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鬆懈 翻種銷售正當時

疫情防控不鬆懈 翻種銷售正當時

祝鴻攀(右二)正在挑選翻種的毛慈菇

2月29日,天氣晴好,蘆山縣大川鎮小河村橫山組,藥農們戴著口罩,在各自藥地裡採收、翻種藥材毛慈菇。

“疫情要防控,藥材要採收。”眼下,正值毛慈菇採收、翻種時節,小河村種植毛慈菇最多的村民祝鴻攀全家總動員,忙個不停。復工復產後,祝鴻攀在確保防護到位的情況下,請來當地5名村民幫忙採收毛慈菇,不到一個月時間,銷售毛慈菇收入達到30多萬元。

人勤春來早

產業發展成規模

大川鎮,地處蘆山縣北部山區,村民經濟來源以種植三木藥材、草本藥材為主。在眾多中藥材中,草本藥材毛慈菇採收、移栽最早,一開春就進入翻種和銷售期。

毛慈菇種植期為2年,祝鴻攀採用循環種植方法,每年春季翻種時一部分出售、一部分移栽,達到資金週轉快、發展速度快的目標。

祝鴻攀曾是一名貧困戶,2015年,他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獲得幾萬元貸款,開始發展毛慈菇產業。為了擴大種植規模,祝鴻攀還到高山地區採挖野生毛慈菇進行混種,經過幾年的發展,種植規模不斷壯大。去年,祝鴻攀銷售毛慈菇收入達到30多萬元,翻種面積40多畝,成為當地毛慈菇種植大戶。

2月初,採收、翻種毛慈菇的季節如期而至。根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不扎堆、不聚集”的要求,祝鴻攀一家全體總動員,戴著口罩上山採收、翻種毛慈菇。

做好自身防護

及時採收和銷售

祝鴻攀發展的毛慈菇,種植在距家一公里左右的高山上。2月下旬,祝鴻攀聘請了當地5名村民幫忙採收,到2月底,祝鴻攀採收毛慈菇面種17畝,通過線上銷售毛慈菇2000多公斤,銷售收入30多萬元,翻種毛慈菇15畝。

目前,祝鴻攀還有10多畝毛慈菇待採收,預計還得花上半個月時間。除留下翻種的部分外,銷售收入能達到30萬元以上。祝鴻攀預計,今年出售毛慈菇總收入可達60多萬元。

在小河村,與祝鴻攀一樣忙著採收毛慈菇的村民還有不少。村民祝富元種植毛慈菇面積6畝多,因為種植面積少,他沒有請人採收,到2月底,他已採收毛慈菇2畝,銷售收入3萬多元。

大川鎮小河村黨支部書記王建華介紹,毛慈菇種植區域在海拔1500米以上,全村種植毛慈菇面積有500畝,基本達到家家戶戶有種植。在當地種植的眾多藥材品種中,毛慈菇最先進入採收、翻種期,為不誤農事,及時採收、翻種、出售,當地黨委政府要求藥農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同時,穩妥開展毛慈菇採收、翻種工作。同時,為杜絕出現人員聚集,復工復產前,當地實行各家各戶自行採收,且必須戴口罩,確保了疫情防控和藥材採收、翻種、銷售順利進行。

王建華介紹,今年毛慈菇銷售價格創歷年新高,品質好的毛慈菇,每公斤價格達到200元左右,且供不應求。毛慈菇主要銷往浙江、安徽等地,以線上銷售為主。截至目前,小河村翻種毛慈菇300多畝,預計全村毛慈菇收入將達400萬元左右。

郭濤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彭加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