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佳釀濃香散不盡,酒酣曾唱大風詞。憑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茅臺已成為我國的“國酒”!茅臺酒不僅代表著我國先進的釀酒工藝,同時也代表著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近日,茅臺酒的生產商茅臺集團“換帥”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作為一家國家特大型國有企業,同時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茅臺,“換帥”不僅有著政治意義還有很大的經濟意義。“換帥”僅兩天,貴州茅臺便累計漲幅達5.21%,市值增加730億元。

來自茅臺集團官網的資料顯示,2018年,茅臺酒單品銷售額穩居全球蒸餾酒業第一,茅臺營收、淨利潤、股票市值穩居國內酒業第一,淨利潤、市值位居全球蒸餾酒業第一。茅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每一位茅臺員工的努力,同時作為茅臺集團的掌門人同樣也是功不可沒,自1951年“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縣茅臺酒廠”正式成立以來,茅臺集團先後有張興忠、周高廉、鄒開良、季克良、李保芳等人擔任過“掌門人”,通過講述這些人的故事,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茅臺從步履維艱到全球領先的成功之路。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01—

張興忠:軍人出身,奠定企業品質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1950年7月,剛剛參加完貴州省茅臺鎮剿匪戰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排長張興忠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接管茅臺酒廠華茅、賴茅、王茅三家酒坊。

於是,張興忠帶領12人前往茅臺酒廠,由於當時茅臺鎮剛經歷了剿匪戰爭,百廢待興,茅臺酒廠的三家酒坊早已是人去樓空,只有幾間破屋、幾個窖池和酒甑。1951年,人民解放軍首先接管了“華茅”廠房,當時按照黨的民族工商業政策,支付舊幣13000元,華家只收了10000元,退回3000元。接下來又接管了“王茅”酒坊的一個酒甑、4個窖池。1953年11月,“賴茅”被沒收全部資產。前後三年,把三家酒坊全部接管完畢,三茅合一,這就是現在赫赫有名的“中國貴州茅臺酒廠”。

部隊出身的張興忠,不僅對自己有著高要求,對茅臺廠的管理也非常嚴格,在他半軍事化的管理作風下,茅臺酒的質量控制從建廠開始就控制很嚴格,這為茅臺酒的高品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後來一段時期,一大批從茅臺成長起來的幹部擔任旗手。餘吉保、鄭光先、柴希修、郭景德等曾先後擔任茅臺廠書記、廠長職務。

—02—

李興發:劃分三大酒型,成就時代里程碑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在茅臺集團,在中國白酒行業,李興發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座里程碑。這個人物的標本意義顯而易見,即:成功地劃分了茅臺酒香型的三種典型體——醬香、醇甜和窖底,並將茅臺酒命名為醬香型。

作為在國營茅臺酒廠成長起來的第一代大師級釀酒師,李興發的成就顯然是和那個時代茅臺酒廠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由於茅臺酒本身工藝複雜,生產全憑酒師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感覺,而每位酒師的經驗和感覺又各有不同。導致生產出來的茅臺酒存在著各種不同的風格,質量也會出現忽高忽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興發幾乎成天泡在酒庫裡,一天要嘗試五六十壇酒,很多次,他因勞累過度而暈倒。直到4年後,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他終於把酒分成了三種口味,並得到了廠裡專家的認可。於是,他分別為它們取名。醬香味好,口感優雅細膩的稱為“醬香”;用窖底酒醅釀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稱為“窖底”;香味不及醬香型但味道醇甜協調的稱為“醇甜”。

後來,這三種香型被證實為構成茅臺酒香型的三種典型體。香型的確定,為茅臺酒實現質量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

有資料顯示:茅臺酒的分型,是白酒界一場革命性的巨大變革,併成為中國白酒香型劃分的雛形。後經周恆剛等酒界泰斗的悉心研究,在1979年全國白酒評酒會上明確了中國白酒劃分為五種香型——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其他香。之後,這場中國白酒業掀起的技術革新熱潮繼續深入發展,香型更加豐富。

這其中,後來成為茅臺酒廠終生廠長的李興發功不可沒。

—03—

周高廉:歷史轉折,結束茅臺16年虧損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1977年,已經連續虧損16年的茅臺酒廠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

為了扭轉茅臺酒廠的被動局面,貴州省委、省政府決定調時任中共仁懷縣委書記、縣長周高廉出任茅臺酒廠黨委書記、廠長。當時的周高廉是帶著省裡的“死命令”來的:必須完成當年生產任務。但擺在眼前的現實是,自1962年起,茅臺酒廠已經連續15年沒能完成國家下達的生產任務和銷售計劃,連續16年虧損達444萬元。

