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會損傷膝關節嗎?

銳銳CC


太極拳本是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運動項目,其健身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任何一項運動都一樣,練對了強身,練不對傷身!太極拳自然也不例外。

下面我就圍繞“打太極拳是不是傷膝關節”這一問題,逐一展開分析――

第一,關於膝關節



我們的膝關節承上啟下,上連大腿的股骨,下接小腿的脛骨和腓骨,承載著人身90%以上的體重,直接決定著身體的平衡站立和自由行走。

膝蓋骨(髕骨),安放在股骨前端的槽內,其周圍軟骨起承壓減震作用;股骨和脛骨之間有兩個大軟骨盤――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這些軟骨、軟盤是不可再生的,也是運動中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由上可知:

1.人的關節(包括膝關節)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受到外力壓迫,就可能受傷!而且關節本身不生產力量,只是通過屈伸起到傳遞的作用!

2.關節的結構決定著其運動方向,只能範圍內的順方向運動,任何超範圍的、改變其方向的運動,都會對其造成傷害!(武術中的擒拿技術,就是通過控制對手脆弱的關節,改變其運動方向來快速制勝的。)

第二、關於太極拳技術要求

表面上看,太極拳就是下肢彎曲、上肢劃圓,整個過程非常緩慢的運動!其實不然,太極拳是集意念、呼吸、動作三位一體的立體化的運動,依照拳理,它對身體各部位的技術要求都非常嚴格。

首先――從拳架上,要求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屈膝松胯、兩腳平行、十趾抓地、重心在湧泉穴與腳後跟之間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求身體在松靜自然、不偏不倚的狀態下,練出整體勁。其中的“屈膝松胯、兩腳平行”,就是要求兩膝與兩腳尖方向一致,避免八字腳給膝關節造成左右扭曲;而“兩胯松沉和十趾抓地”,就是在身體重心處於湧泉穴和腳後跟之間的位置時,保持身體平衡,不往後倒。這時,真正受力的應該是股四頭肌而不是膝關節,同時這時兩個膝蓋方向是與腳尖一致並且不過腳尖的!(大家可以從正反兩方面體會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

另外――在太極拳的行拳過程中,下肢可以說一直處於屈膝狀態下的虛實轉換的運動,如果方法不當或自己不注意的話,也很容易出現“扭膝或跪膝”等損傷膝關節的錯誤動作。

“扭膝”,就是行拳過程中,特別是在轉換運動方向時,膝蓋與腳尖方向不一致,出現的左右扭曲等錯誤動作。



“跪膝”則更多出現在弓步、半馬步和虛步等動作中。



上述情況,既不符合太極拳的技術要求,甚至有的功夫沒練出來,膝蓋已經練壞了!

――正如拳諺講:有不得機不得勢處,其病必與腰腿求之……直白點“腰腿之間,就是胯”的問題,所以只要做到松腰松胯,襠撐圓,膝關節損傷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第三、急於求成的心態,過量的運動

如果在練習過程中,急於求成,不注重熱身鍛鍊和基本功練習,上來就直接練拳架、一味追求低架,並且事後又不注意保養的話,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凡事“過猶不及,事緩則圓”!

太極拳本身是一項非常好的體育運動,如果學習的話,建議先找一個明白的老師,並在老師指引下,從拳理入手,從基本功練起,循序漸進,以達健身、修身、防身而不傷身的目的。


動靜相宜生妙韻


打太極拳,如果訓練方法不對是會操作膝關節的。

在打太極拳時,全身的重量都壓在腿步,尤其是在步伐變幻時,全身的重量都是壓在一條腿的上面,而膝關節在這時的壓力是最大的。很多練習太極拳大約一年到二年的朋友,就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現象,有的則是一開始學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簡單,就是你的動作在做時不標準,再就是腿步的力量或是肌肉力量不夠所導致。、

