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使用的步槍經過了哪些演變?

洪良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響起了槍聲,宣告了人民子弟兵的誕生,從此,在黨的領導下,經過浴血奮戰,以“小米加步槍”的簡陋裝備,打敗了強大的對手,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由於我軍步兵槍械,大都是從對手手中收繳來的,有老套筒、漢陽造、中正式、三八式、九九式等雜七雜八的步槍,不僅長度、重量不一樣,最關鍵的是子彈口徑不一樣,嚴重影響了戰時的後勤供應,影響了部隊戰鬥力的提高。

因此,步兵最主要的槍械步槍,必須得統一口徑,成建制地裝備部隊,以替換“萬國造”步槍,制式化對奪取政權的我軍來說非常迫切。

53式步騎槍: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把正式裝備的制式步兵槍械,仿製蘇聯1944年式騎槍,國內高仿版被命名為“53年式7.62毫米步騎槍”。

據搜狗百科載,53式步騎槍,槍重3.92公斤,槍長1.02米,初速每秒820米,5發彈倉供彈,有效射程400米。

在蘇軍裝備30發彈匣供彈的AK-47自動步槍,以及10發彈倉供彈的SKS半自動步槍的背景下,蘇聯依然將落後的5發栓動步槍產能轉移到中國,事實上自引進生產線時,此槍就是落後的槍械,與上述“萬國造”5發栓動步槍沒有什麼根本區別。

56式半自動步槍:是引進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生產線仿製的,被命名為“1956年式半自動步槍”,倘若當時就引進這把10發彈倉供彈的半自動步槍就好了,可惜老大哥私心太重,先將本國落後的產能推銷出去,於是,就有了落後的5發栓動步槍,成了我軍的制式步槍。

倘若援朝時提供的不是膛線都快磨平的都參與過二戰的波波沙衝鋒槍,而是蘇軍1949年就已經普遍裝備的AK-47自動步槍,那麼我軍的戰場成績還將提高,相應地我軍的戰損就會下降,而對手的損失還將慘重,可惜歷史不能假設,但應該容我等軍迷思考。

56半成了我軍最主要的步兵槍械,且大量裝備城鎮和農村的民兵,支援了亞非拉友好國家,以其射擊精度高、動作可靠而聞名,參與了西部、北部和南部三次邊境衝突戰。

但在30發彈匣供彈的當下,10發彈倉供彈的半自動步槍,其技戰術能力依然停留在二戰G-43、SVD-40和M-1加蘭得這三把半自動步槍的水平上,因此56半在1985年開始撤裝,90年代初徹底退出現役,當然,三軍儀仗隊包括部隊禮賓用槍除外。

56式自動步槍:此槍一直到81式自動步槍服役前都稱為衝鋒槍,事實上就是一支自動步槍,發射的是7.62毫米步槍彈,而衝鋒槍發射的卻是手槍彈,步槍和衝鋒槍是有根本區別的,所以軍工誤導了國民數十年。

此槍也是引進蘇聯AK-47自動步槍的國內高仿版本,3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300米,單發精度尚可,但連發射擊時槍口跳動嚴重,從而影響了射擊精度。

AK-47由參與二戰的老兵卡拉什尼科夫設計,在犧牲一定精度的前提下,憑藉動作可靠,操控簡單,終成一代名槍,成了全球量產最高的步兵槍械,即便在當下,全球熱點衝突地區,依然可見AK-47和56式自動步槍的影子。

63式自動步槍:是國內軍工研發的第一把制式步槍,此槍的研發背景是軍方要求步兵手中有一把槍械,具有56式半自動步槍的精準,又有56式衝鋒槍猛烈的火力,同時又發揚刺刀見紅的精神,與對方展開白刃格鬥拼刺刀。

於是,就有了長度1.032米超過56式半自動步槍1.025米,彈匣20發低於56式衝鋒槍30發彈匣的63式自動步槍。

此槍援助過友好國家的軍隊,參與了實戰的考驗,外軍對帶有五星標誌的20發彈匣記憶非常深刻,認為就是一把將10發彈倉供彈改成了20發彈匣供彈的SKS步槍,將其稱為68式自動步槍,即便到當下還是這麼稱呼。

63式自動步槍,由於質量等問題,在軍中的爭議比較大,1978年時從軍隊撤裝,士兵們又重新背上了56式半自動步槍,只有正副班長才有資格配發56式衝鋒槍,導致我軍步兵班火力遠遜於對手。

