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得天獨厚,卻發展緩慢,到底是什麼因素阻礙了安徽經濟的騰飛?

靜夜史


安徽位於我國華東地區,與江蘇、浙江、河南、湖北、江西五省接壤,地跨淮河、長江、錢塘江三大水系,地勢由平原、丘陵、山地構成,陸地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00多萬,地理條件較為優越,但也談不上得天獨厚吧?它的地理位置能夠比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這些沿海省份優越?

其實這些年來安徽經濟發展也並不緩慢,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安徽經濟發展迅速,2018年安徽GDP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達到30006.8億元,同比增長8%,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13。

但安徽的整體發展水平確實不高,這主要是相對與東部沿海省份而言的,放眼中西部地區,其實各省份的發展水平差距並沒有那麼大。造成這個現狀的主要因素是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之初,東部沿海省份具有天時地利優勢,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率先發展起來。而步入21世紀,中西部省份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等實施下,發展速度才逐漸趕超沿海省份,因此整體來看,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西部地區,而安徽作為中部地區的內陸省份,與很多中西部省份一樣,發展水平要落後沿海省份一截。

或許不少人會認為,安徽靠近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應該可以發展得更好一點。小編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安徽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不如長三角,因此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強大的虹吸效應反而吸引了安徽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安徽是我國人口流出大省,這對經濟發展未必就是有利的。就像廣東一樣,雖然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但發達的只有珠三角地區,其強大的虹吸效應不僅吸引了來自全國的務工人員,就連省內粵東西北經濟腹地的務工人員也往珠三角地區跑,造成省內經濟發展不平衡。


錦繡中源


本人初中畢業也沒見過多少世面 言論不當之處 多多指教

要是說 論安徽全省我不知道 因為本人是皖北的 但是對於皖北地區為什麼發展不好 我還是可以總結一下的

1 思想觀念 就目前來說 皖北地區50歲以上的人思想上還是以種地為根本 農閒時他們也會出去務工 當然近兩年種植農作物的經濟效益不理想 很多人也放棄了農業 但是還有一部分老人 他們已經喪失了外出務工的能力 只有靠著種植農作物換取生活的必需品

2 教育問題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安徽北部發生了饑荒 吃都吃不飽 更別談上學了 所以有相當一部分文化程度都是相對來說比較低的 等這一部分人長大了 他們沒有學歷 甚至有的不識字 相對來說他們從事的工作和薪酬也是比較低的 當然排除那些自主做生意然後發財的 但是這樣的畢竟少數 可以說他們手裡就沒有可觀的積蓄 所以資金實力不夠

3 交通 其實說起安徽很多人回想著靠近江浙滬 交通一定很方便 這句話對於皖南也許是對的 但是對於皖北地區來說就不適用了 其實截止到目前為止安徽北部的交通網絡都不發達 別說安徽北部了 乃至整個安徽的高速網絡都是有待商榷的 安徽北部的火車站也就阜陽站大一點 但是比起徐州就差了許多 整個安徽北部 無論是高速 鐵路 還是省道 都是很差的

4 國家政策 其實這個問題和河南一些地區是很像的 國家定位是農業 就比如河南的商丘 被譽為豫東糧倉 不可否認 皖北地區農作物產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有些人該說了 可以辦工廠啊 以上說過交通和思想的問題 所以開班工廠是有很多侷限性的 國家不扶持 你私人老闆來著圈地 也不好圈 而且老闆也是來掙錢的 如果說地的承包價格過高人家也不會同意 少了 農民不同意 當然不否認一些人說安徽人的一些不好現象 只能說是可觀存在的事實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

5 人員流失 皖北地區的人 多數都是去江浙滬 北上廣 去務工 導致了 平時的時候村子裡都見不到年輕人 他們出去務工 就在那兒消費 拉動了北上廣 江浙滬的經濟 在本地消費也就是每逢春節在家半個月左右 那些考上大學的 多數都在外地定居 沒有人來建設家鄉的經濟 所以本地人刺激不了本地消費 相應的也就落後一些


