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鳥糞,三個國家大打出手,結果一個海軍覆滅,一個成內陸國

引語:在正常的認知裡,鳥糞是很普通的東西,甚至有很多人討厭它,比如有車一族,如果把車停在樹下,車上很快就佈滿鳥類的便便。但是有這麼三個國家,卻為了爭奪鳥糞大打出手,結果一個被打得海軍覆滅,一個被打成了內陸國,讓我們一起來看下是怎麼回事吧。

一、依靠鳥糞差點成為現代化國家的秘魯

這種鳥糞不是普通的鳥糞,而是由鳥糞形成的磷酸鹽礦,尤其是在南美洲分佈較為廣泛。由於鳥類的便便在這種乾燥的地區不易分解,而這一地區的鳥類又非常多,曾經達到上千萬只,所以鳥糞堆積時間久了便形成了這種磷酸鹽礦,通稱為"鳥糞石"。那這種鳥糞石有什麼價值呢?

19世紀初,隨著世界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人口激增,大量的勞動力湧入到城市。這麼多人,首先要解決吃的問題,原來的農業產量顯然跟不上人口的需求,所以必須要提高農業產量。

為爭鳥糞,三個國家大打出手,結果一個海軍覆滅,一個成內陸國

歐洲工業革命給城市帶來大量人口

怎麼提高農業產量呢?彼時還沒有化肥這種東西,但是一位去秘魯考察的德國化學家意外發現了鳥糞形成的磷酸鹽礦,這種鳥糞石的最大價值便是具有同現代化肥一樣的功能,它富含氮磷鉀,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重要原料。

就這樣,秘魯迎來了國家發展的良好機遇,開始大規模開採鳥糞,出口至歐洲。這種鳥糞的開採其實並不需要很高的成本,僱人就可以了,只是工作的時候氣味難忍,秘魯當時還僱了很多華工。

這種鳥糞石的價格可不便宜,每噸就要十英鎊,秘魯出口了大量的鳥糞石到歐洲,鳥糞的財政收入一度佔到秘魯財政收入的一多半,最多的時候佔到了80%。從1840年到1880年,秘魯大概從中賺取了一億英鎊,這在當時的拉美來說絕對是一筆誘人的鉅額財富。

為爭鳥糞,三個國家大打出手,結果一個海軍覆滅,一個成內陸國

南美洲海岸鳥類眾多

由於錢多,秘魯成為當時拉美的"富豪",還出錢籌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曾經把當時的西班牙艦隊擊退——雖然當時西班牙已經走向衰落,但是海軍實力依然不容小覷,獨立時間並不長的秘魯能夠擊退西班牙,也是很了不起了。

可見鳥糞石對於秘魯有多重要了。如果秘魯能夠利用這些財富,說不定可以完成現代化,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可惜的是,秘魯有錢後沒有想到去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政府貪汙腐敗,民眾貪圖享樂,錯失發展良機,後來伴隨著鳥糞石資源的枯竭和化肥的出現,秘魯再也無法靠鳥糞石發財了,當然這是後話。

為爭鳥糞,三個國家大打出手,結果一個海軍覆滅,一個成內陸國

礦工開挖鳥糞石

二、圍繞一塊不毛之地,秘魯聯合玻利維亞與智利開始幹架

在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國的交界處,有一片叫阿塔卡馬沙漠的不毛之地。本來三國對這片地區都沒有多大的興趣,當初拉美獨立運動之時,三國還曾經是並肩戰鬥的兄弟。不過,當新的利益出現時,曾經的三兄弟鬧翻了臉。

18世紀中期,在阿塔卡馬沙漠這塊不毛之地,發現了大量的鳥糞石。看著秘魯靠著鳥糞石發了大財,其他國家早就眼紅了,況且這塊地區還同時發現了銀礦和硝石。當時的情況是秘魯佔領了較多的地盤,其次是玻利維亞,智利佔領的地區最小,但是智利的實力增長十分迅速,因此一直試圖擴大地盤。為了對付智利,實力弱小的玻利維亞選擇和秘魯結盟,共同對付日益強大的智利。

這個時候,玻利維亞還是擁有安託法加斯塔等港口的沿海國家。戰爭爆發後,玻利維亞和秘魯聯軍一度佔據上風,但是智利很快扭轉戰局,轉守為攻,一步步取得勝利。

為爭鳥糞,三個國家大打出手,結果一個海軍覆滅,一個成內陸國

1879年底,三國進行了關鍵性的一戰,即多洛雷斯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智利軍隊人數較少,但是裝備先進,戰鬥力強。秘魯和玻利維亞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玻利維亞的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兩國聯合作戰的指揮上問題也較多。

戰爭的結果是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聯軍慘敗,智利軍隊取勝,並佔領了整個塔拉帕卡地區

。消息傳到國內,兩國均是舉國譁然,當政者直接下臺,換了新的領導人。

結果證明,換人也沒有用。接下來的戰役中,兩國聯軍還是打不過智利,一退再退。戰爭一直持續到1883年10月,交戰雙方簽訂了《安孔條約》,正式結束戰鬥,智利大獲全勝,控制了包括阿塔卡馬沙漠在內的阿里卡、塔拉帕卡、塔克納等鳥糞和硝石含量最為豐富的地區。

為爭鳥糞,三個國家大打出手,結果一個海軍覆滅,一個成內陸國

結語

這場"鳥糞戰爭"帶來深遠的影響,玻利維亞失去了海岸線,成了貧窮的內陸國。秘魯曾經強大的海軍在佔中幾乎全軍覆滅,只得花大力氣重建,並且失去了發展的最好機遇。最大的贏家是智利,獲得了更多的土地和資源,成為能與巴西、墨西哥相提並論的"南美小霸主"。

點讚美三代,關注富一生,您的支持是作者創作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