因此,在南疆衝突吃了大虧,畢竟56半自動步槍10發彈倉供彈,已不適合叢林作戰,對手的人影都看不到,但子彈卻潑墨般射過來,單發瞄準射擊根本壓不住對手的火力,是戰後立刻上馬81式自動步槍,取代連發射擊時精度差的56式衝鋒槍,撤裝56式半自動步槍最主要的原因。

81式自動步槍:迄今為止,是包括許多軍迷和老兵心中永遠的“81槓”,不僅國內即便在國外,都是口碑極佳的一支自動步槍,參與了兩山輪戰,以其猛烈的火力,精準的射擊,簡單的操控,適合惡劣的戰場環境,從而在軍中名聲鵲起。

在小口徑自動步槍大行其道的當下,我軍依然保有81式自動步槍,並未徹底退役,除了要繼續消耗大量庫存的7.62毫米子彈以外,小口徑步槍的存速性差,遠距離內的殺傷力,不如中間威力步槍彈,也是我軍保留81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畢竟全球步兵槍械流行小口徑了,81式是把過渡槍械,研發時間比較短,忽視了結構的先進性,幾乎沒有採用什麼新工藝和新材料,觀瞄鏡都沒有,但似乎並不影響81式成為我軍的一把名槍。

95式自動步槍:我軍步入小口徑的第一把制式槍械,口徑在美歐5.56、蘇俄5.45以外,獨闢蹊徑地搞了個5.8毫米,立項時軍方的意思是不能讓侵略我國的他國軍隊搞到我軍的彈藥,思維依然停留在陷敵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大陸軍天下無敵舊的戰爭模式之中。

實話實說,這是我軍歷史上裝備的爭議最大的一把步兵槍械,關於無託步槍究竟好於不好,其實,已經不用爭議了,因為相信2019年國慶大閱兵中,一定會看到我軍迴歸傳統有託的新型步槍,此其一。

其二,隨著法國軍隊徹底淘汰數十萬把瑪斯無託步槍,採購了數十萬把HK-416有託步槍;英軍也採購了部分M-4A1卡賓槍和HK-416有託自動步槍,逐步取代本國軍隊L-85A2無託步槍,對跟風無託步槍的國家絕對不是個好消息。

其他,87式自動步槍,只是將81式的7.62毫米口徑換成了5.8毫米而已,僅裝備了空軍空降兵部隊,以及不多的幾個軍區試裝,但很快就撤裝了,所以談不上是我軍的制式裝備,在此就不再展開了。

至於03式5.8毫米自動步槍,儘管採用的是有託結構,但其射程包括精度竟然在95式無託步槍之下,且在軍中裝備數量不多,此槍實在是有愧軍迷的期望,都21世紀了還研發這種了無新意連戰術導軌都無法安裝的槍械,真是讓軍迷無語,所以個人對此槍點到為止,不再單獨詳細介紹和點評了。

因為對槍械的愛好,所以撰寫此文時,融入了作為軍迷個人的一點想法,不知不覺篇幅就長了,謝謝各位的拜閱,同時也請技術部門審核放行。


國平軍史


建國之初,解放軍使用的步槍很雜,不過其中主要是日製三八式步槍、中正式步槍等這些步槍。而出於統一裝備,減輕後勤負擔的考慮,當時我軍首先考慮的是換裝蘇械。

當時又逢朝鮮戰爭爆發,我國需要很多武器裝備。於是就先從蘇聯購買了很多武器,其中就有莫辛納幹步槍,這款步槍成為了我軍當時的制式武器,將此前裝備的很多雜式武器換裝了下來。

不過莫辛納甘步槍服役的時間也不長,很快被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取代。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使我軍中服役時間較長的武器之一,在中印戰爭中幫助我軍取得了火力優勢。同時其性能優秀,射擊精度好,可靠性高,很受官兵喜愛。

後來世界範圍內自動步槍開始成為主流,我軍也開始了改進的步伐。研製出了八一式自動步槍,80年代開始換裝部隊使用。81式步槍,外觀上類似著名的AK系列步槍,但是內部結構是有很大不同的。而八一式步槍,由於堅固可靠,外型優美,也是很多老兵的最愛。