塵美漫風零


安徽是內陸山多不靠海,地理位置並不算優越,要說條件得天獨厚的,要數沿江的安慶 池州 銅陵 蕪湖 馬鞍山五城市。阻礙安徽經濟騰飛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但是根源在省會北遷合肥。

沿江五市有經濟基礎,加上文化底蘊深厚的徽州(現黃山)和宣城,構成了經濟比較發達的皖南地區。但是你很難想象這些城市怎麼去省會合肥!結果蕪湖 馬鞍山 包括江北的滁州和江南的宣城被迫融入南京經濟圈。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由於省會在皖北,滬漢蓉南沿江高鐵從南京過江改道江北,撇開了長江五虎。直到2008年年底,南京經濟圈成形,寧蕪鐵路改造遙遙無期,才開工建設南京至安慶的250公里時速寧安城際鐵路,2015年終於建成運行,這時的蘇南沿江五城市早已是飛黃騰達了!安徽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機會。

亡羊補牢 為時不晚,近幾年安徽開始重視沿江經濟發展,合肥合併巢湖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同時南京經濟圈也在加快一體化建設,寧滁、寧馬、寧蕪城際輕軌已規劃完畢,寧宣城際輕軌已升級為350公里時速的寧宣黃高鐵,即將開工。杭黃高鐵也將運行。皖南地區大規模的鐵路交通建設,會給安徽帶來飛躍發展。





漂飄12


全國經濟排名,江蘇和山東位居全國前三,而安徽則是十名開外。而安徽和江蘇本來就是一個省(江南省),清朝才被拆分開。

河南也是如此,安徽、河南和山東、江蘇,正好是南北向的鄰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山東、江蘇沿海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定位不同。安徽和河南一直被定位為農業省,而山東和江蘇則是工業省,安徽的各種大型工業投資都是遠遠落後於江蘇。



皖南、蘇南和皖北、蘇北,語言、文化、習俗等等都是一樣,可以說是同一片水土養育的兩個省份,根本不至於有如此大的差距。安徽的GDP只有江蘇的三分之一,蘇州(17319億)加上南京(11715億),兩個城市就能超過安徽全省的GDP(27518億)。

這也是清朝拆分時的不合理,把江南省最發達的南京、蘇州、常州、徐州、揚州,全部都劃分給了江蘇,而南京和徐州本應該劃分給安徽。可以說,在清朝拆分江南省的時候,就基本確定了安徽落後於江蘇的格局。



我國的經濟發展是政策導向型,建國初期全國前十的城市,東北就佔據了四個,現在已經衰落;漁村深圳建立特區,短短几十年就能成一線城市。這所有經濟現象的背後,都離不開政策和定位,可以說只要願意,任何一個省份都能發展起來,只不過是資源平衡的問題。

安徽人傑地靈,從來都是人才大省,自古就有“皖人治國”的美譽,全國富豪榜有大批安徽籍人士,只不過大都外出經商。例如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祖籍安徽天長,卻在南京創立了江蘇民營企業第一的蘇寧集團。

當年的安慶,是長江五虎之一,實力可以媲美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當年的蕪湖,被譽為“長江巨埠”,是清帝國四大米市之首;當年的徽商是全國第一大商幫,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其實力居於所有商幫之首。

但現在那一切的輝煌都成為了歷史,安徽的經濟目前只居於全國中等水平。落後于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情有可原,但不應該落後於四川、湖北這些內陸省份。所以,安徽的目標應該是十年左右,超過全國所有內陸省份,接近於全國前五的河南(但目標人均GDP遠超河南)。


堅果旅行


1.經濟大體上是什麼水平絕對是國家方針,是上層謀劃。安徽是這麼多沿海省市的鄰居,就註定在前期是為他們提供服務的。是註定!

