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有人会下岗吗?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有人会因此而下岗吗?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有人会下岗吗?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县管校聘,会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吗?

今年1月22日,中央1号文件发布,其中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一条中提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这就意味着一直以来的县管校聘将从试点阶段彻底走到前台,意味着所有的教师将从过去的“学校人”改变为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教师的流动性将大大加强,教师的稳定性也将大大削弱,甚至会有教师因此而失去职业。很多老师因此人心惶惶。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该不该打破教师的铁饭碗?

我想大家都不会忽略这样两个事实:

1、 公办学校的师资目前普遍强于民办学校,但是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宁愿花大价钱选择民办学校!

2、 民办学校教师工资远高于公办在编教师,但是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考公办编制而不是去工资更高的民办学校!

前者是因为家长对公办体制的不信任,花钱买个安心;后者是因为有了编制,压力减轻,哪怕是混吃等死,一辈子也是无忧无虑。其实,这两个事实的原因就是一条:公办学校稳定却失去了活力。所以,铁饭碗迟早打破!县管校聘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均衡,我想是可以实现这个目的的,因为有了压力,试问哪个老师不会更认真地教书育人?

(二)打破铁饭碗不等于不稳定!

县管校聘可能会打破铁饭碗,但是打破铁饭碗不等于不稳定。当然县管校聘,应该会经历一个动荡期,在这个动荡期内,应该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教师岗位,但动荡期之后,应该还是维持一个基本的平衡。

当初民办学校就是如此,一开始,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较大,经常会有老师的离开或到来。而在经历起初的起起伏伏之后,民办学校教师进出的幅度并不大,多数教师签订了长期合同。简而言之,努力了就不必担心,努力了就该稳定。

县管校聘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均衡,而不是为了淘汰人,这就意味着政策更期待教师的共同前进,而不是上上下下的鸡犬不宁。所以说,县管校聘可能会打破所谓的铁饭碗,但是对于绝大部分老师来说,稳定是没问题的。

(三)县管校聘,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从目前来看,教师待遇的不均衡给县管校聘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甚至会因此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正如上文所述,公办学校在编教师,之所以那么多人热衷,而不去工资更高的民办学校,原因就在于稳定性,如果没有了稳定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首先、 优秀教师的离开。如果说,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一样的不稳定,那么,绝大部分的优秀教师将不可避免地选择民办私立学校,毕竟民办学校老师的工资远高于公办老师(我们这里,民办教师工资几乎是公办的一倍)。当然,年轻一点的优秀教师将放弃教职,自谋职业,我相信优秀的人才到哪里都会优秀。总之,教师职业将留不住优秀的人才。

其次、 造成教师的缺口较大。一方面工作不够稳定,另一方面是工资还不高,此职业的吸引力还会像现在那么大吗?长此下去,恐怕会造成学校教师的较大缺口。

如果真是这样,优秀教师留不住,留下的也许是平庸的教师,也许是教育均衡了,但却造成整体层次的下降。不是在一个高水准上的均衡,而是低层次的均衡,那又有什么意义?如果真是这样,算不算是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四)县管校聘小心实施,细节尚需斟酌。

目前看,县管校聘必然全面实施,但是如何实施,并没有相关配套政策,小编以为,如果要全面实施县管校聘,必须谨慎,以下几个细节尚需斟酌:

第一、教师流动方向。人的趋利性决定了优秀教师的流动方向一定是单向的,那就是城镇中心。如果这样,那将违背县管校聘教育均衡的初衷。

第二、校聘的公正合理。这一点是更多教师忧心忡忡的,如果没有一个公正合理的环境,必将导致更多人熟谙于潜规则而忽略真正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特殊教师的安排。比如老教师,一辈子也算是兢兢业业,这个时候要有些改变似乎不太现实。

第四、教师工资的上涨。正如上文分析,如果教师工资没有一个明显的上涨,结果恐怕会造成更大的不均衡。

各位老师,你怎么看全面实施县管校聘?你觉得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