到任後的周高廉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建“大慶”式企業。並設立明確目標,在車間班組推行文明生產,大大改善了企業面貌。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潮席捲中國,周高廉與廠領導班子商議後,一個大膽的決策出爐了:打破“大鍋飯”,在廠裡實行經濟責任制,讓職工多勞多得,同時厲行節約,實現企業增產增效。要知道,在當時的中國,是否恢復企業獎金制度還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

在一系列措施雷厲風行地展開下,茅臺當年產量首次突破千噸大關,結束連續16年虧損,實現盈利6.5萬元。1978年,成為茅臺發展新篇章的元年。到1982年時,茅臺酒產量達1186噸,較1977年增長55%,實現盈利228萬元,是1978年的30多倍。職工收入也從1977年的513元,升至1982年的883元。

從周高廉執掌茅臺開始,茅臺的發展曲線就一路上揚,再也沒有出現虧損的局面。

—04—

鄒開良:改革浪潮下,劍指茅臺現代化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詩人顧城的著名詩句問世——“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喊出了壓抑十年一代中國人在內心湧動的渴望。

就在這樣激動人心的社會背景下,湧現出了一位對茅臺後來走向現代企業具有奠基意義的人物——鄒開良。1985年,鄒開良出任茅臺酒廠黨委書記兼廠長、工程擴建指揮長,而此前他已在茅臺工作了12年。

鄒開良上任的時候,中國沿海的非公經濟已經呈現出了朝氣蓬勃的局面,但由於茅臺遠在內陸,又是國企,只能按照國家制定的分配計劃銷售,這種計劃加專賣的體制,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活力。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實行價格“雙軌制”。鄒開良抓住這一契機反覆向上級打報告,希望企業能留一部分產品進入市場自行銷售,均被駁回。直到1985年,當時的海軍副司令、老紅軍周仁杰代表中央到茅臺酒廠視察,鄒開良又抓住機會希望提出流出部分產品自行銷售的想法,周聽完甚為欣慰,當即表態親自向國務院彙報。不久這一願望實現了。

得到批准的鄒開良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銷售渠道,他帶領團隊一個點一個點地走了20多個城市,最後在包括中國香港地區在內的20多個沿海及內地大城市購買房子,建立銷售公司,搭建了今日茅臺銷售網絡的雛形。並在廣州市中心打出了第一個商業廣告,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新聞。

1990年,茅臺酒的銷售全面回暖。同時也宣告了,在計劃經濟時代,茅臺與國營糖酒公司長期建立的“銷售協議”自然“解約”。由此,茅臺酒產品全部由企業進入市場,當年銷售就超計劃完成。

—05—

季克良:“技術型”廠長,創蒸餾酒之“最”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1991年,季克良正式接過鄒開良“手中的槍”,成為茅臺酒廠廠長。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季克良第二次擔任茅臺酒廠的廠長,早在1983年,已經在茅臺工作了19年之久的季克良被就曾被任命為茅臺酒廠廠長,但僅僅在擔任廠長兩年後,季克良認為自己並不適合做行政工作主動選擇了辭職,專職做起了茅臺酒廠歷史上第一位總工程師。

和周高廉、鄒開良等前幾任“管理型”廠長不同,發酵專業科班畢業的季克良是一個“技術型”廠長。在長期的生產科研中季克良鍛鍊成了功力深厚的“大俠”級人物。他的手裡多了一份武器——現代科學的意識和手段。這是工廠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必由之路。當季克良再度擔當茅臺領軍者的重任時,中國已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游弋了十多年,生產力的解放使商品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出現了幾百家大大小小的酒企,百姓餐桌不再是幾種白酒一統天下。

在這樣一個已經充滿競爭的市場下,想要取得白酒銷售戰的勝利,茅臺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時,季克良所學專長開始大顯身手。首先,在長期科研中以科學方法總結提煉了茅臺酒的十大獨特工藝,即高溫堆積、高溫發酵等等,使茅臺酒在1995年之後實現了質量、產量恆久如一。其次,發表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茅臺酒是先古根據釀酒原理創造的集天地之靈氣的產物,茅臺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微生物、水等都是生產茅臺酒的先決條件,離開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酒。最後,他與科研人員一道破析出茅臺酒中有近千種香氣香味物質,為世界蒸餾酒之“最”,為中國白酒贏得美譽,使茅臺在白酒銷售戰中以“質量”取得了勝利。

首任廠長張興忠也對季克良讚賞有加,他常說,季克良這個人,有文化,江蘇南通人,專門研究微生物的,是個了不起的人才,果然,季克良在當了多年的

“臭老九”後,從副廠長到總工程師,從廠長到董事長,到現在的全國釀酒品酒專家和全國人大代表,把茅臺酒的質量和產量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

—06—

袁仁國:謀略制勝,開創國酒春天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人們在反觀歷史前進步伐時,有時候會發現:歷史在某些時候會出現驚人的雷同。

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企業唇亡齒寒地倒下了一片。茅臺酒的銷量大跌,茅臺集團長期以來“重生產、輕銷售”的軟肋暴露無遺。

