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工資會與職稱脫離嗎?

風雨銀花


教師的工資會與職稱脫離嗎?


短期內,工資制度和職稱在改革中攜手前行,這是必然。長久看,發生巨大變革採用更科學的方法的可能也是存在的。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世界上哪有永遠的事呢。地球正值壯年,地球都有年齡,何況諸事呢。


看看鄰居們咋弄這個事。這裡只看中小學情況,大學不議。


美國無職稱制度。要從事教育,要考教育學在內的教師資格證。成為教師後,工資與學歷和資歷掛鉤。在職教師繼續讀研讀博,成為廣泛現象。有了新學歷,立刻提資。教育年限越長,工資也越多。


英國實行職稱制度。憑資格證入職教育,1975年,英國就將教師學位提高到學士,我們現在本科畢業才同時取得學士學位,領先我們很多年。英國教師的工資,與職稱掛鉤。



日本教師實行聘任制。也是憑藉資格證入職,在學校聘任為首席教師、教師、助理教師三類。日本教師入職門檻高,碩士博士紛紛入職。工資高、社會地位高、學歷高、教師普遍水平高。


德國也不實行職稱制。德國對教師的入職要求更嚴,教師、律師、醫生三者需經過國考入職。一旦入職,職業終身制,法律保護,社會地位特別高,待遇優厚,人人羨慕。


從當今發達國家看,教師待遇普遍高於公務員,當然,我國的教師待遇也在1994年就寫入《教師法》,明確規定待遇不低於公務員。從實際看,這些年,我國教師待遇不斷提高,教師地位不斷提升,因此說,不管教師待遇是否和職稱掛鉤與否,今後,待遇越來越高,這是必然,因為關注民族未來是發達國家的標誌之一,當然,到時入職門檻一定也會越來越高。


走過萬水千山2018


教師職稱的評聘工作至今已經持續三十年左右,教師職稱與工資的關係,本人認為不會脫鉤,並且教師職稱的評聘工作也不會取消。



教師的職稱評聘工作與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一樣,其他單位有各種各樣職稱,比如:高級會計師、高級政工師、高級工程師、高級建築師、高級城市規劃師、主任醫師等等。各行各業有不同的職稱評聘工作,所以教師的職稱也不能取消。


教師職稱評聘工作,有積極的因素,也有不利的一面。 積極的因素是,一些年輕教師,在學校裡要爭當班主任,爭取上公開課,撰寫論文,主動承擔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和校務分擔,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這些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都是有利的,也給學校領導安排工作時提供了便利。



不利的因素有: 1、由於評職稱需要各種條件,一些硬件要求特別的苛刻。老師從踏上教育工作崗位,就必須去努力準備這些硬件材料,比如,優秀班主任證書、優秀論文證書、優秀教師證書、骨幹教師證書、計算機證書等等,這些硬性要求,給老師的心裡產生了極大的壓力。為了準備一些硬件材料,有些老師忽視了教學,忽視了學生,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特別是一些中老年教師,他們準備這些材料特別困難,相當一部分教師直到退休也評不上高級職稱。更為嚴重的是,一些老師的職稱名不副實,一些證書真實性值得懷疑,有的學校領導把握尺度難度較大。



2、職稱與工資掛鉤不能體現按勞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則。因為教師的職稱與工資掛鉤,不同級別的職稱工資差距很大。教師職稱共分十三檔,職稱工資差距很大。教師職稱共分十三檔,初級職稱十三至十一檔,工資在1400元到1500元左右;中級職稱10至8檔,工資在1600元到1900元左右;副高及職稱7檔到5檔,工資在2200元到2700元左右;正高級職稱4檔到1檔,工資就更高了 。這只是職務工資(崗位)工資(由職稱決定的工資),由於職務工資有差距,其他一些補貼,比如說住房公積金、個人統籌、績效工資等等,都安比例跟職務(崗位)工資有關,所以最後涉及到個人的總收入差距就更多了,直到退休都影響很大。



3、年輕教師參加工作時的工資跟有職稱一些老教師的工資比相差懸殊,一名年輕教師參加工作評中級職稱到高級職稱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些老師的工資太低,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個人認為,教師的工資既然不能與職稱脫鉤,那麼,教師的工資,第一項是職務(崗位)工資,這一項工資由職稱拉開差距,並且差距較大,第二項是級別或薪級工資,這一項工資由工齡拉開差距,還是比較合理的,如果教師工資第一項差額大幅度減小,就可以縮小由於職稱引起的工資差距。或者教師職稱自然晉級,教師對職稱評聘也不會產生那麼大的反響。(個人觀點,僅供交流)


