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派是從何而來?孔子為什麼會成為“萬世師表”的儒家思想創始人?

Rockan1974


首先,儒家學派這個詞並不是孔子發明的提出的,不是孔子哪天一高興突然宣佈“啊,我今天高興,我要創立個學派,叫儒家學派”不是啊,不是這樣的,這個詞是漢代開始至以後,後人對孔子提出的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的一種稱呼。

其次,為什麼他是創始人?廢話,這些思想是他提出的,他不是創始人誰是創始人。

中國文化可以說是以儒學為主體的文化,並且是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文化。

而儒學又是以孔子思想為主體。孔子的思想:

在政治上,以'仁'和'禮'為核心,治國上他主張'為政以德'。

在經濟上,主張'見利思義'和'富民'思想。

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認為任何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在美學上,以'美'和'善'為核心,主張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


吉人無咎


儒家學派從何而來?是由孔子首創,在他弟子和再傳弟子,根據孔子生前與弟子之間的相互提問和言論,以及他的思想內容,編寫出《論語》,《大學》,《中庸》,《詩》、《書》、《禮》、《易》、《樂》、《春秋》,儒家學派正式形成,並有其重大的影響而廣為流傳。後來孟子在孔子的基礎上,把儒家更進一步地更新和發展。孟子的《孟子》並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文化重要經典,從此儒家學派更加發揚光大,走向當時社會的各個領域,並流傳兩千多年,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

孔子為什麼會成為“萬世師表”的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是舉世公認的“萬世師表”,但並不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只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是在自己所學到的儒家思想之後,創立了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一部份。真正的儒家思想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再傳弟子,後來的孟子,以及歷朝歷代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凝聚而成。

在孔子之前的黃帝時代,就有著儒家思想的初形。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他的部落之內,讓百姓實施農耕生產,安居樂業。為民眾親力親為,廣施仁政,初現出儒家思想的萌芽。在黃帝之後的堯,舜,禹,更是以民為本,以德服人,社會穩定而有序地發展。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夏、商、周,三朝聖賢君王,將人類的文明推向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各種思想文化基本形成。尤其是周公的以德從政,以仁得民心,以禮治天下,讓西周的政治,文化,經濟,農業各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繁榮,大發展。儒家思想的“仁”和“德”,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得到了普遍的崇尚和提倡。

春秋末期,天下大亂,孔子致力於“克己復禮”,以恢復周禮達到天下大治。與此同時,他將前人各種所形成所積累的儒家思想,將那些零碎片的內容,進行全面的蒐集和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創造性地吸收和更新,形成了他獨有的思想體系。在諸子百家中,獨樹一幟,標新立異。

在當時的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折時期,孔子根據自已的思想,結合當時社會的國情,在各個方面作出了精闢的論述。既是民眾的修身齊家,又是政治上的治國安幫平天下。從而開創出他的儒家學派,也讓他的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和世界歷史兩千多年。





朱八戒CC


儒家的名稱是逐漸演化而來的。

孔子帶著一群和他一樣異想天開的弟子周遊列國,推銷克己復禮的理論,卻沒有一個國君理睬。可窮困潦倒的一群落莫書生要生活啊,怎麼辦?於是他們沿途擺地攤,吹噓自己的理論可以建立清平社會,解決社會一切矛盾,也忽悠到一些錢,勉強支撐到回到魯國。

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們繼續擺地攤,但收入太低,而且講的內容太少,聽了一次的人就不再來了。於是他合計,整理出了《論語》等書藉,變成賣書的了。

可這種書太抽象,有文化的人都沒興趣看。於是,他們又想出一招,開辦系列培訓班,高價招收學員。他們很清楚這是一套適合地主、官僚、權貴等上等人對付老百姓的學問,是迷魂湯學問。而且他們也真需要,於是打出的招牌是:滿足您的需要,管理好下人的學問!一下子爆棚,大火。

但是,培訓班越開越多,開始向中原發展,出現了各種廣告詞,非常混亂。為了統一學派,形成聲勢,於是所有辦班的人開會,統一了只用”人需”,合為一個字”儒”。儒家學派由此得名。


秋宜聲


任何一種思想或者學派,從來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種思想學派必然有自己的發源地。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同時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軸心時期,產生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在這個時期,產生的哲學學派,到現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特別在那個時期產生的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在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中,儒家和道家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儒家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而道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明或暗地成為影響社會文化結構的思想,成為中國人文化心理的另外一個側面。

但是,如果我們探究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本源的話,我們會問,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到底從哪兒來?他是孔子和老子一夜之間就想出來的,就能夠創造出來的嗎?

