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切不可形式主義,機器“空轉”和用電量“注水”傷不起


復工復產切不可形式主義,機器“空轉”和用電量“注水”傷不起

3月11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安排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人員省內安全流動等事項,湖北省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全國全面復工復產序幕正式拉開。


復工復產進行時

自2月上旬,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復工復產後,各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密集出臺推進復工復產一系列的政策,為快速恢復生產創造條件。

在正常生產生活完全停滯的三週後,經濟車輪終於重新啟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復工。

根據21財經“全國復工率地圖”顯示,截至3月10日,全國已有20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0%以上,貴州復工率100%,浙江、廣西、山東、重慶、江蘇復工率在99%以上,基本上全面復工。全國百強經濟城市中,88座城市復工率在80%以上,南京等約30座城市復工率為100%。

從沿海六大發電集團日耗走勢看,有日耗有三處比較明顯的上揚過程:

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分類有序推動企業復產復工”;

2月28號,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多措並舉穩企業穩就業”;

2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自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統一按原到戶電價水平的95%結算。

三個有力的政策支撐用電量的三次回升趨勢,截至目前,六大電電煤日耗呈現恢復態勢。截至3月10日,六大電廠合計日耗51.60萬噸,同比增速-22.8%,與最低值-45.4%相比,降幅明顯收窄,東南沿海城市的復工率在逐步提高。

復工復產切不可形式主義,機器“空轉”和用電量“注水”傷不起

沿海六大發電集團日耗走勢圖

從用電量看,2月以來日電量同比逐步回升。

分省份看,東南沿海如浙江、上海等地區回升最快,而湖北較低。

分行業看,二產中有色行業復工復產率較高,而非金屬礦物製造業復產率較低,主要是由於下游房地產業低迷,其產業鏈上游的建材、水泥業用電量恢復緩慢。三產中計算機、信息傳輸、軟件類復工率較高,餐飲業、旅遊業復產率較低,用電量恢復也較低。

對於部分屬於人力密集型製造業行業,如紡織業等,由於個別地方的人員流動政策與復工復產政策不同步,導致行業復產率較低、用電量恢復較慢。

復工復產切不可形式主義,機器“空轉”和用電量“注水”傷不起

截至2月底部分行業復工率


電力大數據與復工復產

作為經濟發展的溫度計和晴雨表,用電量的多少可以準確反映我國工業生產的活躍度,進而反映經濟發展狀況。

電力數據的特點:一是準確性。很難修改,因為發電輸電用電之間都是買賣關係,錯一度電也不行。二是客觀強。電力交易和買賣都是自動結算,沒有辦法做手腳。三是實時性。因為電不能大規模的儲存,燈一開電就使用了,電力數據統計也是在線自動的。四是樣本大,電是重要的二次能源,絕大部分生產生活系統跟電相關係,都可以通過電來觀測監測它們的運行情況。

當前電能在能源消費終端的佔比近30%,預計2050年達到52%。因此,通過監測用電量,並與歷史數據進行比較,基本上可以判斷各個行業、每個地區的復工復產情況,包括復產的程度。

當然,電力大數據不僅涉及到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產生海量的運行數據和描述其發展不同類型的統計指標,包括分佈各地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發電廠、升壓和降壓變電所、輸電線路和電力用戶,以及電網調度獲取系統實時數據,還包括與其密切相關的宏觀經濟、自然資源、氣候生態等數據。

從這個方面嚴格來講,目前尚未建成真正意義上的電力大數據,不少都是本地區或者本單位的數據採集、分析系統,無法實現智能的、交互的、廣泛的應用功能。因此,需要打破數據壁壘,加速與相關領域的融合,提高能源生產與消費的交互作用,挖掘數據價值,創新商業模式,推動產業轉型發展。

