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李清照像《紅樓夢》裡的誰?

她叫楊小颯


                                                                                             

這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更沒有相同的兩個人。但是,仔細對比來,李清照真的和紅樓夢裡的史湘雲很像,她們有神似的情感歷程。詩詞之雅,融入的生活風習,神韻,如刻一模版,如果讀過李清照的詩詞文章,總結完整立體的印象,然後再去讀一讀《紅樓夢》,讀一讀史湘雲的故事,經歷過的命運歷程是那麼的靠近 ,但也詞同曲異,各有精妙,相比其相互之間,可稍稍彌補缺憾。


一廉闕闕情


李清照是宋朝最有才華的女子,她出身士宦家庭,父親是進士,任禮部員外郎。

李清照幼時生活條件優越,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李清照是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到了婚齡,他嫁給了吏部侍郎的兒子趙明誠。

李清照的前半生和《紅樓夢》裡所有的女孩子都一樣,過著奢侈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那麼她具體像誰呢?

李清照的前半生像林黛玉。

林黛玉的父親是探花,蘭臺寺大夫。李清照和林黛玉一樣是官宦之後。

李清照和林黛玉一樣有詩才。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與林黛玉的“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有異曲同工之妙。

林黛玉少年夭折,她的一生是李清照的前半生。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像薛寶釵。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的生活顛沛流離,後來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她與薛寶釵的寡居生活類似。

寶玉出家,賈府敗落。薛寶釵的生活應該非常清苦,孤寂。

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現了李清照對北宋將領的失望。

薛寶釵的“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也諷刺了朝廷裡那些橫行霸道的貪官汙吏。

李清照是釵黛合一,她的才華,胸襟兼具釵黛的優點。


潤楊的紅樓筆記


雖然這個問題有點怪,還是想說一下自習的看法。我認為不管從李清照的才華,還是從李清照的生活來看,很難在《紅樓夢》中找到和她合適的人來。

李清照她就是李清照,綜合對比來看,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不像《紅樓夢》書裡的任何一個人物。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士大夫的家庭。“靖康之變”後,北宋朝廷崩潰,受此影響,李清照開始過著顛沛流離的艱苦生活。

李清照生活在前期比較安穩生活時期,她的詩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生活和思想的真實感情,題材大多寫自然風光、及相思情感。

但在她後期顛沛流離生日過程中,她此時所作詩詞主要是抒發舊時的傷感之情。雖然如此,但是李清照並未消沉,她很快就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轉而把眼光和注意力放在對國家大事的關心上。

可以說詩人李清照開創了我國曆史上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從李清照的身上我們就能感她對封建社會制度的抗爭力度。


D東哥


李清照像《紅樓夢》裡的誰,眾說紛紜。有的說像黛玉,有的說像探春,有的卻說像李紈,李清照像黛玉的佔據多數。也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就如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利波特。

紅樓夢稱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女子按金陵十二釵劃分為正冊、副冊、又副冊。

若是說李清照像《紅樓夢》裡的誰,我想說都有。其實,我個人覺得李清照更像薛寶釵。

其一

薛寶釵雖出生於商人之家,但薛家卻是金陵城四大家族之一,祖上為紫薇舍人,讀書人。薛寶釵為什麼會進京?一說是因為薛蟠殺了人,暫避風頭;一說是寶釵選秀。事實上,選秀只是一塊遮羞布,真正的目的是入住賈府。且不說薛寶釵進京的真正目的,若是選秀成功,成為公主侍讀,可以想見薛寶釵的才華也是不低的。

薛寶釵的《臨江仙·柳絮》也可看出其才情。

薛寶釵一句“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寫錯了與時代不符的氣息。看似女兒心腸的薛寶釵,實則內裡則剛。從這點看,李清照和薛寶釵確是有共同之處。

其二

薛寶釵的命運與李清照有相似之處。薛寶釵最終成為榮國府的寶二奶奶,卻也難逃晚年孤苦的命運,看似風光,實則寂寞,而李清照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改嫁過,但不曾幸福過。