礁石56


教師職稱是教師教學能力,教學經驗,教學成績的體現,也是為了保障優秀教師能有較好的待遇,可以專心教學。

但是,多年的職稱評定也廣為教師所詬病,因為職稱評定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一、職稱決定著教師的工資待遇,高職稱預示著高收入,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中青年教師是教學的主力軍,工作量大而收入低,不僅不能真正的調動這部分教師的積極性,而且還嚴重影響著工作效率。

二、教師職稱評審制度,限制了初級、中級、高級三級職稱職數的比例(也叫指標限制)因此,一些優秀的中青年教師,不論工作多麼突出,沒有指標,也不能晉升高一級職務,這實際上剝奪了這部分教師晉升職稱的權利。挫傷了他們的工資熱情。

三、職稱評定中的人為因素太多,不能客觀,公正,助長了功利和投機心理,影響著教師的工作。也是教師吐槽職評的一個因素,

在《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指出: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職稱評定不會取消,教師的工資也不可能與職稱脫離,但有應該弱化。


tangwenmin看教育


我認為不會脫離,但是越來越淡化。

作為新晉在職教師,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的工資包括主要基本工資部分、津貼補貼、績效。目前跟職稱掛鉤的組成部分主要是基本工資。


具有高職稱的教師由於基本工資較高,最終領到的工資往往較高。

近幾年呼籲取消教師職稱的呼聲越來越高。主要就是因為職稱對於教師收入影響巨大,而且根據職稱決定收入的方式不符合實際,影響廣大一線教師積極性。

工資收入應該與勞動強度、勞動頻率、勞動效果相關。我們可以做兩個假設:

  • 假設1,高級職稱教師都比初級教師教學效果好,成績好。實際並不是這樣的,教學成績也不能簡單的量化教師的工作成果。
  • 假設2,初級職稱教師都不如高級教師教學效果好,成績好,實際也不是這樣。

綜上所述,高級職稱並不能很好的衡量一位教師的勞動效果。

從2014年開始,國家規定每兩年調整一次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從這兩次的增資情況看,初級職稱工資增長幅度更大,也就是說在逐步拉小工資性差距。

所以說暫時不掛鉤不太可能,但已經逐步弱化關聯性。

歡迎大家討論,在下方留言,也可以關注我。


師說教育


我認為不會脫離。

不會脫離也不代表現行的政策是多麼的完善,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相當於與利息掛鉤,所以很多教師“擠破頭”就為了評上職稱,提高自己的工資,在“擠”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職稱評定規則的一些短板,如下:

1.教師職稱評定需要一些“硬件”,比如說“年度考核優秀”,“遠程教育證書”,“論文發表”等。職稱與工資掛鉤,使得這些“硬件”的獲取利益化,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2.職稱評定除了“硬件”要求,還有名額限制,這就使得爭搶更加白熱化,有些偏遠地方學校的名額很少,很多老教師已達到評審資格十多年,但被名額限制住了。

3.教師把職稱當做奮鬥目標,評上了職稱之後很多教師就懈怠了,覺得自己的目標已達到,對本職工作“放鬆”了很多!

我個人覺得在現行的職稱評定上,應該傾向於一線教師,特別是一些還堅持在一線教學崗位上的老教師,他們為教育奉獻一生,應該獲此榮譽!