完全不是!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其實他的本源都是來自於周易。這本書是中國思想史的源頭,他不是專業的算命的書,而是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頭,是群經之源。

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儒家思想的源頭。

在孔子之前,其實有更為原始的儒家,他的創始人是周公。周公在輔佐文王武王建立周朝之後,在天人關係、社會秩序上有了更新的哲學思考。在天人關係上,周公和周朝的統治者認識到,天命與人命的關係,天並非是一切的主宰,真正起作用的是人,是人的努力和道德。在社會秩序的再造上,周公建立了一系列的規範,這個規範叫禮樂,也叫周禮,包含了孝悌之道等。第三,以血緣關係為主要維繫手段的宗法制度,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根源所在。

孔子在恢復周禮夢想的影響下,建立了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仁者愛人的思想。這個思想被稱為儒家思想,而孔子本人也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在孔子生前,孔子一點也風光,相反還很慘,政治理想屢屢碰壁,還被人稱之為惶惶不可終日的喪家之犬。

在孔子去世以後的很多年中,特別是在西漢董仲舒倡議的獨尊儒術的運動中,孔子的地位逐漸升高,最終成為至聖先師,成為萬世師表,成為儒家學派中至高無上的聖人。那麼,在孔子成為聖人的過程中,有哪些人起了重要的作用呢?

首先是他的弟子子貢。子貢是孔子的弟子中最有能力、最有財力、最雄辯的弟子,他在孔子成為聖人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逢人就講,說孔子是聖人,孔子很謙虛,說自己不是聖人,但子貢說,孔子學而不厭是智,誨人不倦是仁,仁且智就是聖人 ,孔子這不就是聖人了嗎?

第二個是孟子。孟子是孔子的超級粉絲,在抬高孔子身價方面不遺餘力,在孔子成為聖人的過程中,孟子的貢獻最為重大。孔子把聖人的標準抬得抬高,認為必須是做過君主的人,又有崇高的道德修養,才能成為聖人。這樣的話,符合條件的也只有堯舜禹等人。但孟子說這樣太嚴格,那些沒有做過的人也可以,比如伊尹、伯夷、叔齊、柳下惠等人,孔子也可以成為聖人,不僅是聖人,還是古今以來最厲害的聖人,是聖人的集大成者。

第三個人是董仲舒,他建議漢武帝去祭祀孔子,建議推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進言“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獲得漢武帝的採納,儒家學說從此上升為官方的意識形態,孔子也由此得到空前的尊崇。

在這之後,孔子的封號、頭銜也多起來了!

西漢漢平帝下詔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北魏孝文帝諡孔子為“文聖尼父”。

唐初,立孔子廟堂於國學,以宣父孔子為“先聖”。唐玄宗時,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封孔子後裔為“文宣公”。

宋真宗加諡孔子為“玄聖文宣王”,後又改諡為“至聖文宣王”。宋仁宗封孔子後嗣為“衍聖公”——這個封號一直沿襲到民國,至七十七代“衍聖公”孔德成為止。

這就是孔子成聖的過程。

另外,孔子創立的仁學思想,大同世界的理想,他所創造的君子人格,他所主張的仁義禮智等價值觀,和他的中庸之道德哲學思想,在經過孟子等人的發揚光大之後,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這也就確立了孔子作為儒家學派創始人的崇高地位。


好玩的國學


儒家秦之前並不被人認可,到了西漢董仲舒推茬給漢武帝,灌輸″天人合一",皇權神授,皇帝是天老爺的兒子,是萬物主宰的獨裁思想?被漢武帝採納,並派董仲舒成立一個寵大的造假"秘書"寫作團隊,杜撰孔子儒家著作,並立其思想為國策,從此儒家成為主流?

