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01

記憶會走遠,但愛不會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揹著你。

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著媽媽。

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相傳

——這是感動中國2012十大人物頒獎禮給陳斌強的頒獎詞。

教師政治學習會上,一段簡短的視頻讓現場每位老師都沉默了良久.,

陳斌強——揹著媽媽上班,他的事蹟感動了中國,也撥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絃。

九歲時陳斌強的父親車禍去世,母親獨自撫養三個子女長大成人。

六年前,母親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姊妹憂心不已,此時,陳某的兒子才兩歲,妻子建議給母親送到養老院。

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

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但生活總要繼續,陳某想起母親說過,最大的心願就是時刻與兒子在一起。

想起了小時候母親將他綁在身上,何不照做?

而後的他每天早晨起床以後為母親穿衣、洗漱、

再用一根布條將母親綁在自己背上,我去哪媽就去哪。

就這樣開始了與母親“形影不離的生活”

每個課間他都會去宿舍陪母親說說話,看看老母親,

到了傍晚再騎車回家為母親做飯、吃飯。


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晚自習時,再與母親一同趕往學校,如此反覆來往於家和學校之間,樂此不疲。

每到週末,從浙江省磬安縣到當地冷水鎮30多公里道路上,人們都會看到一輛特殊的電動車,騎車人和後座上坐著的人被一條布帶緊緊地綁在一起。騎車人叫陳斌強。

後座上坐著的人是他患有嚴重老年痴呆的母親....”

一條布帶,讓母子倆寸步不離。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

陳斌強都以常人無法想象到的力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看完這個視頻我最感動的一句話:“我不能丟開她,我一定要把她帶在身邊”。

在感情至深的真實情感面前,無須太多華麗的詞語,一句簡短的

“我不能丟開她,我一定要把她帶在身邊,詮釋了他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孝順之心。

百善孝為先,陳斌強用自己的事蹟行動給所有人做了一個完美的榜樣。

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作為最高級的生物——人,我們更應該有感恩之心與感恩之情。

字裡行間流露著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傾訴母愛之魅力。

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02

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故事:很早以前,一隻母羊生了一隻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

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

遇到別的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小羊。

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一次,羊媽媽正在喂小羊吃奶。一隻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咂了去。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

羊媽媽討厭母雞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後,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

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

烏鴉小時侯,都是由它媽媽辛辛苦苦地飛出去找食物,然後回來一口一口地餵給它吃。

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漸漸地,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不能再飛出去找食物了。

這時,長大的烏鴉沒有忘記媽媽的哺育之恩,也學著媽媽的樣兒,每天飛出去找食物,再回來喂媽媽。

照顧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直至老烏鴉自然死亡,這就是“烏鴉反哺”。

據記載,“反哺”是烏鴉的習性。烏鴉的雛鳥長大,必銜食飼其母。

《本草綱目》中稱烏鴉為慈鳥:“此鳥出生,母哺60日,長者反哺60日,可謂慈孝矣。”

後來人們便將反哺比做子女孝敬父母。

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束皙在《補亡詩》中說:“嗷嗷林鳥,受哺於子”。蘇轍的詩中也提到:“馬馳未覺西南遠,鳥哺何辭日夜飛”。都說的是烏鴉由母鳥養大,在母鳥衰老不能覓食時,小烏鴉便銜食喂母鳥,以為回報。

由此“烏鴉反哺”與“羊羔跪乳”便成了比喻子女對父母感恩盡孝的成語。

孟郊在《遊子吟》中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

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03

由己及人,自己的母親也在無私奉獻,我們也需向陳斌強學習

看完這段視頻,不禁地想到自己的母親,真的為我付出了很多,也犧牲了很多,在家的時候總想幫媽媽乾點家務,媽媽總是說我自己來吧,這些活你沒幹過。

在媽媽的眼裡,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女兒。記得剛上班時,媽媽很不放心我,

便和我一起來到了公主屯照顧我。

每天我在學校上班,而媽媽只能在空洞的房子裡做著家務來消磨時間。

想到這裡,眼淚不禁地在眼角打轉。

後來媽媽又幫著我照看孩子,直到兒子上學。


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每逢過年的時候,我跟媽媽說,我今年的願望是想讓自己長大,以後做你堅強的後盾。

每當這個時候媽媽總是一笑了之

天下母親,無一不為兒女操勞,盡孝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父母能夠開心,不為自己操心。

我們在成長,媽媽在變老,盡孝要趁早。

既然母愛如此偉大無私,那我們就更應該以湧泉般的孝心回報,這樣也就不會愧對她了。

04

孝更絕倫足可矜

這句話出自——《二十四孝》——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

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

鮑出聞訊後,怒髮衝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

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

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

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

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

綁母上課的浙江教師,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揹回家鄉。

後人有詩讚曰: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陳斌強的大孝大愛,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

“愛需要一代一代傳承,有愛就有希望。”

推選委員吳孟超說,陳斌強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母親,也撫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

這種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可以作為社會的良藥。

—— 最後祝全天下的母親健康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