首先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瞭解一個膝關節的構造。

膝關節, 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為人體最大且構造最複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屬於滑車關節。關節囊較薄而鬆弛,附著於各骨關節軟骨的周緣。關節囊的周圍有韌帶加固。前方的叫髕韌帶,後方有膕斜韌帶加強,內側有脛側副韌帶,外側為腓側副韌帶。在髕上緣,滑膜向上方呈囊狀膨出約4釐米左右。稱為髕上囊。於髕下部的兩側,滑膜形成皺襞,突入關節腔內,皺襞內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狀襞。\t

\t\t1.股二頭肌:長頭起於坐骨結節,以股二頭肌肌腱止於腓骨小頭。
\t\t功能:膝關節屈曲和外旋。由坐骨神經支配。
\t\t2.股二頭肌:短頭(short head)起於股骨嵴外側唇,以股二頭肌肌腱止於腓骨小頭。 功能:膝關節屈曲、外旋。由坐骨神經支配。
\t\t3.半膜肌:起於坐骨結節,止於脛骨內側髁並延續為膕斜韌帶附著於關節囊。
\t\t功能:使膝關節屈曲、內旋,並能緊張膝關節囊。由坐骨神經支配。
\t\t4.股薄肌:在大收肌的內側起於恥骨下支,止於脛骨粗隆內側部。功能:膝關節屈曲內旋。由閉孔神經支配。
\t\t摺疊膝關節伸肌群
\t\t1.股四頭肌:有四個頭,分別稱為股直肌、股外側肌、股中間肌及股內側肌。四個頭向下匯成四頭肌腱附著於髕骨,往下借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由股神經支配。
\t\t2.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和髖臼上緣,止於股骨粗隆。
\t\t功能:伸膝關節,屈髖。
\t\t3.股外側肌:起自大轉子和股骨嵴外側唇,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t\t功能:伸膝關節。
\t\t4.股中間肌:起自股骨前面,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t\t功能:伸膝關節。
\t\t5.股內側肌:起於股骨嵴內側唇,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t\t功能:伸膝關節。
\t\t

2、影響膝關節的因素超伸所謂超伸就是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超來了必要的範圍

如此圖,膝關節就超出了身體的範圍,整個身體壓力都在膝關節上,這就有問題了,如果把身體重心微微後移,力在腳根,身體正直,就會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另外一點後腳的腳尖微內扣一些,讓身體的三角支撐更明顯,體現圓襠,立身中正,以達到更好的練習目的。膝關節與腳尖不在一個垂直線上。

兩個腳尖的方向是向外的,而右膝與踝關節是扭勁狀態,身體力側向右側,整個右膝關節壓力增大,這時就會導致膝關節問題的出現。

如此圖膝關節的垂線和腳尖明顯不在一個線上,這是大多數太極拳練者的通病,這時膝關節處於扭曲狀態,就容易引起關節的疼痛。

標準的單鞭步型,膝關節與踝關節應是垂直的,重心垂直地面,整個著力點在股四頭肌,重心在襠,力在後弧。

3、扭勁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身體與膝關節沒有在一條線上,同時,膝關節的方向沒有與腳尖在一個方向,導致膝關節出現扭勁,這時關節內的韌帶就會出現超伸的情況。

出腳時的正確方式,膝關節應垂直


4、重心前傾

重心前傾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身體前傾時,身體的重心完全壓在膝關節上,而周邊的肌肉用力太小,導致膝關節壓力過多,就易形成勞損;當重心壓在腳跟時,你可以明顯的感到大腿肌肉的用力。


5、熱身不充分。

平明習拳開始前,應時行充分的熱身,一個是平舉腿定勢練習,來增加肌肉的活力及彈性,再就是慢跑,然後進行踢腿練習,有人說,應該壓腿,個人覺得,踢腿的效果要好於壓腿,當在高位壓腿時,如果你的拉伸方法不對,也易造成膝關節的損傷,很多時候,我們的拉伸壓腿方法採用的是彈振方式,這種方法並不是很好,很易造成拉傷。訓練前應多踢腿,訓練後應靜位拉伸,拉伸做為放鬆的方法,可以很好的緩解訓練時的勞累。而訓練前的踢腿,可以很好的讓身快速進入訓練狀態,形成很好的訓練連接性。