儒家獨裁,愚民思想的建立初始,就應合了統治階級的胃口,如獲至寶?受到了統治階級的極力推捧,為其獨裁以"禮"殺人,誅異己,掃清障礙,為愚民,疲民起到了洗腦的強力功效?

歷代統治階級,為更好的奴化民眾,為其統治服務,荒涎無恥的追封統治階級的代言人,儒家的孔子為″聖人",又被封為奴化民眾的"萬代師表"?這是中華民族災難的開始和延續,,,


鑫挺83563181


孔子所提倡的道義理性,是象徵人類最早見識到基於道德觀念成為人類行為的重要性和永恆性。而且人生的道德始終是支配人們人生的生命力量和永恆的精神性的意義和價值。而不是人們滿足世上一切客觀所存在的物慾,來支配人們無知滿足人性的放縱私慾的無止境的膨脹和貪婪。於是這種思想成為古封建的等級森嚴的禮制和封建農耕時代的所相應產生出來的道德基礎,而所存在有限性的價值和意義。於是這種不完全的道德觀念始終不能培養出能出人頭地的哲學思想和人類優良的品質。於是始終作為一種虛偽的道德的假說。因而不具備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理性力量。不過作為中國幾千年的知識分子的功利主義的所謂萬般皆下品,唯一讀書高。所謂讀書識禮的修身,齊家,平天下的經天緯地的禮制統治的才能和意志。於是成為中國幾千年被禁錮在這種沒有發展意義和價值的文化而麻木知識界存在創新和發展意義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因為基於人性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依然是人們歷史荒唐的認識原理。而人類發展史始終脫離不了人性私慾的本性。正如幾千年中國所存在的酒醉淫荒的封建的帝王,在他們所提倡和所建立的禮儀之邦的國度。而自己一直沉醉在荒唐的而且毫無精神價值的花天酒地的生活中,而且延續到家天下而不斷改朝換代的帝王家中成為封建社會秩序的規律。西方所開發和研究聖經的理論和方法而成為整個西方唯心主義有系統的完整性的體系,而且體現在西方整個邏輯發展史。而且創造了西方科學輝煌的工業史和自然科學。而且在國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發展開發神的真理的國家概念。而且這種支配人性的神性,神性的人性成為人類最高的道德觀念是人類任何民族所存在精神性的意義和價值是不可與他所能比擬的至高的道德觀念和人格。因為人性原罪始終為人類靈魂存在的本質。而且這種靈魂的實質存在繼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現實規定性中依然運動。而最終被人們所公認認識神的真理的基本原理。於是成為這種人類本質的永恆性。儘管現在還不被人類所公認和被西方唯心主義哲學家的自我意識的襁褓中被解放。於是孔子道義觀念依然是虛偽的觀念,而且創造不出永恆意義的價值和力量。認識神的觀念才是支配人生靈魂實質的生命力量和永恆觀念。同時也存在開發哲學智慧和方法。


陳武魁


春秋戰國時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雖說百家,能列出來的也就10家左右,而被稱之為顯學的就兩大家:儒家和墨家。

有人通過研究認為,儒墨兩家的本源是道家。

孔子學說吸收老子見解,但摒棄無為逍遙。

儒家思想被認為是傳統文化的內核,現在來看,這個說法不完全準確,向上溯源,道家追求科學的一面不見了;向下發展,現在所講的儒學已不是最初孔夫子的獨家學說,揉進了許多其他學派思想。

儒學在歷史上獲得崇高地位,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理論基礎。儒家思想、君主專制構成中國古代政治史兩大主體內容。

說孔子是儒學創始人沒有任何爭議,稱為萬世師表則有一定偶然。漢獨尊儒,唐卻奉道教,真正將儒學捧向聖壇的是宋朝,所謂程朱理學,藉助孔子,完成了封建社會的思想體系建設。而將孔子稱為“萬世師表”的是康熙帝,與清王朝以漢治漢有極大關係。

孔子年邁時曾說:“吾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大體可以看出從幼稚到有想法,到形成體系,到學說成熟的心路歷程。