1998,袁仁國臨危受命上任茅臺集團總經理,全面主持營銷工作。

少帥上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組建了一支17人的“敢死銷售隊”,如同當年鄒開良那樣。但此時的社會環境早已經發生鉅變,他們面對的問題早已不僅是靠組建一個銷售團隊就能解決了。

於是,在袁國仁的帶領下,茅臺人開始轉變觀念,開始自己搭建銷售網絡,併成立了銷售總公司。“要把最好的經銷商、最好的營銷網絡嫁接到我們公司來,為銷售茅臺酒及其系列產品服務。”袁仁國說。

此後,茅臺集團不斷提升管理理念,公司業績也步步高昇。

2000年,茅臺推行幹部末位淘汰制,打破幹部終身制狀態。

2001年,茅臺集團成功上市,募集資金23億元。

2002年,茅臺成功衝擊全國管理最高獎——全國質量管理獎。

2003年,茅臺引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

……

此後,茅臺徹底擺脫計劃經濟的庇護,走向現代企業,員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愛我茅臺,為國爭光!”的企業精神化為企業行動。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2019年9月6日,袁仁國因受賄被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庭審中,公訴機關出示了相關證據,袁仁國及其辯護人進行了質證,控辯雙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發表了辯論、辯護意見,袁仁國還進行了最後陳述,並當庭表示認罪、悔罪。

至此,一代商界風雲人物最終淪為階下囚。

—07—

李保芳:臨危受命,順利完成交接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受命於危難之際。”這是外界對李保芳擔任茅臺董事長的評價。同其他茅臺“掌門人”不同的是,李保芳是一位“空降”的“掌門人”,在此之前,畢業於貴州財經大學工業經濟系的李保芳擔任的是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初到茅臺時,白酒行業正處在週期的低谷。那一年,茅臺酒市場價一度低至810元/瓶,出現了低於出廠價的價格倒掛;貴州茅臺2015年的淨利潤增速僅有1%,創了“紀錄”。當時,讓部分投資者揪心的是,茅臺股價多在190元/股左右浮動,相當於現在的1/6。

2015年底,“空降”後的李保芳第一次亮相茅臺最重要的年度活動“茅臺酒經銷商大會”。他向經銷商喊話:你們如果有眼光,現在就應該申請加量,“一年以後,你再來找我,我不會批給你。”如今茅臺酒已供不應求,配額已多年“不增不減”。

從李保芳2015年8月到任茅臺,到他2020年3月3日離開,共任職55個月。茅臺集團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41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03億元;利潤從155億元增長至405億元;股票市值從2015年2200億元增長至1.4萬億元。貴州茅臺的股價從那年的200元左右漲到1100多元。

2020年3月3日,貴州茅臺深夜公佈換帥消息,48歲貴州交通廳長接任李保芳成為貴州茅臺董事長。而就在前一天(3月2日),李保芳還曾現身茅臺集團舉辦的抗疫情愛心募捐活動,並帶頭捐款。

一切來的如此突然,但也許對於帶有“過渡”性質的李保芳來說是一件好事,在3月3日茅臺集團的領導幹部大會上,李保芳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8個字總結了茅臺董事長這份“擔子”。他緊接著說,“不好乾”。其實,早在兩年前,李保芳就對茅臺的工作生涯提出了三個不留戀:不留戀現在的崗位、職務、工資。

3月6日,李保芳被任命為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剛滿62歲的李保芳迎來了他職業生涯中的又一段新徵程。這一次,李保芳想必不需要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

隨著62歲李保芳的退隱,茅臺開始進入70後高衛東掌舵的時代。2019年,茅臺集團收入1003億元,淨利潤460億元,分別增長17%和16%,實現千億目標。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千億規模的茅臺已經不再是單純是以盈利為目的大企業,隨著近年來貴州省逐步強化對省屬地方國企茅臺集團的控制,未來茅臺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擔負起振興貴州經濟、盤活政府融資平臺、振興貴州金融等更大更重要的使命。作為曾經在在清華大學總裁工商管理高級研修班學習並擔任過貴陽市金陽建設投資集團董事長的高衛東,未來,將扮演的是“投資家”角色。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茅臺歷任“掌門人”故事:從步履維艱到千億江山的輝煌之路


  • 李佳琦1.3億買房背後的現實:76%主播月薪不到1萬,每天工作超10小時

  • “雲旅遊”來了!百萬人線上遊覽布達拉宮,助力旅遊業回暖

  • 疫情下消毒液需求暴增,梳理消毒液行業產業鏈與前景

  • 2019城市人口吸引力TOP100榜單:深圳、廣州、北京蟬聯前三

  • 口罩全球告急!中國日產量突破1億隻,熔噴布成核心材料

  • 1年財富增長1890億!鮑爾默:從微軟CEO到NBA球隊老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