2.安徽人才不少,教育質量不差,但是被江浙滬虹吸太嚴重。只是被吸還好,關鍵是腦子裡都覺得自己不是安徽人了,所謂精神南京人,精神江浙滬人,靠近南京及皖南的部分人民尤甚。

3.可能大部分人要說,合肥那個辣雞省會那個樣我們沒辦法去發展去落戶。合肥市近十年才重點發展的,之前交通不如蚌埠,經濟不如蕪湖,而十年前省裡重點發展的也是蕪湖馬鞍山等沿江和靠近南京的城市。然而並沒有卵用,南京太近,該怎麼吸就怎麼吸,投入越多吸的越多。所以近年來才反應過來要發展自己省內的城市成為大城市。合肥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只是還沒完全爆發就個個罵他吸血,那是因為還不夠強大。北上廣深吸全國人民的血,現在也沒一個人提起吧,其他省會成都武漢長沙都是吸血高手

4.安徽是農業大省,加上洩洪保下游。

5.皖北人民樸實無華,可能做生意不算很精,而皖南人民自古多才,經商,但又人口少,還有不少背井離鄉落戶江浙滬。

總之我覺得安徽人才不少,可是需要慢慢發展一個大城市吸引人才迴流,讓安徽的優秀青年有用武之地,有平臺施展。如今是合肥發展的大好時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產業結構合理,質量算上乘,主要產業都是未來發展的前沿陣地。只要安徽老鄉能同心協力,安徽發展起來只是時間問題。十年為期,且看後續吧

最後,希望大家有機會參觀一下合肥濱湖區的安徽名人館,政務區的安徽省博物院。


日色冷青松yf


安徽這些年發展速度還可以,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排在前列,發展成績還是不錯的,這點值得肯定!但人均收入、人均GDP、經濟總量與東部鄰居江、浙、滬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這與安徽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才、交通、資源優勢相比,有些讓人不能理解,安徽應發展的比現在更好才是。個人認為,導致安徽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營經濟發展水平低

浙江、江蘇、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水平都比較高,有很多全國乃至世界都很有影響力的品牌企業,如廣東的華為、浙江的阿里巴巴、江蘇的蘇寧等,這些民營企業拉動了關聯產業的強勁發展,支撐起了當地經濟的大半個江山,也帶動了一大批人一起富裕了起來。

民營企業機制活,創新能力強,市場反應快,就業帶動大,是市場經濟中比較有富力的經濟體,對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安徽早期在民營經濟這塊發展就比較薄弱,錯失了市場高速發展擴張的黃金期,很多行業、很多市場被經濟發達省份的民企佔據了領導地位。

二、人才流失嚴重

市場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不同的人才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才不同的理念,不同的人才不同的創造。企業要做成中國一流、世界一流的企業,就要有中國一流、世界一流的人才。最近美國舉全國之力,聯合世界盟友一起圍攻華為,但華為卻淡定應對,從容不迫,越打擊越強,這都是華為凝聚全國、全球一流一才,經過我年的努力建設,已把華為打造的韌性十足,張力十足的結果。

安徽是一個出人才的地方,在全國各地,在各行各業出了很多優秀、卓越的安徽籍的人才,但很多人才卻被江蘇、浙江、上海等發達地區的企業吸引走了,為這些地方的企業服務、創造價值去了。安徽近臨江浙滬,這些地方經濟發達,待遇高,人文環境好,事業舞臺大,很多人才到這些地方工作、創業、發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圍繞機遇的提前規劃不夠

規劃引領發展,不一樣的規劃帶來不一樣的發展路徑與結果。世界、國家、地區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時期,會崔生不同的市場、行業發展機遇,那些地區提前分析、預判準了相應的發展機遇,提前規劃佈局,通過規劃引領相關行業、企業發展,搶點市場發展制高點,經過積累發展,形成勢能,就形成一個龐大、有競爭優勢,有強大生命力的競爭產業集群,推動地區經濟不斷躍上新臺階。

安徽資源豐富,過去靠吃資源求發展的時代,誰的資源豐富誰就能發展的好,比如東北、山西等地。安徽有煤、鐵、銅等礦產資源,這些資源過去也支撐起了經濟的半壁江山。現在光靠吃資源飯不行了,現在已是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時代,科技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以科技為支撐進行產業整合、創新,才能形成競爭優勢。

過去安徽在頂層規劃這塊與經濟發達地區還是有差距的,這些在濟濟高速增長期沒能形成在全國範圍內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經濟發展沒有強勁的戰略支撐點,導致經濟被髮達地區拉的越來越遠,江浙有些地區的一個鎮的產值就能趕上安徽一個縣,乃至一個市的產值。