《紅樓夢》一書中,以寶玉出家作為終結,但不難想象薛寶釵的結局,薛寶釵有可能苦守著榮國府,也有可能改嫁……,但是不幸福確是註定的。

薛寶釵是曹老虛構出來的人物,李清照確是真實存在之人,若說兩者之間的聯繫,不過是才女和苦命的交織體。


A麥芃芃呀


《紅樓夢》中的幾位才女,例如林黛玉、探春、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李清照的影子,曹公給黛玉的判詞是“堪憐詠絮才”,就是說黛玉有王羲之兒媳謝道韞的才情,謝道韞少年時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令“詠絮”成為稱頌才女的專用詞,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黛玉也有詠絮之才,所以,黛玉身上有李清照的影子!還有就是兩人都有好強之心,無論鬥茶,還是博弈,都是戰無不勝,李清照作詞更是慣用險韻,絕不屈於人後,“此花不與群花比,自是花中第一流”,說得就是不甘人後的生活態度,黛玉也有一顆好強的心,紅香圃行酒令,史湘雲限了一個非尋常的,如此難事,卻是黛玉最感興趣的,當即說若湘雲多喝一盅,就替她說,隨之口若懸河直把眾人又壓倒了一次,總之,黛玉與李清照非常神似!探春與李清照一樣,都有著壓倒鬚眉的氣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形容二人最貼切!史湘雲的酒意詩情,也是李清照身上最為吸引人的特質!所以,若是問李清照像紅樓夢裡的誰,那麼就是紅樓夢中眾才女的綜合體!


天籟之音琳妹妹


我覺得李清照並不是只像《紅樓夢》中的某一個女子,而應該是林黛玉和賈探春的的綜合。李清照的詠絮之才好比林黛玉,家國情懷好比賈探春。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靖康之變”後,北宋朝廷崩潰,李清照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李清照在前期安穩生活,所作詩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後期顛沛流離過程中,所作詩詞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並未消沉,她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後,把眼光投到對國家大事的關注上。

李清照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從李清照的身上能感受到封建社會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覺醒。

1.和黛玉相比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出了名的才女,“葬花吟”“題帕三絕”“桃花行”等詩詞都讓人歎服,但其多愁善感,詩詞多表達傷時悼亡等悲觀情緒,體現的都是閨中女兒的無處解憂愁之感;林黛玉敏感於外界變化對自己情感上的影響,多悲觀消極。

從這個角度來看,林黛玉和前期安穩生活中的李清照比較相似。

2.和探春相比

賈探春雖然才華不及林黛玉,但是她與封建勢力的抗爭精神確是紅樓女兒眾所不及的。探春有理想、有抱負,希望能挽救封建大家庭於水火之中。而李清照,後期詩詞中多有表達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充滿了關念故國的情懷。賈探春和李清照雖然都是女子,但是她們的理想、抱負毫不輸於男子。

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業來,那時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我亂說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賈探春和後期顛沛流離中的李清照比較相似。


綜上所述,李清照兼有黛玉與探春的特點,是她們的綜合體。


玉生侃紅樓


我覺得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她不像紅樓中的任何一個女子。也可以說,曹雪芹寫紅樓時,應該沒有想過以李清照為摹本。

看了很多人的意見,都說李清照最像林黛玉,我倒覺得,史湘雲、探春等或許還有些許因子像。恰恰林黛玉身上沒有一點兒李清照的氣質。

首先,她倆生活經歷不一樣,作品風格大相徑庭。李清照家庭優渥,父母雙全,與趙明誠門當戶對,交往氣氛也相對自由和諧。前期的很多詩詞洋溢著少女的天真爛漫,如“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和羞走,卻把青梅嗅”等,和丈夫成婚後,賭書潑茶,更是看得見的快樂,就是一些幽怨的思念,也是甜蜜的傾訴。如“人比黃花瘦”。但林黛玉從小就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一直是熱鬧中一個極為孤獨的存在,雖然與賈寶玉有隱約情愫,但是無根無據,無依無靠,所以她的作品始終瀰漫著無以排解的悽迷和哀傷,那不是因為誰,而是內心深處一片凝重的陰暗。所以就作品風格來看,她和李清照並無可比性。

其次,她倆思想性格不一樣,對人生的掌控能力也高下立見。李清照性格里大膽潑辣穩重剛強,既有獨立擔當的能力,又有委婉周旋的技巧。所以,當丈夫離世後,她在漂泊中依然能獨立走完自己的人生。她在遭受奸商張汝舟的騙婚之後,依然能奮起反擊,置他於囚籠。而縱觀林黛玉,她的性格就是多心敏感細膩抑鬱,她有一張尖利的嘴,但心中又直率得藏不住事,所以耍小脾氣,讓人覺得不好接近。在與寶玉的情感糾葛中,雖然他們沒有抗爭的條件,但黛玉就連積極抗爭的心裡準備都不曾有。所以,當聽到寶玉婚配的消息,她除了焚燬稿子,讓自己絕望地離世外,沒有一點策略和措施。

