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运用健脾的方法,可以迅速增长人体的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能量。脾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此外,脾属土,土能克水,从而可以调控人体水液的代谢。如果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体内就会有湿浊生成,而湿浊正式许多疾病滋生的土壤。所以说,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就是让脾强壮起来。


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足太阴脾经循行”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脚趾,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间,至内踝上8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上膈,经过咽,至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

【原文】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注释:


①白肉际:白肉,三阴脉所经。赤肉,三阳脉所经。际,乃白肉尽处。


②核骨:第1跖骨的头部突起。


③腨:[shuàn],小腿肚,即腓肠肌部。


④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⑤别:一支而歧。


从原文看,脾经有几个重要的联系部位,首先脾,接着胃,咽喉,舌头,心。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心情好,胃口好;心情不好,脾胃运化则差,就不想吃饭。这应该和脾经联络心有点关系吧。


“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在足太阴脾经这一条路线上,一共21个穴位。在这里,我们重点挑选几个常用到的穴位来讲。


1、三阴交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

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这个穴位之所以叫三阴交,是因为这一个点,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点。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三阴交这个穴位治疗范围广泛,涉及脾、肾、肝三脏的病变。


首先,按摩三阴交可以调理脾胃,治疗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艾灸可以治疗脾虚腹泻,就是我们如果拉水样便的时候,可以艾灸三阴交。


再有,三阴交还有调节月经的功效。三阴交是脾、肝和肾三条经络交汇的穴位,按摩三阴交穴能够帮助女性气血充足,气血充足的女性月经也会变得规律。治疗月经不调,月经后期、月经量多、月经量少,可针、可灸、可按。但是要注意,这个穴位孕妇禁用,因有滑胎的作用。古时候产妇难产的时候,会针刺三阴交催产。


三阴交和足三里一样,是常用的保健穴位。有人称三阴焦为是女性的不老穴,就是因为这个按摩或艾灸这个穴位能让女性气血畅通。


2、阴陵泉


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髁下缘,后下方凹陷处。

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五行属性为水。脾经为阴经,所以这穴位名为阴陵泉。


从阴陵泉这个命名看,我们就可以推测出,这个穴位治疗偏热性的疾病。比如,小便涩痛可选用这个穴位;或者大便湿热,肛门灼痛时,可以用点穴或针刺这个穴位清利湿热。


3、漏谷


漏谷位于内踝尖上6寸,胫骨后缘。

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漏谷这个名字看上去就很有意思。漏,就是遗漏;谷,就是五谷杂粮。漏谷,就是漏出没有消化的食物。完谷不化,吃进去什么,拉出来什么,这又比我们常说的腹泻疾病更重一点。


因此,这个穴位善治腹泻、尤其发现腹泻那些没有消化的食物的时候可艾灸或穴位贴来灸此穴位。


4、地机


地机穴位于阴陵泉下3寸,在阴陵泉与内踝尖连线上。

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地,土为地之体,意指足太阴脾土;机,要也。地机,意思就是大地充满生机。地机穴足太阴脾经的郗穴(指经气在深部的集聚的部位),也是脾经气血深聚之处,故名地机。


地机穴主要是用来治疗脾经上所发生病变的一些急性症状,而对于治疗急性腹泻,地机穴是最擅长的。急性腹泻是种让人非常苦恼的疾病。发作严重时人几乎都离不开厕所,或者刚出厕所,用不了几分钟就又想往回跑,让人十分痛苦,甚至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地机穴是脾经的郗穴,中医讲“急病寻郗穴”,对于突然发生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刺激各条经络的郗穴来进行治疗,疾病会立即得到缓解。地机穴隶属于足太阴脾经,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的功效,对于治疗急性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等疾病的效果非常好。


地机也多用于治疗血证,对于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产后病等都有极好的疗效,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地机的止痛,及补益气血的作用,均可通过麦粒灸、艾条灸及热敏灸达到目的。


5、血海


屈膝,髌骨内上缘上方2寸,当股骨内上髁[kē]上缘两横指,股内肌的隆起处;屈膝成直角时,以手掌按其膝盖,2至5指向膝上,大指向膝内侧,大指端尽处是穴。


如果是医生给患者取穴,让患者屈膝,医者以手掌按于对侧髌骨上,拇指与手掌约呈45°角,拇指尖下是穴。也就是医者左手按患者右膝,右手按左膝,取穴。

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血海这个穴位,从名字上看,就可以看出来和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海就是血液汇集的海洋,如果身体里的血液运行不畅了,或者是血液不足,或者是其他和血有关的疾病,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来进行治疗。常见的,就是妇科的月经量过多,点滴不尽,甚至崩漏。这时候,我们就根据这个月经量多,或者崩漏的病性属寒,属热,而选择不同的针灸技术。属寒的,会兼见怕冷、气虚不足、气短乏力、舌苔白,可以选用麦粒灸和艾条灸,或者天灸散、肉桂粉贴敷;属热的,会兼见脾气急躁,心烦,舌苔黄,可以用针刺,点穴。


血海还可以治疗皮肤病。血海穴还有一个名字,叫“百虫窝”,就是说很多虫子在里面活动的地方。我们想想,会有什么感觉?浑身发麻。荨麻疹,湿疹等很多的皮肤病都是由于血热或者是血燥的原因,而导致生风,从而出现瘙痒等症状。皮肤方面的问题。中医有句话叫做:“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对于荨麻疹,临床上可以单选用血海刺络放血治疗。


“脾经的经穴歌和主治表”

每条经脉的穴位很多,我们不可能逐一介绍。对于经络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其他没有涉及到穴位可以自学。为了方便大家系统记忆脾经的21个经穴和相应的主治,我们把足太阴脾经经穴歌和腧穴主治提要表列一下,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学习。


足太阴脾经经穴歌(共20穴)


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穴在拇趾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足太阴脾经腧穴主治提要表


足太阴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