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這一古鎮很成功,二十年是“臭水溝”,今成遊客夢中的江南

在讀過木心的《從前慢》之後,多數人都會突然陷入一響的沉默。就在這一晌的沉默中,紅通通的太陽昇起,閣樓上的女人輕輕地推開了窗。黑瘦的小孩正揉著眼睛,叫賣的商販發出聽不見的聲音,太平盛世,流水潺潺。這是一些富有情調卻嚴重斷裂的畫面,也並不是誰的家鄉,好像是在哪本書裡讀過,又像是把些忘了的事想起來。後來知道了,這大概就是江南。

浙江這一古鎮很成功,二十年是“臭水溝”,今成遊客夢中的江南

紹興三味書屋

因受到感召,被一種頗為原始的衝動所驅動,筆者開始尋找江南。第一站,去了浙江紹興,也就是木心祖上和魯迅先生的故鄉。可是真去了之後,實在不知道從哪找起,反倒是參觀那些文章中曾出現的地標時。突然頓悟,名家原來和一般人一樣,都是生活在一片普普通通的土地上。尤其是發現魯迅的故居,和私塾的距離竟然如此之近之後,突然就想到魯迅之所以刻下“早”字,也許是覺得“這麼近都遲到”,實在難為情。

浙江這一古鎮很成功,二十年是“臭水溝”,今成遊客夢中的江南

烏鎮

不能算一無所獲,但總歸沒有找到江南,於是開始讀一些木心的作品。有一天就讀到了《烏鎮》,坦白說,對於烏鎮的第一印象並不好。因為木心是這樣寫的:“房屋傾頹零落,形同墓道廢墟,可是都還住著人,門窗桌椅,動用什物,一概陳舊不堪,這些東西已不足出賣,也沒人竊取,它們要怎樣才會消失呢。”顯然,從美國回來的木心,對於烏鎮的衰敗是痛苦的,甚至還帶著憤怒,更別提什麼歲月靜好和江南水鄉了。

浙江這一古鎮很成功,二十年是“臭水溝”,今成遊客夢中的江南

透著綠光的小河

倘若說木心給筆者帶來的烏鎮,是一座座破敗的老房子,那麼陳丹青帶給筆者的烏鎮,就是臭水溝了。陳丹青這樣說道:“像一個炊煙繚繞、雞鳴水流的地獄。”這和木心筆下的烏鎮並不衝突,破敗的房子裡,住著一些抱守殘年的老人。那些川行的小河仍在,卻因為常年用來清洗馬桶,透著綠光。在某一處犄角旮旯,泡著一隻不慎落水的小雞。偶爾有人泛舟而過,面不改色,只是快速地撐船離開。

浙江這一古鎮很成功,二十年是“臭水溝”,今成遊客夢中的江南

成名後的烏鎮

所以筆者從未想過去烏鎮尋找江南,即便它夾在蘇杭之間,處於京杭大運河的航道上。直至1999年,一名名叫陳向宏的男子來到烏鎮,此後便可以頻頻聽到烏鎮的消息。比如《人間四月天》在烏鎮取景,比如清純的劉若英成了烏鎮的形象大使,還比如2014年在此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似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現場的一些照片傳出來之後,很多同事都把烏鎮列入了“必去景區”。

浙江這一古鎮很成功,二十年是“臭水溝”,今成遊客夢中的江南

夢裡的江南

也正是跟隨同事,筆者終於還是去了烏鎮,準確來說是烏鎮的西柵。那是一個秋天,坐火車再轉汽車,終於來到這個“臭水溝+破房子”的地方。眼前一亮,照片並沒有騙人,確實是江南水鄉的模樣。絡繹不絕的行人,在青石板上優哉遊哉地走著,年輕的姑娘,正坐在橋上拍照留念。窄窄的巷子裡擺了不少盆栽,一部分緊鎖的木門,宣告著烏鎮往日的輝煌。唯有那些綠得不大自然的小河,能使筆者不沉溺於眼前的這場美夢。烏鎮成功了,但筆者沒有。(李雙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