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書》禪坐的心要,「第十六集」


《西藏生死書》禪坐的心要,「第十六集」

[第十六集]

作者/索甲仁波切

譯者/鄭振煌

禪坐的心要

禪坐是為了喚醒我們自己像天空般的心性,讓我們認識自己的真面目——不變的、構成整體生死根本的純淨覺性。

由於忙碌和散亂的心,長久以來我們就已經看不見內心深處的自性了,然而在禪坐的寂靜中,我們卻可以瞥見它,而且迴歸自性。我們的心,竟然無法保持片刻的寧靜;我們的心,竟是如此焦慮不安,充滿成見,以致於有時候,我會認為自己活在現代世界的城市中,就像死後的中陰身似的顛沛流離,備受煎熬。根據一些資料說,多達百分之十三的美國人心理不正常,這個數字對於我們的生活方式說明了些什麼呢?

我們被分割成許多不同的部分,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不知道應該認同或相信自己的哪一部分。這麼多矛盾的聲音、指揮和感覺爭相控制我們的內心生活,讓我們覺得自己散置各處,沒有人留在家裡。

而禪坐,就是要把心帶會家。

在佛陀的教法裡,認為有三件事情大大區分了你的禪坐,僅僅帶來暫時的放鬆、安詳和喜悅,可以成為你的覺悟以及別人覺悟的重大原因。這三件事情,我們稱為“初善、中善、後善”。

初善來自於覺醒到我們和一切眾生基本上都有佛性,為了體悟佛性,我們必須破除無明,最後則滅苦。因此,每次我們在開始禪修之前,都要以這種覺醒為動機,以下列過去一切諸佛祈禱文的精神,發願將我們的修行和生命,致力奉獻於一切眾生的覺悟:以此修行的力量和真理:

《西藏生死書》禪坐的心要,「第十六集」


願一切眾生都懂得快樂和快樂的原因;

願一切眾生都脫離痛苦和痛苦的原因;

願一切眾生都不離無痛苦的神聖快樂;

願一切眾生心常平靜,沒有太多的執著和太多的怨恨,相信一切眾生平等不二。

中善是指我們進入修行核心的心態,它是由體悟心性所啟發出來的,從這種心態產生不執著的態度,不受任何概念的拘束,覺醒到一切萬事萬物本質上是“空的”、虛幻的、如夢一般的。

後善是指我們禪修結束時,迴向一切功德,並真誠發願:“願修行所獲得的一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皆得覺悟;願它如同一滴水,獻給諸佛為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業大海。”功德是從你的修行中所產生出來的力量和利益、安詳和喜樂。你迴向這種功德給眾生長期、最終的利益,願他們覺悟。

在比較立即的層次上,你迴向功德,祈求世界和平,祈求每個人都能完全免於匱乏和疾病,都能經驗到整體的幸福和永恆的喜樂。然後,因為體悟到一切是虛幻如夢的,你也觀照到,在最深刻的意義上,正在迴向功德的你,你所迴向功德的對象,甚至迴向功德這件事,其實都是性“空”虛幻的。在中陰教法中說,這是結束禪修的方式,可以確保你的修行功德絕不浪費。

這三個神聖的原則——善巧的動機、讓修行成功的不執著的態度和修行結束時的迴向——能夠讓你的禪修具啟發性而又有力。偉大的西藏上師龍清巴(Longchenpa)讚歎它們是“真修行的心、眼和生命力”。紐舒堪布說:“成就完全的覺悟,有了這些就夠了,但少了這些就不完全。”


《西藏生死書》禪坐的心要,「第十六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