此後就是進入小口徑時代的95式突擊步槍了。95式步槍使用的是無託設計,1997年開始裝備部隊,如今已經基本取代了八一式步槍。95式步槍也經過改進,衍生出了95-1式,取消了小握把等設計。同時也有03式步槍裝備我軍使用,但是數量相對較少。


用戶5770541302


新中國建立初期,人民解放軍裝備的槍械種類仍然比較多,為了使槍械制式化,新中國得到了了蘇聯的莫辛納甘M1944型卡賓槍的技術資料,中國仿製後命名為53式步騎槍,該步槍於1954年裝備部隊。



56式半自動步槍的原型是蘇聯西蒙諾夫的DKS45半自動步槍,在蘇聯顧問的指導下,新中國於1956年仿製成功。因此,命名為1956年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該半自動步槍與56式衝鋒槍、56式班用機槍一起成為解放軍的班組武器。


當時部隊需要一款精度較好、拼刺刀性能良好的自動步槍,並於1963年完成設計定型命名為1963年式7.62毫米自動步槍。該步槍於1963年投入生產並裝備部隊,得到了部隊的好評。後來某些原因,使得63式步槍的質量難以保證,在使用的過程中屢屢出現問題。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大量裝備的仍然是56式半自動步槍(正副班長使用56式衝鋒槍)。在戰爭中,解放軍裝備的56式步槍火力不足。1979年正式開始研製新槍,80年試驗。作為一款“過渡性”的步槍,於1981年設計定型,新式步槍被命名為1981年式7.62毫米步槍。



隨著小口徑步槍和無槍托步槍熱,我國在87式5.8毫米步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了95式5.8毫米無槍托步槍。美俄都使用有槍托步槍,我國又設計出了一支全新的摺疊託步槍QBZ03式5.8毫米自動步槍。




歷史軍魂


對於這個問題,這裡擇其要者幫大家做一個簡單的梳理,歡迎方家指教。

53式

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和蘇聯的關係非常好,人稱“蜜月期”。老大哥把一些槍械的技術資料出售給了中國。在經過一系列試用、調試與改裝後,主要有以下幾種,1954年開始配發列裝至各個部隊。

步槍是53式騎步槍,是蘇聯莫辛納甘步槍的仿製品。

衝鋒槍則是54式衝鋒槍,仿製的蘇聯波波沙衝鋒槍,雷鋒那張著名的照片裡拿的就是54式衝鋒槍。

53式輕機槍俗稱“轉盤槍”,仿製的蘇聯DPM輕機槍,轉盤裡可以裝彈47發。

56式

過了沒幾年,在蘇聯老大哥的幫助下,我國軍隊的輕武器又進行了一次升級改造,這就是很著名的56式槍族。

56式半自動步槍,是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的仿製品。

著名的AK-47突擊步槍,是當時是蘇軍列裝不久的新式輕武器。在蘇聯專家指導下,中國很快仿製成功AK-47突擊步槍,1956年設計定型,命名為1956年式7.62毫米衝鋒槍,1958年開始裝備部隊。

1956年式7.62毫米班用機槍是我軍第一代制式班用機槍,是蘇聯RPD輕機槍的仿製品,於1956年生產定型,簡稱56式班用機槍。

56式槍族,在此後近40年裡一直是中國軍隊步兵班的支柱武器。

81式

1977年開始,中國輕武器研究機構和有關工廠就開始集中力量研製班用自動武器,仍採用1956式7.62毫米x 39毫米鋼芯槍彈。總設計師是著名槍械專家王志軍。

由於在1978年就已經明確將來會採用5.8毫米的小口徑自動步槍,81式槍族只是作為一種過渡型武器。但是實戰證明,81式槍族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武器。1986年5月,81式槍族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不過,81式槍族外觀造型與AK系列槍雷同,被國外稱為81式AK。

81式為木質固定式槍托,81-1式為金屬摺疊式槍托。

95式

為了跟上世界槍械發展小口徑的潮流。1971年,我軍方開始組織小口徑步槍的研製。1990年,時任中國輕武器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的朵英賢,被任命為新一代5.8毫米班用槍族系統的總設計師。

1995年完成設計定型,全新的5.8毫米口徑槍族系統問世,並一次性通過了國家靶場的試驗,被命名為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該槍於1997年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和特種兵部隊的配用武器首次亮相,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及武警部隊第一種大規模列裝的小口徑自動步槍。

