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植物之--茅莓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藥用植物,茅莓。這個植物農村的孩子一定見過,可能還吃過它的果實。茅莓果實不大,色紅、味甜,農村孩子多數都吃過,以滿足貧瘠的味蕾。但是莖上長滿小刺,不大招人喜歡,而恰恰藥用部分是莖葉和根。

中藥植物之--茅莓

確切地說我的圖片是茅莓的一個變種:腺花茅莓。除“花萼或花梗具帶紅色腺毛。”其它都一樣。萬榮縣的茅莓分佈廣,稷王山、孤峰山區域山坡、埝頭、溝坡等都有它的身影,有些生長不錯。

茅莓與覆盆子長的像,它們都是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但還是有區別的,萬榮縣我沒有發現覆盆子。


中藥植物之--茅莓

我上學的時候《中藥學》中有茅莓一藥。收錄在《止血藥.化瘀止血》篇中。《中藥學》中茅莓的出處是《植物名實圖考》。在《植物名實圖考》中有:“根浸酒為養筋活血,消紅退腫之藥”。

關於茅莓藥用的出處,各種書有不同的出處,有《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這裡不是寫論文,我就不去考究它的出處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考究。

《藥典》沒有收錄。

中藥植物之--茅莓

它也像其它植物一樣,也有很多別名。《中國植物誌》中是這樣說的:“茅莓(本草綱目)紅梅消(植物名實圖考)藕田藨(本草綱目),小葉懸鉤子(華北經濟植物誌要),茅莓懸鉤子(東北木本植物圖志),草楊梅子(湖北),蛇泡簕(嶺南採藥錄),牙鷹簕(廣州),婆婆頭(東北)。”

除了這些還有:蛇泡簕、三月泡、虎波草、薅秧藨等。你老家叫什麼呢?

中藥植物之--茅莓

《中國植物誌》:果實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釀酒及制醋等;根和葉含單寧,可提取栲膠;全株入藥,有止痛、活血、祛風溼及解毒之效。


中藥植物之--茅莓

一、《全國中草藥彙編》

【來源】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茅莓Rubus parvifolius.,以根或莖、葉入藥。秋季挖根,夏秋採莖葉,鮮用或切段曬乾。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散結,止痛,利尿消腫。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咯血,吐血,痢疾,腸炎,肝炎,肝脾腫大,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石,月經不調,白帶,風溼骨痛,跌打腫痛;外用治溼疹,皮炎。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燻洗。


中藥植物之--茅莓

前面說過茅莓歸類在活血止血藥中,它的止血功效現在用的不多,止血方劑中出現茅莓的機會很少。(清熱解毒和止血藥中醫研究尋找的最多)。它的活血調經作用和治療淤血痛經療效可靠,單味煎服就很有效。煎湯外洗治療溼疹,皮炎也有一定的效果。這味藥藥房不多見,但是野生很多,採收方便。

二.臨床選錄:

1.治痢疾:茅梅莖葉30克。水煎,去渣,酌加糖調服。(《戰備草藥手冊》)

2.治皮炎,溼疹:薅田藨莖葉適量,煎湯燻洗。(《寧夏中草藥手冊》)

3.治汗斑及白泡瘡:蛇泡竻葉燒灰,和茶油塗。(《嶺南採藥錄》)

4.治外傷出血:茅梅葉適量。曬乾研末,撒敷傷口,外加包紮。(《江西草藥》)


中藥植物之--茅莓

5.治嘔逆:鮮茅梅葉60克,枇杷葉、半夏各9克,陳皮6克,竹茹12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6.治感冒發熱:茅梅葉15~30克。水煎服。(景德鎮《草藥手冊》)

7、治療過敏性皮炎:茅莓50克到100克。白礬10克到20克水煎,煎600毫升到1000毫升(1%到2%白礬)外洗,每天清洗一到二次,過敏性皮炎引發的丘疹的痛癢就能很快減輕。

中藥植物之--茅莓

作者聲明:中醫藥的單驗方雖然有很好的臨床的療效,但是也需要“辨證施治”,需要“望聞問切”(需要見面)。如需要使用中藥,請諮詢中醫醫師,謹遵醫囑。本文章不構成用藥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