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菜根譚》裡的這3句話,擁有不一樣的“處世智慧”

如果我們非要讀一本關於處世智慧的書籍,那《菜根譚》這本書,我們可以好好讀讀。《菜根譚》讀起來我們看不到前一段和後一段有什麼關係,但是讀得多了,將讀過的連成一條線我們才會看到這裡面的大智慧。

下面我們詳細對這三句處世真言加以深入探討,最後再用現在的生活方式聯繫起來,然後串成一條線,用這樣的方法來慢慢讀明白這本處世智慧的書籍。

讀懂《菜根譚》裡的這3句話,擁有不一樣的“處世智慧”

《菜根譚》——洪應明


人人大慈悲,處處真趣味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茅簷非兩地也。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

這裡說到了我們是如何與慈悲、生活中的趣味擦肩而過的。要說每個人都有慈悲之心,單方面從這一點來說,大慈大悲的維摩詰與屠夫劊子手是沒有分別的;生活到處都是樂趣,就此而言,華麗的房屋與簡陋的茅草屋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有區別的是人心常常被各種慾念情感封閉,就在這種封閉狀態下,人的心才會在慈悲與生活中的樂趣在咫尺之間,雖然看似很近,但由於人心的慾念和心中的封閉卻完美錯過,從而遠隔千里。

我們回到開始的小標題看看這些句子的關係,人人皆慈悲,處處真趣味,這句話說明了人人有一顆慈悲的心,以慈悲之心將慾念降低高度,將情感封閉從內心的狹小空間拉回現實,與現實做對比,

因為現實和理想之間都有一條巨大的鴻溝是我們無法逾越的,所以慈悲之心更說明了我們心裡要樸實平凡,即使是不平凡的事,我們也要以平常心待之,這樣我們才會處事不驚,遇到大風大浪會有自己的喘息空間。

讀懂《菜根譚》裡的這3句話,擁有不一樣的“處世智慧”

喘息的空間

以平常之心,去看平常之事,這樣我們會看到生活的真趣味,生活的真趣味就是我們慾望的降低,情感從封閉到開放。生活的真趣味是我們用我們最平常的心,去感受最平常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小到和家人認認真真吃一次飯,小到一個坐在山坡上吹吹大自然的風,感受一下週邊的空氣,這就是用平常之心感受平常生活。

人懷慈悲、感恩之心,人間會慢慢充滿一種瀰漫愛的空氣。

無得罪昭昭,無得罪冥冥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君子要想在大家看得見的地方不犯錯誤,則先要在人看不見的地方端正自己的言行。這就是無得罪於昭昭,無得罪於冥冥。

我們知道,人的身體是整體的,然而這個整體由很多的小部分組成,比如胃、腎臟、心臟、肺等等。這就有了人的肝臟不舒服了,眼睛會比較模糊;腎臟有毛病了,聽覺就會有問題。

疾病往往發生在人看不見的地方,而在人都能看得見的地方發作。這是疾病,人的身體只要有一處不舒服,就會牽動其他地方的問題,但疾病往往有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發生,但恰巧又在很多人面前發作,所以,我們要想預防疾病的發生,我們要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鍛鍊、強身健體、注意飲食習慣。

讀懂《菜根譚》裡的這3句話,擁有不一樣的“處世智慧”

在看不見的地方努力

這句話通過我們最熟悉的器官作比喻一個人想要在大家看得見的地方不犯錯誤,就像疾病發生在人看不見的地方,但發作往往會在人面前,所以,為了不犯錯誤,首先要在人看不見的地方端正自己的言行。

看得見與看不見會有一點點距離,這距離就是我們自己與自己內心的距離,凡事我們多去做做,然後在攤牌上桌面會比不做而攤牌要好很多。

苦心常悅心,得意生失意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人總是在平衡的過程中取悅自己,當一個人坐著不舒服可以換個姿勢來緩和這樣的不適;當一個人在一種環境裡待得越久,就越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這就是人為了平衡自己內心的慾望,所以人還是要從不同環境中的不同生活來充實自己的不完美人生。

就像“苦心常悅心,得意生失意”這句話說的,人傷心痛苦的時候,要保持快樂喜悅的趣味,使自己身心愉悅;當一切順利的時候,就要想到失意遇挫時的痛苦悲傷,使自己心境平和。

讀懂《菜根譚》裡的這3句話,擁有不一樣的“處世智慧”

讓內心處於平衡

你看,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會逐漸失去理智,從而做出魯莽的行為,做出來之後最可怕之處就在於事後又後悔自己這樣做,所以,每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不妨靜下來思考一下使自己愉悅的事情,從而讓這種不理智與理智之間互相制衡起來,這樣我們才能規避未知帶來的損失。

當我們過度高興時,要及時想起自己曾經遇到過的悲傷,從而讓過度高興與曾經的悲傷緩和,從而達到制衡,以免我們過於高興,拔高自己的目標值,然後又稀裡糊塗打了興奮劑一樣覺得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有可能。

這種在悲傷之際喚起開心,在開心之際喚起悲傷是我們要刻意去剋制自己行為之後慢慢鍛煉出來的,並不是你想要制衡,它們立馬就出現了,不是這樣的,而是在你最需要時它們就會躲得遠遠的,在你不需要時它們就會靠得很近。所以我們要在過度悲傷和過度開心中提煉出自己控制的行為信號,然後加以練習,慢慢習得這種隨時調取的功能,然後讓人生中的這兩件事處於制衡狀態。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需要有慈悲之心,要讀懂人世間的真正趣味,從而懂得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端正自己的言行,然後在過度悲傷與過度高興制衡這種不平衡的狀態,從而讓我們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更有趣味。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菜根譚》——(明)洪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