曉瓊老師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總是主張工資與職稱脫離,如果一旦脫離,評職稱還有什麼意義?那麼在全國範圍內,是不是所有行業的職稱,職務都要與工資脫鉤呢?還有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師,卻喜歡動不動就代表全國所有教師,今天反對這個,明天反對那個,把我國教育實際上是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描繪得黑暗無比,一派亂象,把我國的教師,特別是評上職稱的高級教師,形容得個個是精心鑽營,不學無術的尸位素餐之徒。說句不客氣的,我個人認為,這些人要麼素養一般,才能欠佳,因個人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心有怨念,要麼是身居偏僻一隅,視野狹窄,只可人云亦云。你看網上,多少人感嘆如今的學生,特別是高中生,競爭空前,學習任務繁重,爭分搶秒,不敢有絲毫鬆懈,未必學生如此,而教師們反而無所事事,整日在得過且過地混日子嗎?如果一些高喊教育不行,職稱有罪的教師們能走出去,開拓視野,重新審視,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就會發現,多少優秀的學校,多少優秀的教師,特別是一大批重點高中,哪個學校不是由一批高級教師擔綱的教師隊伍,來承擔著向高等學府輸送優秀學子的光榮使命?我總認為,儘管網上的個別的一時的喧囂,絕不是反映中國中小學教育,中小學教師的真實工作業績和精神面貌的主流聲音。


飛鳥留痕2O16


應該不會。

如果職稱與工資脫離,那麼,職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學歷與就業是的定級工資,也是有差距的,人們還是習慣了。在私立學校應聘的時候,大專生比本科生,每月相差300元。大學生還是接受和適應了。同理,職稱和工資的差距,也是能夠接受的。

職務,職稱,技術等級都與工資掛鉤的,因此,是不可能脫離的。


1143160127


我認為不會脫離。

但我個人覺得職稱的評定方法急需改革。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牽涉個人利益,使得很多教師的心思整天懸在如何評職稱上面,靜不下心來教書育人。

教師職稱評定需要達到一些條件,比如說遠程教育,發表論文,計算機等級證書等,當教師為了利益去參加相應的培訓時,已經失去了培訓的意義。

再加上職稱評定有名額限制,這樣的評審條件使得很多已經達到資格的教師久久不能獲得相應的職稱,有些老教師退休了,還是沒有評上職稱!


小葉6868


   對這種討論到爛的問題進行回答,只是打發一下時間。

   職稱,很美麗的稱呼,當老師不被社會尊重時,再高的職稱也只是自我安慰。當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不再以當老師為理想時,工資與職稱掛鉤就是對年輕老師的打擊。當免費師範生出現,進而改為公費師範生時,職稱還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現在畢業進入老師隊伍的,都是花了爹媽不少錢,讀了多年書的大學生。而他們進入教師隊伍時,卻發現學歷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老,活力不如自己的人,個個都可以對自己指手劃腳,呼來喝去,美其名曰“指導”。他們承擔著學校中不好做的活,做著得罪學生和家長的事,卻拿學校中最低的那一職稱、崗位等工資。被髮配到最邊遠的山村去"鍛鍊”,除去代繳代扣的,每月到手可能不夠養自己,還有成家、育兒、住房、贍養老人擺在面前。我想,只有具備共產主義思想的年輕人才好好教書吧。對教育事業極度熱愛的,也不是沒有,他們具備了成為專家的可能,但沒有時間的煎熬,誰會給他們讓位呢?

  職稱的存在,當然也有好處。至少可以讓有一批人有事可做,比如出版論文,舉行一些比賽,評些獎、職稱培訓、職稱考試、職稱評聘……在學校裡,安全是第一位的,在社會,穩定也是第一位的。

  為了拿更多高的工資,所有老師都得努力奮鬥,為名為利。而晉升職稱是一勞永逸的,各位老師,還是重視它吧。否則,到退休了,還是二(級教師),拿社保還比人低幾等。“學生成績高,不如自己職稱高”的觀點也許是錯的,但似乎又沒錯。

  老師工資還是與職稱緊密關聯吧,真有利於調動老師的積極性。


田園春晴


職稱是一種頭銜,職稱不同,工資有別,就像競技體育有冠亞季軍之分,而排位不同,獎金亦異。說白了,國家現有財力並不能保證所有教師都拿高工資。而設置職稱既可以表彰一部分先進,同時又可以激勵後進。就像運動員不會因為只有冠亞季軍能上領獎臺能拿獎金就放棄競爭,教師也不會因為只有少數人能取得職稱就消極怠工。之所以會有取消工資和職稱掛鉤的呼聲還是因為名額太少,這造成了一部分人率先富起來,另一部分人還在努力奔小康的局面。績效工資不會造成多大收益上的差別,然而職稱卻能拉開身位,這不免會引起一部分教師心態失衡。然而真正的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是需要多種考核獎勵機制配合的,工資高低主要與職稱掛鉤,有其可行性,但也必須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