第三,她倆身體素質不一樣,整體命運無可比擬。李清照應該是比較健康的,從她“獨上蘭舟”,“蕩罷鞦韆”等可以看出來,哪怕是後來南渡的作品,也是愁多病少,可見,健康的身體是支撐她堅持的勇氣,而這些,林黛玉都不具備,就像紅樓夢裡下人說的話、吹一口氣,便吹倒了林姑娘。太柔弱了。

所以,我覺得林黛玉和李清照是完全兩個世界的人。


林樰熳倚樓看江湖


《紅樓夢》中人哪個配比李清照?

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一代宗師。

少年時和趙明誠結褵,夫妻相得,詩詞唱和,且對金石有研究,著有《金石錄》。

在小別離時,夫妻唱和時,一句"人比黃花瘦",趙明誠填了幾闕詞,終承認不敵收場。

遼兵犯境,南宋君臣不敵南遷。李清照對他們的不抵抗行為,發出了遣責"至今憶項羽,不肯過江東"。

在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改嫁後,發現後夫是為了貪圖她的財產,立即告官要求和離,並獲勝訴。

這樣一個詩詞宗師,在事情的決斷中不輸男子。

為中國文學留下了絕代好詞,不論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還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都不是大觀園中的千金們所不能比擬的。


旁觀者嵐


從性格上來說,我覺得李清照和《紅樓夢》裡的探春相似。

一、少女時都天真活潑

李清照《點絳唇》中描寫的女孩,“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把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我總以為,詞中這個可愛的女孩就是李清照自己,出身於開明的官宦之家,從小就才氣逼人的李清照少女時代性情是清新脫俗、爛漫豪放的。而《紅樓夢》中探春也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在第二十七回中,她攢了錢讓寶玉到外面幫她買東西。原文是這樣寫的:

探春又笑道:“這幾個月,我又攢下有十來吊錢了,你還拿了去,明兒出門逛去的時侯,或是好字畫,好輕巧頑意兒,替我帶些來。”......怎麼象你上回買的那柳枝兒編的小籃子,整竹子根摳的香盒兒,膠泥垛的風爐兒,這就好了.我喜歡的什麼似的,......你揀那樸而不俗,直而不拙者,這些東西,你多多的替我帶了來。從探春喜歡的這些東西上可以看出,年少的探春也是一個清新爛漫的女孩兒。

二,李清照和探春都嫉惡如仇

李清照南渡嫁給張汝舟之後,不久這個男人就露出了他的猙獰面目,為了私吞她那些珍貴的藏書,對李清照進行了喪心病狂的折磨。李清照明知按照宋朝律法,妻子揭發丈夫提出離婚要判兩年監禁,為了重獲自由她不惜以坐牢為代價,可見李清照是多麼得嫉惡如仇。再看看探春,眼看著自家抄家,她沒有坐視不管,而是以自己最堅決的方式給與了還擊。她命丫鬟們秉燭開門等待,直斥“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也有,搜我可以,要搜我的丫頭卻不可能,我原比眾人歹毒......你們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說我違背了太太,該怎麼處置,我去自領,”還給那個直接挑撥離間的婆子王善保家的一記響亮的耳光。勇敢正直的探春,不但不向惡勢力低頭,還義正辭嚴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在這一段中,探春的嫉惡如仇被描寫得淋漓盡致。

三. 李清照和探春都有家國情懷

李清照的那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氣勢雄偉,讀來令人蕩氣迴腸,愧煞世上多少男子漢。而生活在深宅大院裡的探春,雖然基本上沒有和外界接觸的機會,但是僅僅是到奴才賴大家去了一趟,就學到了別人家先進的管理方法,一個足不出戶的侯門小姐能有這樣的見識確實應讓人刮目相看。她自己也說過,“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立出一番事業來,那時自有一番道理。”李清照的遭遇讓她明白“國破家亡,有國才有家”,探春的身份讓她知道“家和萬事興”,因此她們都是具有家國情懷的女子。

所以,要說李清照像《紅樓夢》裡的哪位女子,我認為非探春莫屬。


石徑斜


若論才華林黛玉不輸李清照,只可惜壽命太短,還沒盡展才華,人已早夭。看她寫的《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必耕織忙。

也可以說是能流傳千古的名篇吧。還有《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桃花行》《題帕三絕》那一首都可以和李清照的詩相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