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合力申辦一所高等專科學校,打造產業孵化平臺

市職業教育運營狀況不佳,部分學校招生,尤其是民辦學校不少舉步維艱。比如市技師學院、理工學校、市化工學校都招生萎縮嚴重,區職業技術學校、區職業學校等處於停辦狀態。推動校企融合創新,轉化內生機制,激活職教資源,打造孵化平臺,引導招商引資,促進產業生根,貢獻經濟發展。

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合力申辦一所高等專科學校,打造產業孵化平臺

職業教育招生難

一、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推動內生髮展機制

職業教育依然在走關門辦學老路子,單純的辦學思維,侷限了校企融合深度。目前市的職業院校談合作很難,2018年與市某職業學院洽談合作,該校校企合作負責人直接答覆,我們不與企業合作。他們定位和大型企業合作,最後都成為企業勞動力的輸送者,浪費了人力資本優勢,為別人做嫁衣的怪圈。

一方面培養職業技術人才技能不足,就業發展情況不佳,導致學生和家長不滿意,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招生難,脫離實踐的關門辦學,無法支持地方人才供給像同城旅遊這樣的大型電子商務企業,根本不缺人力資源,全國各地的大學都湧向他們,成為他們挑選畢業生狀態。

但他們依然不忘初心,依然在與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共建,目前畢業生,優秀的就可以達成2000萬元/生年銷售額,差的畢業生也可以達到年銷售額500萬元。

二、創新校企融合發展,打造產業孵化平臺

市職業教育走校企融合發展創新思路,讓職業院校成為產業孵化平臺。對於學校而言,讓在校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實踐機會,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成為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孵化平臺。對於企業而言,為企業提供低廉的勞動力支持,為企業針對性培訓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了管道,企業導師制也激發了企業在實訓過程中針對投入培訓力度,同時也大大降低了企業招生成本。

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合力申辦一所高等專科學校,打造產業孵化平臺

校企融合學技術

三、職業教育融合創新,成就職業院校和企業

具體如何推進職業教育融合創新,分享兩個具體案例:

江西泰豪動漫學院起步於電腦培訓學校,2008年成立學院,目前擁有15000名在校生,校辦企業近50家的民辦學院。成為江西一家招生熱門學院,學院老師和學生都成為創業路上的探索者。起步於學院,成就於地方產業發展重要途徑之一。

同城旅遊是蘇州的一家名片電子商務企業,老總就是蘇州大學旅遊系老師,2006年,他們沒有資本支持情況下,尋求校企合作,與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電子商務專業。企業提供在帶實訓機會,學校提供人力資源和辦公條件,最終成就了一家擁有在職員工近2萬人的上市公司。

我們帶著職業教育創新的思路回到市創業,整合不少優質企業資源,包括養老服務、電子商務、智能製造等企業,整合了幾所高校的師資資源,整合了多所國際大學留學資源,推動校企融合發展不力情況下,整合了一些資本資源。最終實現一部分學生走校企融合的培養模式,一部分學生實現國際化合作辦學的留學模式。

目前缺少學校條件支撐,雖然申辦一所職業培訓學校,但在招生信譽和口碑上有一定的侷限,希望得到市裡和區裡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扶,以便我們能在職業教育創新方面開創市特色職業教育新模式。

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合力申辦一所高等專科學校,打造產業孵化平臺

高等專科學校

四、整合現有教育資源,申辦一所職業高校

1.按申辦職業高等院校的硬性條件,整合現有教育資源

鑑於市現有校園資源閒置嚴重,引入運營團隊,盤活現有資源。初步構想整合市技師學院有面積255畝+舒州中學60畝,達到300畝辦學要求。建築面積十二萬平方米,滿足在校生5000名辦學要求。

2.按申辦職業高等院校的軟性條件,整合高校師資力量

聘請蘇州大學等高校新近退休老教師全職服務,聘請部分蘇州大學等在職老師來市兼職。通過優質師資力量的聘請,引領優質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來宜工作發展。

3.引流優質企業資源參與合作,打造職業教育創業創新孵化平臺

引入蘇州居家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和君縱達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資源,把部分產能納入校園實訓實習,實現在校生帶薪實訓,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為企業對口培養專業人才。

入校即入企,入企即取消,營造師資和在校生創業創新氛圍,打造產業鏈孵化平臺。

五、市相關人才政策支持,開創市特色職業教育新路徑

人才引進政策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支持,把職業人才培養、產業創業創新孵化、招商引智等一體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