孔子年輕時志向遠大,但一生頗為周折,為了宣傳自己的見解,周遊列國,顛沛流離,歷經磨難,還處處不受待見。《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布衣,使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孔子,可謂至聖矣。

兩千多年來孔子被歷代統治者尊為聖人、至聖先師。稱“萬世師表”,也就是說可以成為所有人的老師,當然指個人修為方面。


布衣吳新建


嚴格來說,孔子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出名的教師,所謂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是後世把他捧起來。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但在夏商周之際,這些文化卻往往掌控在貴族手裡,普通老百姓接觸不到這種文化。在春秋戰國之際,貴族腐化墮落,禮崩樂壞,文化即將面臨斷層的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孔子將夏商周三代形成的豐富的禮樂文化拿出來分享給原來沒有資格接觸到這些的平民階層,並在其中加入了個人理解。可以說中國文化之所以不斷層,孔子功不可沒。史料記載孔子,孔子有名的弟子就有七十二位。這些人逐漸成為文化傳承的力量。

禮治文化流傳出去以後,啟發了民智,逐漸形成了百家學說,引起了中國文化的大繁榮。主要有偏左的講究以嚴密的社會形態控制社會的法家,和偏右的偏面強調個人絕對自由的道家。還有在批判儒家有差別的愛的基礎上形成的無差別的愛(兼愛、非攻)的墨家。

孔子的核心思想主要是“正名主義”、“仁義禮”“忠恕之道”。正名主義其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角色扮演,做父親的應該像做父親的樣子,做兒子應該像做兒子的樣子,社會上不同位置的人應當享受到不同的禮,應當盡到不同的責任,要不然整個社會就會亂套。“仁義禮”不用多說,大家在熟悉不過,仁可以理解為愛,義是應該,禮是仁愛的外在表現。何謂忠恕之道?“忠”是中人之心,對他人盡心竭力,對自己嚴格要求;“恕”是如人之心,推己及人,對他人寬宏大量。

換句話說,孔子論語的思想其實主要在於倫理學的範疇之內,上升到政治層面的是孟子的王道之學和荀子隆禮重法的思想。

孔子後來被尊為儒家文化的鼻祖。事實上道家卻對孔子的地位捧得更高。用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話說就是“新道家,儘管是道家,卻認為孔子甚至比老子、莊子更偉大。他們認為,孔子沒有說忘,因為他已經忘了忘;孔子也沒有說無慾,因為他已經無慾於無慾。”


建安居士66663071


儒家學派的禮制學說,來源於周公旦所創立的封建專制的《周禮》。儒教的名字則是因為孔子之前的儒生,都是靠《周禮》中等級森嚴的喪禮,為權貴們主持喪禮為生的。如孔丘為了生存,十七歲時就成了魯國有名的喪禮主持人了。但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都需要改革了。所以,春秋時代就禮崩樂壞天下大亂了。正因此,以孔丘為首的儒生們為了自身的生存與既得的利益,就拚命呼籲“克己復禮”,即主張復辟封建專制的禮制制度。於是他們這個學派就叫儒家學派了。又由於儒學的確能夠幫助專制者們欺壓百姓愚弄人民,所以就被歷代的君主專制者們與儒教徒們所吹捧。而吹捧為“萬世師表”則是清朝為了以漢治漢的統治者們。由此可見,儒學就是專制者們維穩的工具與阻礙社會文明進步的罪魁禍首。


有德司契


儒家文化是從堯舜時期就有的。孔子稱自己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述而不作,述而好古”。推行仁道,希望能建立大同之治,“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種理想是人類的共同理想。

到了春秋時期,天子的權利逐漸變弱,各諸侯國的實力在加強,所以各種各樣的治國安邦的道理全出來了,形成了百家爭鳴。儒家是其中的一支。其中著名的還有墨家,法家,道家等思想。

秦國採用的是法家思想,以法治國。使國家強大了起來,最後秦滅六國統一了全國。

到了漢朝,由董仲舒推薦給漢武帝,推崇以儒家的思想治國。就是以孝,以仁治國。這種儒家的思想就被一直使用下來。

儒家思想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統治,同時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孔子不緊用儒家思想教育學生如何去做。同時自己也身體力行自己去實踐。所以被尊為萬世之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