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救世軍中央堂


基督教救世軍中央堂

基督教救世軍中央堂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4號26號,基督教救世軍中央堂又叫八面槽救世軍中央堂,名稱由來是因為建造教堂的這個地方原名八面槽,清乾隆時期,從燈市口西街到東安門大街一段,設有八個官員飲馬用的水槽,到中華民國時期,因為此地的這些水槽,這段大街就稱為了八面槽,八面槽之名一直沿稱到1965年,從八面槽向南一段的王府井大街,在中華民國初時曾一度稱為莫理循大街,1916年,救世軍傳入中國,第一站選擇在北京,1917年,他們在八面槽(今王府井大街)興建了救世軍中央堂,1922年2月14日舉行落成典禮,雖然由外國工程師設計,但是其建築採用了若干中國建築的元素,包括上部的中國塔式鐘樓、歇山屋頂及入口,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派別,也是一個慈善組織,它的前身為1865年創建於英國的基督徒會(The Christian Mission),1878年改名為救世軍 ,20世紀初傳入我國,1916年在北京先後設立八個分部,分別設有會堂,其中東隊會堂也是救世軍在中國總部所在地,因而稱為救世軍中央堂,1917年興建,1922年建成,當時的落成典禮非常隆重,參加者包括宗教界人士和多國駐華大使等,中央堂採取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是北京近代建築中傳統復興的代表作品之一,該堂分南北兩部分,北部是會堂,屋頂仿歇山頂式樣,堂內東部有較大的舞臺,類似於劇場的形式,南部是三層辦公樓,屋頂有一座三重簷攢尖頂鐘樓,1951年,成立了中華救世軍革新籌委會;1958年救世軍併入北京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1960年代以後,北部的會堂用作東城區少年宮的禮堂,1997年改為金帆音樂廳至今,南部的辦公樓內部分隔成小間,成為了教會宿舍,現為東城區第三批東城區普查登記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