保持好的身姿及充分了解關節構造,就可以很好的起到健身的做用,同時不損傷你的膝關節。


楊營雙節棍


練習太極拳會不會損傷膝關節關鍵還是在於動作、姿勢和時間長度。

太極拳,作為中華文化瑰寶之一,由於其動作柔和輕緩、拳式易學的特點,一直備受中老年朋友的喜愛和推崇。早上的公園裡,也時常能見到一些中老年朋友在打太極拳、鍛鍊身體。

中老年人打太極拳的好處

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老年人的身體平衡能力也會變差,變得比以往更容易跌倒。打太極的時候,由於人體的重心會隨著動作不停地發生變化,身體的協調性、平衡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會得到改善。

另外,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人體的肌肉也會得到鍛鍊,這對控制血壓是有益處的。有研究表明,還未出現臟器損害的一期、二期高血壓患者,每天打一套太極拳,堅持上90天,能夠使血壓得到良好控制。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適度打打太極拳還是好處頗多。

打太極會損傷膝關節嗎?

有些中老年朋友跟我反映說:「肖醫生,我這兩天打太極,膝蓋有點痠痛,是不是打太極傷到了?」。

打太極時,我們的膝關節是需要全程保持屈曲的狀態,而我們也多次講過了:膝關節在屈膝位的狀態下最容易造成損傷。我們在站著的時候,膝關節承受的重量是我們本身的體重,隨著膝關節的屈曲,膝關節承受的壓力也變大,可達到10倍之多。

但大家不必過於擔憂,太極拳是一種運動,有運動損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更多的研究認為,打太極對膝關節是有保護作用的。練完太極拳後感覺膝蓋痠痛,要先看看是不是自己打太極的方式不對,比如說姿勢不正確、鍛鍊時間太久。

如何正確地打太極拳?

1、把握角度

打太極拳時,大腿與小腿之間的夾角需大於135°,這個角度能夠較好地支撐身體的重量保持平衡,另外還要注意兩腳的位置是基本平行或腳尖微微外撇的。

2、控制時長

同跳廣場舞一樣,中老年人練習太極拳,也是要注意控制時長,建議每週練習2-3次,每次練習控制在1個小時以內。

3、注意調整

如果膝關節炎犯了,膝關節出現疼痛,那就不要再勉強自己去練習了,做到適當休息、勞逸結合。

太極拳是一項強身健體、有益身心的運動,掌握正確的方法並結合自身情況,才能更好地發揮練太極拳的作用。

你練習太極拳有多少年了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告訴我!


關節醫生肖軍教授


打太極會損傷膝關節嗎?會!也不會!就看你會不會打了。關於練太極拳造成膝關節損傷的問題有過不少的報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多數人打拳的方法不對,不對的方法當然會造成合理的損傷,今來簡單說一說。

1、拳架姿勢不正確

你經常在公園裡看到一些太極拳習愛好者做弓箭步動作吧,他們往往會把腳外撇,其角度有些過大,都超過45度,甚至接近90度,這個姿勢就會使腳尖和膝蓋不在同一個方向,偏離較大。按照太極拳強調的上虛下實。從某種規則上說,太極拳是強調腿部鍛鍊,從而使腿不斷地調整重心來進行虛實變換,由於你的腳過於外撇,導致與膝蓋的方向偏離過大,很容易造成膝蓋扭傷。

有朋友更加誇張了,做弓箭步時,前膝與腳尖相齊,甚至有的向前超過腳尖,後腳跟都掀起了。以致與身體前傾,重心過於前移,未能落在腳底跟上,實腳膝蓋髕骨就會向前傾斜,無形中加劇了膝關節部位的負荷作用,時間長了,膝關節不疼痛才怪。

