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放放手,也許孩子的發展更好,你認同嗎?

家長放放手,也許孩子的發展更好,你認同嗎?

家長放放手,也許孩子的發展更好,你認同嗎?

前幾天電視播放了一個節目,一個博士生講述了他走向社會後的諸多不順,他說這一切都是他母親造成的。因為他從小到大,所有的一切都是母親給他安排好的,他自己一點自由選擇的權利也沒有,而漸漸的他也完全有了依賴性,什麼事都依賴母親。而走向社會後結果是連連碰壁,寸步難行。已經老態的母親真是痛不欲生,沒想到為兒子操碎了心,到頭來卻換來兒子的埋怨。

儘管像這樣極端的兒子只是個例,但實際生活當中,像事例中的母親那樣做的家長可謂數不勝數。

這樣的家長想為孩子的未來鋪平一切道路,並不遺餘力的去為孩子拼博,本是愛的體現,沒有什麼錯誤,但是如果什麼事都以家長自己的想法去操作,沒有給孩子一點選擇的權利,沒有和孩子一起商量討論,久而久之,孩子一定會養成事事依賴的習慣和性格。也許他們聽從家長的安排,學習一直很好,但將來,我們家長不可能跟孩子一輩子,離開了柺棍,他們將無所適從,毫無主見。他們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嚴重的滯約。

家長放放手,也許孩子的發展更好,你認同嗎?

我有兩個朋友,都是教師家庭,但他們在教育子女上卻和大多數家庭不一樣,不是得天獨厚每天給孩子輔導,給孩子安排各種培訓班。

陳老師的觀點是小學階段就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把孩子管得死死的,讓孩子玩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鍛鍊好,能有一個好的身體發育。所以,陳老師從來不給孩子餘外加試卷或加作業,只要孩子每天能認真完成作業就可以了。孩子如果不問,陳老師在家也不會給孩子輔導作業。每天陳老師有時間都會和兒子一起做做運動遊戲,大一些了和孩子下下棋,玩玩籃球,乒乓球。對學習成績,陳老師認為孩子只要每科能達到85分就行了,他從來不逼迫孩子每次考試都要打一百分。對於特長培訓班,都是孩子找陳老師要求學什麼,陳老師才給孩子報名學習,如果孩子不願學,陳老師從來不要求。小學階段,陳老師的獨生兒子只選過兩種培訓班,一個是游泳,一個是跆拳道。孩子自己選的班,自己非常感興趣,學得也比較好。上了中學以後,陳老師的兒子也沒有補過課,陳老師也經常問,如果哪科跟不上就找老師補補課,但孩子總是說能跟上。因為他養成了認真聽課,不懂就問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放放手,也許孩子的發展更好,你認同嗎?

去年,陳老師的兒子考上了吉林大學。我對陳老師的兒子說:"你這回可以放鬆了!",孩子說:"爸爸從來沒給過什麼壓力,只要儘自己的能力就可以了,就高三這一年時間累點,以前上學都是很輕鬆的"。

還有一個朋友是魏老師,魏老師的做法讓大多人覺得有點狠心。他的獨生兒子上幼兒園大班時,魏老師就將家門的鑰匙掛在他的脖子上(幼兒園離家不太遠,也就七、八分鐘的路程),每天孩子都自己走去幼兒園,放學後自己回家等父母下班。魏老師總是放手訓練孩子的能力,孩子在上初中時,每到放假時,孩子都能自己拖個小行李箱,到他自己想去的城市去旅遊。這讓同事都會為孩子擔心,可魏老師卻說孩子既然敢自己出去就不會有問題。

去年,魏老師的兒子也考上了重點大學,在大學期間,他也成了學生會幹部。相信他將來走向社會也會很快融入到社會中,發展得越來越好。

也許這些事例都很特殊,但也能讓我們有所啟示,我們做家長的不應該事事都為孩子安排妥當,而是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給孩子自己選擇的空間,我們做家長的可做適當的引導,對孩子的選擇要給予必要的尊重。訓練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這樣才能使他們很快地適應社會,讓他們在今後的發展中越走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