高湛的統治下,北齊也走上了不歸路。

還有《漢武大帝》,中騎兵太多了,但是那時候應該是車兵和步兵多。騎兵的發展只在文戲中體現而未在戰爭場面中體現。

此外,只有在漠北之戰中才有列陣而戰。古代戰陣一定是結陣作戰,陣法亂掉就不能對全軍做好指揮,士兵不明形勢容易士氣崩潰,沒有士氣敗仗基本註定,古代的以少勝多之戰幾乎都是充分利用信息獲取能力的不足,造成一點突破後大軍士兵不明形勢慌張撤退,導致全軍潰散,劇中沒有體現這些。

還有就是各種穿越戲改編戲了,更多都是小細節的改編,為了故事的有趣,屬於劇情需要的改編,歷史事件的張冠李戴也不少,例如細柳營事件(文帝改景帝)、丞相職責(文帝朝陳平周勃改景帝朝竇嬰周亞夫)、民謠(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文帝與淮南厲王的改景帝梁王)、扮衛士(故事中的曹操,改成少年武帝)。其實這些還算是小毛病,不是什麼低級的歷史錯誤,觀眾也都能接受。

其實一部好的電視劇不是要把背景,把事實依據作為因素的,是改編後的效果,藝術是相通的,知識也是相通的,要是歷史劇一定要做到緊緊跟隨歷史,那麼不讓歷史學家來導演電視劇呢,電視劇和研究講的也不一樣,我們也只是從某些方面簡單說說而已。


難得的糊塗


不好,篡改歷史的一般都是古裝劇,尤其涉其愛情的古裝劇,為了漂白主角會把一些事實改的面目全非,容易誤導人的判斷力。

古人禮教深嚴,男女七歲不同席,特別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一直在內院生活,不能隨便見外男,為了劇情進展製造男女主相遇相愛,更為了突出男女主的人設,不管歷史上的原型如何就大刀闊斧地篡改。

《甄嬛傳》中的雍正一直在後宮打轉,心中有個硃砂痣純元皇后,女主甄嬛就是因為和純元皇后長地相似才能寵冠後宮,為了防備年羹堯而對華妃下歡宜香,又和繼皇后死生不得相見,最後頭戴著幾頂綠帽子活活氣死,怎麼看都是一個自私涼薄又無能的庸君。

歷史上的雍正很是勤勉,是個工作狂。整頓史治,建立軍機處,功績不少。康熙留給雍正的國庫就是個空殼子,乾隆數次下江南的錢也是雍正辛苦攢下的,所謂的康乾盛世少不了雍正的功勞。雍正在世時只有一個皇后,就是自己的結髮妻子,夫妻關係不錯。和年氏有過幾個孩子都夭折了,在年氏死後才處理的年羹堯。雍正不戀女色後宮人數不多,是個嚴以律己的名君。

《宮》的女主穿越到清朝,只知道談情說愛。身為一個宮女和八阿哥上演一場清版的流星花園。在現代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出軌偷情都層出不窮,更何況可以名正言順三妻六妾的封建王朝,和一個皇子一生一世一雙人太不切實際。

孩子學習歷史一般在初中,要是看過了歪曲的歷史劇容易先入為主,影響孩子對歷史的判斷。





這是一個圈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用好或者不好來回答。


電視劇,只是一種專為在電視上播映的演劇形式。

它兼容著電影、戲劇、 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造型等現代藝術諸元素,所以,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電視劇中的很多邏輯,只要是符合它劇中本身的設定,就不算荒謬。

也有很多人通過電視劇,對某一段歷史產生興趣,從而深入研究起來。


歷史其實也分正史和野史,那我們能說野史就一定是不好的嗎?


電視劇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出問題的其實是看的人,首先我們一定得明確的知道電視劇的興致,不能把它當成是歷史資料。


可以用電視劇來參詳歷史,但不能就把它當做是歷史。


給君解悶是電視劇的主要功能,如果能順便傳播一些正能量,那就是極好的了。


每個人喜歡的電視劇類型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喜歡自己所喜歡的,對於不喜歡的我們也不妄加評論。


目前,國家對古裝劇的審核要求加強,也是在規範這一點,相信我國的古裝劇發展會越來越好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盈夢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看,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謂無巧不成書,為了劇情的需要,增強可視性,編造一些離奇、曲折的情節是可以的,因為這是電視劇,不是歷史課本上的正史。

但是,不管做什麼都要有一個度,太離譜了就不好了。最起碼的不能顛倒是非,既然歷史劇有明確的朝代,用了歷史中真實的名姓,最起碼的有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不要影響的青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浮生一杯茶


現在很多電視歷史劇,都不知什麼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了。編劇,道演,想怎麼編就怎麼編,想怎麼演就怎麼演!只要能吸引觀眾眼球,完全不顧歷史事實。搞的觀眾都不知那是真實的,那是演義的。


手機用戶61959222822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理性對待。為了劇情能更加生動,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一些電視劇,電影篡改歷史,也是可以理解。歷史就是歷史,即使改了也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因為歷史還有記錄片,還有歷史文化的保護單位在做歷史的研究。只要歷史的大體格局不變,歷史的史書還在,再怎麼改也改不了歷史的真相。

歷史是國家的歷史文化,有很多證據在國家的歷史 博物館。所以我們不用當心電視劇的改編,而且電視劇要改編也會標明,註明這個是根據原有的歷史而改編的電視劇。如果國家的相關部門不批准,也不會直接去改編原有歷史的。

現在的電視劇很多都是根據真實的歷史而改編的。主要還是為了劇情的需要,迎合觀眾的口味,增加一些有趣的樂趣。真實的歷史太刻板了,通過改編後會使劇情更加生動,精神。從而達到一部深入民眾喜歡的電視劇。這也沒有什麼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商業性質,跟真實的歷史關係不大。



東方紅635


我認為這樣做不好,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尊重歷史,不能篡改,也不能為了劇情走捷徑,都應該腳踏實地的去做好每件事。


梅奶奶7怎麼照啊


人的體能不一樣,所以才學實施不一樣,人之事,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