2、沒學明白

那麼我練拳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可能如下:

a、輔導你的老師可能沒有把動作要領講清楚。

b、你在習拳的時候動作不合理,不規範,練之前沒有活動開你的身體,準備工作沒有做足。

3、自己瞎練

有些朋友很厲害,自己在網上買了一些視頻教程,就覺得我看視頻就能練會了,不需要真人大師高人手把手的教我,那樣多麻煩啊,自己一個練多好,既省錢又省時間一箭雙鵰啊。可以你往往忽略了,視頻上的人物只會教你表面上的動作,不會教人動作最核心的要領,就像小說中上乘武功一樣,沒有學會心法,只會招式是不行的,照樣打不過仇人(呵呵),所有說,還是找個老師帶比較靠譜點,畢竟要學就學完整吧,不要玩半吊子遊戲浪費時間啊。


最後說下,我們在練拳的時候,應該要嚴格遵照老師(如果是真有水平的老師)的指點,一絲不苟,循規蹈矩,認認真真的地練每個動作,儘量保持動作不走樣,技術不變形,如有發現了及時讓老師幫你糾正,切記切記不要養成你那錯誤姿勢的不良習慣。否則就會變成“學拳易,改拳難”,一旦你的技術定型了,要改就十分困難了,不要急於求成,貪多求快,欲速則不達,要循序漸進,慢慢練,有了正確的方法,你的腿也就不會酸了。


娑婆記


您好!請關注我“運動骨科高志醫生”!醫學博士,擅長微創治療膝關節損傷、運動創傷及關節鏡技術。

膝關節是人體主要的負重關節,日常的磨損是必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功能會逐步減退,骨密度降低,甚至會出現骨質增生的情況。很多人覺得太極拳不是激烈的體育運動項目,不會傷害到膝蓋。但是,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要求身體放鬆下沉,下肢松胯屈膝,經常有一腿支撐重心,所以對腿部力量的要求很大,如果姿勢不對或者保護不當,就會損壞膝蓋。以下為您詳細解答:

練習太極拳時引起膝關節受損的原因有?

1.練功時姿勢不正確

由於膝關節與腳尖不對照,使膝關節受力不當,所以易造成膝關節疼痛。如動作“懶扎衣”定式,重心倒換時動作幅度過大,兩膝造成左右搖擺,同時兩腳不能抓地,出現不是外側腳離地,就是內側腳離地的現象,動作轉換時不能虛實分明。在腳尖外擺、內扣時儘量不要負重,待定好方向後,再將重心轉移過去,不要將兩腳在地下虛實不分地亂扭亂擺,不小心使膝關節受傷,導致以後出現關節痛。

2. 沒有適當掌握運動量

習練太極拳要循序漸進,運動不能過量,在行拳之前,要先練習一下基本功,做做準備運動,打拳時適當掌握運動量,運動量由少到多,拳架難度以及拳架幅度由淺入深,這樣才能防止膝關節損傷。

3.重心過低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從來不進行體育鍛煉。在活動不夠充分就開始練拳,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還比較僵硬,做動作不慎就會造成膝關節損傷。

4.練功前關節活動不充分

有些人練習太極拳時不做熱身運動,直接進行套路練習,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多練一遍拳;有些拳師本身就不重視熱身運動,這是非常錯誤的。

日常怎麼預防練習太極拳時膝關節不受損?

1、每次練拳前做關節活動操進行熱身活動。

2、千萬不可冷水洗澡或風吹,以免風溼乘機入侵,引起關節受損。

3、這樣由高到低,活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就會避免膝關節受傷。

4、練拳後要做周身放鬆的踢腿彈抖活動,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進行輕柔拍打。

5、練拳時,要屈膝松胯,保持上身中正,右膝蓋彎曲時保持膝蓋和踝關節垂直,從側面看支撐腿的小腿垂直於地面,也就是重心放在腳心和後跟中間的位置上。

太極會對膝關節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當然,前提是正確合理地打太極。結合自身的身體狀況,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強身健體的作用,利於身心健康。

希望以上解答能幫助到您!請關注我“運動骨科高志醫生”,醫學博士學位,擅長微創治療膝關節損傷、運動創傷及關節鏡技術。


運動骨科高志醫生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但是有一個動作,對膝關節有一定的損害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膝關節開始產生退行性變,因此所有的鍛鍊一定要適度,下蹲的動作是比較傷關節的。有研究表明人體屈膝下蹲三十度左右,膝關節承受壓力跟體重相當,而屈膝六十度壓力為體重的3到4倍,屈膝九十度以上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5到6倍甚至更多。