安徽地理位置優越,人才豐富,科技創新能力強,交通發達,人民勤奮,這幾年相關規劃與佈局佔位高,持之以恆,不斷突破積累,相信安徽發展會越來越好,不斷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大個子師兄


一、地處華東地區內陸的兩個內陸省份為安徽、江西。兩省是離海最近的省份,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省份。安徽省面積14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059萬人,居全國第6位。常駐人口6255萬人,居全國第七位,是中國人口流出大省與農業大省。安微下轄14個地級市,GDP產值27518.7億元,居全國31個省市區第13位。人均GDP(常駐)44206元,居全國第25位,明顯低於全國人均GDP59819元的水平。安徽省人均收入21863元,居全國第16位,也低於全國人均收入25974元的水平。

二、應該說,安徽地處長江金三角腹地,地理條件明顯好於其他內地省市區。但由於中國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京廣鐵路途徑河北及貫穿整個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後抵達廣東廣州,因此上述中國中部三省"近水樓臺先得月"而獲得優先發展的先機,工業基礎、GDP產值規模等都始終強於其東部的安徽與江西。△安徽近年來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而不斷加快發展的步伐。而中部的河南GDP產值居全國第五位。湖北居第七位、湖南居第九位,這些省份也同樣在改善投資環境,在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因此GDP產值居13位的安徽省,欲趕超上述中部省份,難度相當大,任重而道遠…


留研


你說的得天獨厚,應該主要就是指靠近江蘇、浙江、上海這些發達地方吧。如果僅從地理位置上講,這也算不上什麼得天獨厚。江西不也是靠近經濟發達省份嗎?廣東、浙江、福建哪一個沿海城省份經濟不發達?江西雖然和他們相近,也沒有發展起來呀。

而且安徽北部,在歷史上長期受到黃河和淮河的水患,自然災害嚴重,是著名的黃泛區,經濟不發達,貧困人口多。即使是在今天,安徽淮北地區,在全省來說也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宿州、阜陽等北部城市,和南部的安慶、黃山、銅陵等城市相比落後很多。

安徽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放在全國來說屬於中下游的。以2017年人均GDP為例,全國平均水平是5.97萬元,安徽省是4.42萬元,排名全國第24位,在中部六省中,僅高於山西。

進入本世紀以來,尤其是近10年以來,安徽的發展事實非常快的。其中非常亮眼的是合肥的增長速度。有統計數字顯示,過去10年,在所有省會城市中,GDP增速最高的就是合肥。2008年的時候合肥GDP只有4000億元,2018年就超過了8000億。

不僅發展速度快,而且安徽還培養了不少知名企業。就拿汽車產業來說,安徽擁有兩家整車生產製造商——對於蕪湖的奇瑞和位於合肥的江淮。在全國,擁有兩家汽車製造商的省份不多。



近幾年省會除非利用中國科技大學培養的大批科技人才的優勢,發展出了不少科技企業,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科大訊飛吧。據說現在安徽在搞一個什麼“中國聲谷”的產業帶,如果將來搞得好,會成為安徽的一張名片。


不黑不吹,安徽省在全國來說,綜合實力只是處於中等,水平還處於中下游。但這幾年有點厚積薄發的態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題主說的地理優勢吧。由於其離長三角路程不遠,因此在那裡的產業轉移的時候,安徽自然能夠先享受到。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安徽能夠抓住發展機遇,充分利用機會,制定適宜的經濟政策。


財經知識局


阜鷹汕高鐵不修,安徽省經濟很難更上一層樓,大別山,皖南地區急需阜鷹汕高鐵,打通長珠三角與安徽重要交通橋頭堡!











深大壹哥


省會既然在合肥,政府肯定是有政府的考慮,必然有他的道理,個人覺得合肥確確實實不適合做省會,沒有文化底蘊,地理位置也沒有安慶,蕪湖好,也沒有像成都和昆明那樣的旅遊資源。當初中央決定將安徽的省會定在合肥是有全盤考慮的,希望處於安徽中心的合肥可以帶上皖北的城市發展,而結果卻是不盡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