復工復產切不可形式主義,機器“空轉”和用電量“注水”傷不起


復工復產還要看產量

無論是全國復工率地圖、還是電力復工復產指數來看,復工復產都有讓人欣喜的表現。

但要警惕的是,在數據一片向好的景象中,有新聞曝出某城市的部分企業並沒有實際復工,人雖未到但空調先轉,從數據上看企業開始復工,從電量上看工廠逐步復產。

一味強調電量數據飄紅、曲線走高,難免片面錯判,市場上物資、產品的正常流通才是考量企業是否真正復產的唯一標準。

復工復產切不可形式主義,機器“空轉”和用電量“注水”傷不起

本次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雖然上下高度重視,但還是沒有真正跨越數據統計與採集按部門的限制,尤其是涉及到細分的敏感的分行業、分地區數據。

因此,部分地方“復工復產指標”涉及的數據採集範圍、顆粒度、時間跨度、指標體系等有待改進,其分析結果的典型性、代表性、精準性和廣泛性也有待提升。

政府應靈活考察標準,電量產量同時看,用電量是看經濟的必要但非充要條件。不應單一將用電量作為考察復工復產的唯一標準,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和不同行業發展形勢,強制推動復產復工,只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反而導致資源浪費。生產、運輸、消費環節打通之後,才是經濟正常運轉的信號。


務實推進復工復產

企業應綜合考慮國內外疫情蔓延情況,合理調整不同行業企業生產計劃和規模。

按照目前國外疫情蔓延的程度,考慮到國外物資瘋搶,從事食品、醫療防疫物資及相關產品等服務業及相關上下游企業,加大生產應對國內及未來國外激增的訂單。

而二產各行業,由於日、韓等疫情不斷加重,汽車製造業、電子製造業等供應鏈將受到嚴重的衝擊,根據日本的預測,嚴重的情況下,疫情將感染40%的民眾,並可能延續到年底疫情才能結束。

這些行業應考慮縮減對外出口計劃或加快產品轉型升級佔領國內消費市場。

中小微企業可以結合國家新基建投資重點,抓住新業態風起雲湧的契機進行轉型。此次疫情雖然會重創很多行業,但其也觸發了以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依託發展的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疫情改變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和工作習慣,而這也是新商機的崛起之時。

國家為促進實體經濟活力,頒佈了從金融、財稅、就業等多方位支持政策,正是中小微創業、轉型的好機會。


用電力指數指導復工復產和經濟發展

對電力數據進行收集、整理、統計及再利用,來指導政策、規劃和決策,不失是推動經濟運行、行業發展的重要方法。

但是電力數據是龐大的、離散的、微觀的、靜態的、專業的,唯有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構建並實現像GDP、PMI等更具表徵意義的電力指數,才能運用更廣,作用更大。

電力指數是大勢所趨,這是由電力數據的本身特性決定的,也是未來工業精細生產和美好生活需要要求。

在行業產業發展環境越來越複雜,不僅受國內還受國外影響的情況下,變化週期的時長越來越短,甚至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都無一例外的需要及時關注、準確分析發展環境的變化,並作出應對策略,搶抓機遇、規避風險。

具體到行業,從消費側看,耗電量大的高耗能產業、電力可靠性要求高的精細製造業;從生產側看,發電、輸電和配售電,以及相關製造業都需要電力大數據,以便科學合理安排生產。

此外,地方政府也應關注電力大數據,不僅在戰略上實現本地區的差異化發展,而且監測指導本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聯合國內14家主要發電集團編寫和發佈的中國電煤採購價格指數(CECI)就得到了行業內外的廣泛應用,引導了電煤生產和供應之間的科學銜接,平滑了電煤市場價格的大幅度波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此,與其單一的通過用電量,或者是簡單的電力數據形成的“復工復產指標”來督促甚至是強行推進復工復產,進而造成負面應對,出現虛假復產現象,不如從政府公共服務層面,加快電力大數據建設。

通過科學、準確的電力指標,幫助企業分析上下游產業復工復產情況,以便及時合理安排本企業的復工復產,確保整個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推進。

唯有協同,各環節步調一致,全國復工復產的大機器方可進入快速運轉。唯有協調,通過市場機制,發揮指數導向作用,復工復產方可由“虛”向實,才能可持續性、高效率的復工復產,把疫情影響降至最低,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復工復產切不可形式主義,機器“空轉”和用電量“注水”傷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