太極拳有一個標準動作就是蹲馬步的同時旋轉,而這種動作如果做得標準,屈膝是要超過九十度的,超過九十度屈膝本身對膝關節就損害較大。而在太極拳中超過九十度的狀態下還要進行膝關節的旋轉,這種旋轉,又是一種摩擦,不僅會磨擦膝關節的軟骨,而且會提高半月板損傷的概率。

有人認為,太極拳這個動作其實不傷關節,主要因為打拳的人動作錯誤才導致了損傷膝關節,標準動作應該是由腰胯帶動大腿.隨著大腿的轉動帶動膝關節和小腿、踝關節的同時轉動。膝關節只起連接作用,不能有絲毫的動意.一點都不掛 力,完全徹底放鬆。似乎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真正打拳的時候,人體的重力肯定要是在膝關節上的,所以你不管如何注意這個動作對膝關節肯定會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因此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太極拳的這種標誌性動作,我們不建議多做。太鍾愛太極拳的中老年朋友,建議做這個標誌性的動作的時候,膝關節儘量屈曲的角度不要太大。最好控制在30度左右。

總之到了中老年,膝關節儘量要保養,儘量讓膝關節少屈膝負重。儘量避免上下樓梯和下蹲的動作。如果想運動,最佳的方式就是游泳。


骨科袁鋒


我在網上找個一些二十四太極拳的動作分解圖,我們可以先分析一下動作。

因為提問針對膝關節的,所以我們主要說說膝關節。在這一系列動作中,雙側的膝關節都處於半蹲位,角度大約在90°-150°之間變化,前側膝關節(右側)有順著腳尖前後蹬伸的動作,以及左右旋轉的動作。後側膝關節(左側)處於屈曲外翻位,同時在外翻位置上有內旋和向前蹬伸的動作。膝關節在這幾個位置上的變化有什麼影響呢,我們得了解一下膝關節的結構。

如上圖,膝關節是由前側的髕骨、上方的股骨和下方的脛骨構成,股骨和脛骨之間墊著兩塊纖維軟骨,就是我們常說的半月板,膝關節內部有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連接,關節內、外側有副韌帶連接。膝關節最長見的運動是屈伸,這是我們在日常行走和跑跳中最常見的動作。另外膝關節在屈曲位置上可以做旋轉和內外翻的動作,但是幅度都非常有限,而且做這樣的運動風險非常高,很容易對膝關節連接的組織造成損傷。

我們再回到太極拳的動作,前側膝關節處於屈曲位置,然後股骨和脛骨之間出現旋轉,這時候兩側的副韌帶受到旋轉的牽拉,很容易受傷,半月板組織也會在旋轉過程中受到研磨而容易發生損傷。後側膝關節在外翻位,內側副韌帶會受到過度的牽拉,外側半月板也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而太極拳最大的特點是緩慢而有控制的運動,所以膝關節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會受到反覆的研磨牽拉,這時膝關節通常不會有急性損傷,但是慢性的勞損在練習太極拳時間較長的人身上都會出現。

任何的運動都要控制好量,超過一定量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即使是太極拳這樣舒緩的運動依然如此。


張博士體態康復


太極拳作為一項強身健體的運動,漸漸走入大眾的眼中並不斷被人們熟知。有一些人在練了太極拳之後會感覺身體不舒服,尤其是膝關節疼痛難忍。於是得出結論,太極拳對於人體膝關節不好。事實並非如此。

平時並未經常運動的人,在長時間的運動過程中難免會有不適應之處。肌肉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損傷,甚至於關節處也會受到波及。這些都是正常的,一般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身體就既可以恢復。如果長時間的疼痛,就要警惕身體上的一些病變。

