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成名一役

1944年1月5日,蘇軍集結60萬大軍在烏克蘭科松地區發動了鉗形攻勢,決定消滅在這一地區的15萬德軍。

在蘇軍行動之前,德軍就已得到情報,不過希特勒固執己見,不準在此地區的德軍撤退,結果導致在1月28日之時,包括維京師在內的6萬德軍被圍困在科松地區。

希特勒見此,還痴心妄想的命令曼施坦因在外圍建立大包圍圈,企圖消滅這裡所有蘇軍,曼施坦因無奈之下,命令三個黨衛軍的精銳裝甲師去解圍,並且集結後備力量準備貫穿蘇軍的防線。

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成名一役

希特勒

在2月初左右,解圍部隊終於打通了蘇軍防線,直達科爾松南面十幾公里的列斯揚卡,但是蘇軍的增援也迅速朝這邊開來,德軍整個指揮部知道反包圍計劃根本不可能實現了,曼施坦因違抗希特勒的命令,電令被圍困在科松地區的6萬德軍突圍。

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成名一役

曼斯坦因

維京師1.4萬人與1700人的比利時突擊大隊,承擔了此次突圍和掩護任務,2月17日凌晨四點,在夜色的掩護下,維京師潛進了蘇軍的防線。

而蘇軍很快就反應過來,調集兩側的部隊前來堵截,不過還是被維京師突破了三道防線,但是,此時維京師還不能離開此地,他們必須堅守至所有德軍撤離後才能離開。

很快,數倍於他們的蘇聯士兵配合著坦克衝了過來,維京師沒有任何懼意,迅速給以顏色。在雙方都付出慘痛代價後,蘇軍率先敗下陣來,暫緩了進攻。

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成名一役

維京師士兵準備炸燬坦克炮管

趁著短暫的機會,4萬德國國防軍的士兵穿過包圍圈,脫離了危險。不過留在這的一萬多維京師官兵卻被蘇軍緊緊地咬在身後,站至最後,維京師只剩下三輛坦克,但靠著精準的射擊,默契的配合,三輛坦克擊毀了超過100輛的蘇軍坦克,而三輛坦克的成員都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直至死亡。

在付出了巨大傷亡後,維京師丟棄了所有的重型裝備,終於甩掉了蘇軍,在於追上撤退的大部隊後,他們在路上朝天鳴槍慶祝,但卻不知已經有一隻蘇聯軍隊繞到了他們前方。

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成名一役

正在作戰的維京師士兵

埋伏著的蘇軍很快便朝他們開火,坦克和騎兵快速衝進了德軍陣地,而德國國防軍此時亂作一團,只有維京師的師長菲利克斯·施坦因納還保持著冷靜,他迅速讓維京師朝提基什河方向突圍。

最後在維京師的全力攻擊下,蘇軍防線逐漸崩潰,剩餘的德軍才僥倖衝出了重圍。

此役最終結果,在損失了大約3萬人左右後,德軍有3萬4千人,其中包括維京師官兵4千5百人成功突圍,而蘇軍則損失了8萬人左右,這是既1942年火星計劃失利後,朱可夫元帥的第二次失利。

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成名一役

維京師師長菲利克斯·施坦因納(左一)

經過此戰後,維京師又在華沙重創了蘇軍,最後在1945年維京師最後一任師長烏爾裡希解除了外籍官兵的入伍誓言,允許他們自謀生路。絕大多數官兵結伴西行,向美軍投降,在巴伐利亞的戰俘營裡得到禮遇。1945年9月,巴伐利亞戰俘營解散,維京師官兵都回到了各自的故鄉

而原師長施坦因納因違抗希姆萊的種族命令,在1945年2月23日,被調離出該職位去擔任隸屬維斯瓦集團軍群司令部下的收容徵集指揮部指揮官。在1945年5月3日,施坦因納率領殘部在呂內堡向英國軍隊投降,他本人被關押,於1948年4月27日被釋放。1966年5月17日 ,菲利克斯·施坦因納在慕尼黑的家中安詳地去世,享年70歲。

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成名一役

菲利克斯·施坦因納

維京師是納粹帝國三大王牌師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蘇軍在得知對面是維京師都會先呼叫增援。

而維京師大部分由不同國家的人組成,雖然他們是虔誠的納粹信徒,但受施坦因納的影響,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種族屠殺,所以在戰後盟軍並沒有對他們做出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