03式

95式自動步槍服役後,也暴露出一些缺點。無託有輕便的好處,但實戰歷練最多的美軍一直使用有託步槍。95式步槍採用彈匣在後、握把在前的結構,許多中國士兵也不習慣。

2003年12月,一種新型有託步槍設計定型,命名為03式自動步槍。03式5.8毫米自動步槍作為我國最新研製的單兵作戰武器,機構動作可靠,適應性強,射擊精度高,威力大,全槍的體積和重量也控制得相當好,代表了我國21世紀初槍械設計製造的水平。

03式步槍出現後,對於中國軍隊輕武器的選擇展開了討論,最終的決定是:兩種5.8毫米步槍配備不同兵種,95式步槍主要配備海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士兵,03式步槍則主要配備陸軍士兵。


洪良


我是曉槍老王,很高興為你回答。


我想,把衝鋒槍、步槍、輕機槍放在一塊回答,思路會更明確一點。


建國初期

建國初期,百廢俱興,什麼都是寶貝,根據蘇聯的技術支持,我們仿製了一系列槍械。

比如我們仿製了Ppsh41衝鋒槍,即1950式,如下圖。

在4年後,我們又仿製了PPS43,即54式,如下圖。

1953年,我們仿製了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和DPM輕機槍,即我們的53式步騎槍和53式輕機槍。

客觀而言,我們仿製的這一批槍械,都是蘇聯當時的淘汰貨,仿製即落伍了。


三個56式

於是,在1956年,我們又組織了一輪仿製,仿製了蘇聯的SKS半自動步槍、AK47突擊步槍和RPD輕機槍,仿製結果就是我們的56半、56衝、56班。

56半,如下圖。

56衝,其實它不是衝鋒槍,如下圖。

56班,如下圖。


平心而論,這一代三個56式,三者通用子彈,技術指標也出類拔萃,是當時頗為先進的一代槍械。

在1963年,我們試圖把56半和56衝“合二為一”,搞“步衝合一”,推出了63式,如下圖,

但作為建國後設計的第一款步槍,我們經驗不足,再加上文革影響,63式惡評如潮,被匆匆撤裝。


81式時代

63式失敗了,但63式的理念卻是正確的。在中越戰爭中,我們發現精度更好的56半不堪大用,而火力兇猛的56衝明顯更適合現代戰爭。在56式衝鋒槍基礎上,我們魔改推出了81式槍族。

81式自動步槍扛起了“步衝合一”的大旗,替代了56半和56半,如下圖。

而81式輕機槍則在槍族化的思想下,取代了56式班用機槍,如下圖。

相比於56式三支槍,槍族化的81式家族不僅子彈通用,81式步槍和輕機槍,大部分零部件也通用,這無疑是進步,並且進步巨大。


但遺憾的是,我們進步大,外國同行進步更大,1977年,AUG就裝備部隊了(如下圖),我們的81式在1982年才裝備部隊,相形見絀啊。


87式與95式

此後,我們的小口徑步槍開始加快研發,87式是小口徑版本的81式自動步槍,是小口徑槍彈的試驗摸索槍,如下圖。

但總體而言,87式不太成功。


在87式之後,就是我們大名鼎鼎的95式槍族了,95式槍族有三支槍。

95式短步槍,如下圖。

95式自動步槍,如下圖。

95式輕機槍,如下圖。

95式採用了無託佈局,相比於81式槍族,在重量更輕、長度更短的前提上,槍管長度大大增加,射擊精度大幅度提高。


當然,87方案經歷“魔改”後,以03式步槍的面貌登錄,如下圖。

95-1式與新一代

2010年,我們根據部隊的反饋意見,推出了95-1式槍族,也是三款槍。

95-1式短步槍,如下圖。

95-1式自動步槍,如下圖。

95-1式輕機槍,如下圖。


此外,據官方說法,我們的新一代小口徑槍族,將於今年國慶閱兵亮相,大家拭目以待吧。


我是曉槍老王,辛苦碼字不容易,中間網頁卡死,草稿都卡沒了o(╥﹏╥)o,大家覺得文章可以,還請點個贊同支持一下。


特別懂槍的隔壁老王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八月一日誕生,歷經二十二年武裝鬥爭為了新中國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建國後人民軍隊的正規化建設逐漸走上正軌。
今天,我就來大致總結一下解放軍那些年所使用過的步槍,其他的輕機重機暫且不說。在建國初期,就四大野戰軍主力部隊來說,他們所使用的步槍主要以日式和美式步槍為主,可能四野會有部分的蘇式步槍,但數量應該不會太大。