這些病變並不是由於太極拳本身導致的,長期不規範的動作帶給身體的壓力要多得多。尤其對於膝關節來說,損傷更是巨大。

膝關節作為人體的承重關節,日常的磨損本來就嚴重。對於老年人來說,年齡大了,關節的承重大不如前,太極拳裡過度下蹲的動作由於對膝關節壓力過大,是容易加快膝關節退變的。如果加上長時間不正確的姿勢,會加重關節的磨損, 嚴重的話會導致關節中出現積液、腫脹,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太極拳流傳至今,有一定的科學性。保健型的太極拳若是做的恰當,動作得體,必然會起到強生健體的作用,關鍵就在於正確的鍛鍊,另外注意不要過分下蹲。

所以,正確的太極拳動作可以修身養性,增強體魄,可以放心的去練。不準確的動作、過分下蹲不僅會損害膝蓋,還會損傷身體其他部位。

因此,決定學習太極拳的第一步就是規範動作。

喜歡這個回答,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收穫更多靠譜的運動醫學相關知識,關注【運動醫學李劼若醫生】


運動醫學李劼若醫生


看到了一些人對於太極拳傷膝蓋的描述,我相信長期練太極拳的人,多少都會有膝蓋疼痛的體驗,那麼是不是練了太極拳一定會傷膝蓋呢?回答是:不會!但前提是你要掌握練習太極拳的方法和規則。我自己從二十來歲開始接觸太極拳,至今都快奔六了,但腿腳依然沒有什麼問題,當然這中間也出現過膝蓋疼痛的狀況,但需停下來找原因,一定要找到自己練習中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後再加以克服,才能恢復繼續練習,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俗稱:酸長痛停,意思就是身體酸漲是好現象,要堅持訓練,但發現疼痛,要及時停止訓練)。太極拳造成膝關節疼痛的最主要原因是“膝關節在重心轉移和發力時左右扭動以及膝關節沒有對準腳尖(專指負重腿)所致”。太極拳練習者只要時刻牢記住個規則,就一定不會造成膝關節疼痛,同時還能增加腿部力量。另外,現在許多人都誤解“跪膝”會傷膝蓋,實際上並不完全如此,首先“跪膝”是武術中的一種病態表現,專指在做弓步或馬步時,膝蓋超出腳尖垂直線的現象,它會使人支撐力偏移出身體之外,使自己容易受制於人且無法發揮自己力量的錯誤動作。老一輩人在要求弟子注意這個細節時,並沒有提及會傷膝蓋。在不違背膝蓋與腳尖對直,不左右扭動的前提下,坐腿虛步時,膝關節是允許出尖的,但此刻只能做前後轉胯開合。最後說一句,我練的是陳氏太極拳,年輕時可以練低架以增腿力,中老年還是以中高架為宜,太極拳講究順其自然,什麼年齡段做符合自己狀態的事,不要迷信追求什麼“在八仙桌下打拳”出功夫的說法,最終受傷害的一定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人。另外,一些競賽活動中的所謂太極拳動作,我們平時養生練太極拳的千萬不要去模仿,他們都是在用傷害自己來獲得所謂的運動美感,實際上與健身運動不是一回事。





太極寄暢


任何不科學的運動,超負荷的運動都會對膝關節損傷。

科學正確的練習太極拳是不會影響膝關節的。當然有些愛好即沒有師傅教,也沒有人指導,就是天天重複練習,當然會對關節造成損傷。

專業的運動訓練裡,是有很多輔助性的功能訓練,針對大腿的訓練方法至少有,肌肉力量訓練,肌肉協調訓練,以大腿肌為例。

(1)前群 ①股四頭肌,位於股前部,是膝關節 強有力的伸肌。②縫匠肌,呈扁帶狀,屈髖屈膝。
(2)內側群:為5塊內收肌,即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恥骨肌、股薄肌。均可使髖關節內收。

(3)後群:共三塊。①股二頭肌、②半腱肌、③半膜肌,三肌均可屈膝關節、伸髖關節。

這些肌肉每一塊都可以單獨抽出來進行相應的功能性訓練。並且根據學員的練習,能判斷出學員的那些肌肉薄弱,需要相應的動作進行訓練。

而那些沒有人指導的學員,就是幾年天天重複一組動作,肯定會對關節造成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