一,首推小日本三八大蓋,雖然到後期可能部分部隊撤裝。但仍有必要說一下這款槍,這槍是一在我看來思想上及為矛盾的槍,這槍在小日本手裡那是助紂為虐,在中國人手裡伸張正義。驅逐了小日本又為解放戰爭,出了力。

三八大蓋,全名,三八式步槍,脫胎於毛瑟,因明治三十八年定型,所以為三八式步槍,大蓋是因為槍機上的防塵蓋。口徑6.5毫米,槍長1275毫米加上刺刀更長,讓小日本白刃戰更加有優勢。初速比較高,所以一般為貫穿傷,停滯作用差的基本沒有,除非在穿過兩人後。
二、中正式,中正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和三八大蓋一個家,中正式為德國原版圖紙,最早在鞏縣兵工廠製造,用以取代漢陽造,又稱二四式,口徑7.92毫米,槍長1110毫米,跟三八大蓋比略佔下風。威力上來說近戰比小日本的威力大的多,彌補了精準度上的不足。


三,
m3黃油槍,司登式,解放戰爭中美國的軍援,各種存貨的抖露,讓戰場上成了萬國造的表演場。

m3口徑11.43毫米,射速450米有效射程200米,是比較管用的壓制性武器。


司登口徑9毫米,射速550米有效射程200米,與m3一樣同屬於概略壓制性,
以上大致說完了開國大典中的萬國造,在朝鮮戰爭中,我國向蘇聯購買了三十多個師的裝備,這些蘇聯倒爺也不是很地道,給的都是老槍庫存貨。主要是莫辛納幹步槍,也就是張桃方使用的那種。這槍就暫且不說,放到後面。

朝鮮戰爭後,我軍後勤正規化建設走上了新的道路,因為在朝鮮戰爭中那愁人的五花八門的口徑,讓無數的後勤人員懷疑人生。開始了槍族化發展,把三八大蓋等等一系列的美系日系逐漸退役給了二線部隊或者民兵。

在這個時候53式便應運而生,53式步騎槍是解放軍第一把制式步槍,口徑的統一也是軍隊正規化的一種體現。53式是莫辛納乾的中國版本,口徑7.62,有效射程400米,
從五三式以後解放軍的步槍發展逐漸開始向引進仿製自主研發這條路上靠攏,雖然自主研發開始的比較晚,但前期的引進仿製打下了堅實基礎。五三式後催生了五六式半自動步槍
五六式十發的彈倉容量,又帶來了


六三式,因為加工上的不嚴謹,雖然後來撤裝,但畢竟是自主研製邁出的第一步。
邊境戰爭的爆發,彌補火力上的不足又帶來了八一式自動步槍。

世界小口徑之風又催生出了九五式自動步槍,當然九五式的爸爸八七式步槍也不能忘了。雖然沒有列裝部隊。


九五的一些侷限性,和特殊兵種部隊的需要又派生出了03式自動步槍

時代在發展又一次在5.8毫米槍族的基礎上脫胎出了05式也叫戰略步槍。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可能以後的槍支會脫離火藥發射。但一代又一代的步槍見證著一支軍隊的發展,集中體現了作戰方式,作戰思想的轉變。所以步槍可以說是步兵的靈魂。


i騎豬去西藏


解放前我國步槍來源比較雜,有繳獲日本的繳獲國民黨美軍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軍隊的兵工廠積累了一些輕武器技術和人才,建國後中國也是逐步從仿製到自主研發的過程自行生產裝備的制式槍支如下:53式步槍(仿莫辛納甘馬槍版),53式衝鋒槍(仿波波莎),56半(仿蘇)、56衝(仿AK)、63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95式自動步槍。其中56式半自動和81式是最經典的步槍,尤其是56式步槍經過戰場的檢驗完全能適應各種惡劣複雜環境穩定性極高


嚮往平凡21


解放後,中國自行生產裝備的制式槍支如下:53式步槍(防莫辛納甘馬槍版),53式衝鋒槍(防波波莎),56半(防蘇)、56衝(防AK)、63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95式自動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