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在這個年代,智能手機、無線網絡似乎已經成了生活的標配。人手兩部以上手機都不是啥稀奇事兒,即便是公共場所也能輕易連上WIFI。


如果不是疫情的發生,如果不是網課的推行,也許很多人想不到,這些唾手可得的東西,對某些人來說,卻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這是前兩天轟動網絡的“鄧州女孩因無手機上網課服藥自殺”事件。女孩在家中排行老二,父親是殘疾人,母親患有精神疾病,是村裡的貧困戶。


大女兒正值高一,二女兒初三要準備中考,小兒子六年級要準備小升初。三個孩子的學校都通知上網課,但家裡只有一部能上網的智能手機。


再加上一些生活瑣事,二女兒一時想不開,賭氣吞下了大量母親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幸好父親發現及時,女孩最終得以脫險。


根據報道,這家人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父親靠補鞋掙來的錢。補鞋就需要趕集,一趟能賺一二十元。家裡三個孩子的年齡橫跨小、初、高,可每個都沒有耽誤上學讀書。家裡有寬帶、有一部智能手機和一部可以拍照的手機,但如果不是這次要上網課,這三個孩子平時根本就沒有機會用到。


貧窮,只是他們的現狀,但他們做錯什麼了嗎?從媒體簡單的報道來看,父親一個人維持一家人的用度和三個孩子的學習,至少是勤勤懇懇地在工作,而不是那種混吃等死的懶人。人生際遇本不同,並不是勤奮努力就一定能奔小康的!很多人在吐槽的網課,在另一些人眼裡,卻是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這次疫情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了日常生活裡很難見到、體味到的辛酸。那些之前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本來也是這個世界真實的一部分啊!


同樣在河南,高三一男生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沒裝寬帶,大冬天每天5點半起床後,8點開始,借用鄰居網絡在釘釘上課。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在四川,高一女孩花半小時走2公里山路,爬上山坐在懸崖壁上蹭網上課。村裡只有村委會才有網,但疫情期間不能進,山上信號好、網速快,上山看網課成了唯一的選擇。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對底層和貧困的孩子來說,尤為適用。這幾個被報道出來的孩子其實很幸運,至少他們在媒體的力量下,大都獲得了學習條件的改善,河南高三男生得到了當地的幫助,四川女生的家裡也終於裝上了寬帶。但還有很多沒有被報道的孩子,因為上不了課,他們的學習又會落下多少,追趕的難度有多大呢?


每天上下班經過小區門口,常爸都能看到那面寫著“共克時艱”的大旗。這場疫情,給14億中國人每個人的生活都按上了暫停鍵,每個鮮活的生命,每個迥然不同的家庭都面臨著不同的難。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承擔這份突如其來的、特別的艱難。


很多原本就在生存線上掙扎的普通人,一下子急速掉落到生存基準線以下,成了實實在在的 “弱勢群體”。家裡因為沒條件上網課而掉隊的孩子是如此,那些做一天拿一天工資的底層勞動者更是如此。


被迫“流浪”的他們


很多外來武漢務工人員,因為封城回不了家,他們拖著行李行走在武漢空蕩蕩的大街,無處可去。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年底結算的工資,都寄回了老家,家裡老小的日常開支、孩子的學費,都指著這筆錢活著。他們身上僅剩下些春運返鄉的路費,沒想到遇到疫情,被困了武漢。


旅店住不起,吃飯太貴。問家裡要點錢生活?他們不捨得,或者說,他們覺得自己不值得。於是他們被迫露宿街頭,住在武漢的公園、地下通道里,成了“臨時流浪漢”。


在最開始的慌亂階段,沒人顧得上他們,商店超市全部關門,泡麵都買不到,他們只能每天去醫院蹭熱水、撿醫院周邊的剩飯吃。


當地志願者和紅十字會給他們發了棉被、棉大衣禦寒。因為需要全城消毒,他們放在地下通道里的床單、被子,被沖洗地面的人淋溼。他們只能抱著溼透了的行李,找下一個地下通道,或是露天公園。


這樣流浪的日子,不知要多久才能結束。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除了在城市裡流浪,還有些運氣更不好的人,則要在高速公路上流浪。


疫情時期,“你從哪裡來”變得很重要。道路封鎖,由於鄂M開頭的車牌、以及湖北天門人的身份,貨車司機肖紅兵的回家之路,變得格外艱難。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上了高速的他,卻找不到下高速的口,就連服務區也不讓進。20多天裡,他只能一路囧途,靠泡麵度日,吃到滿嘴口腔潰瘍,累到自己打自己的臉保持清醒。沒掙到錢,反倒把身上的積蓄都花在了加油上。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視頻裡,肖紅兵一臉疲憊,卻仍看似輕鬆地說:跑了一個多星期了,就這麼晃晃悠悠的。有時候都快睡著了,只能自己打自己的臉。


在被民警救下之後,這位50歲當過兵的中年大漢,忍不住痛哭起來。但下了高速也僅僅是第一步,未來的生存問題才是更迫在眉睫。


妻子沒有工作,孩子即將中考,還有年邁的老人要贍養,全家5口人都指望著這臺車。


湖北疫情何時才能結束?什麼時候外省人才不會對鄂字頭的車輛心存忌憚?什麼時候他才能再次跑上高速賺錢?上得去?且下得來?


而像這位湖北司機一樣,擔心養家餬口問題的人還有很多。


中國有1.73億農民工到遠方打工,目前還有很多人滯留在家裡,困守在疫區。他們做一天工拿一天錢,很多人賺錢僅夠餬口,並沒有多少積蓄。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出租車司機,本期望過年期間能多接幾單活兒,疫情期間,給公司上繳的費用都掙不出來。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還有一些指望著過年期間能多賺些錢的小商販,他們的收入旺季就指著過年前後那段日子,因為疫情,他們的生活急速下墜。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一些個體商戶,甚至把幾年的積蓄都賠進去了。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還有一些人,為了能早點掙錢,做出了被很多人視為笑話的事兒。


為了能去上班,兩名湖北小夥不惜徒步7個小時,從停運的湖北走到湖南,希望可以乘一列開往深圳復工的列車。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但好笑又心疼的是,他倆走錯了方向。


雖然街道上空空蕩蕩,但還是有人“心存僥倖”:


“或許能有個小朋友,願意領走一個氣球呢?”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重慶街頭的“棒棒”,大多來自農村,他們肩上扛著一米長的竹棒,棒上繫著兩根青色的尼龍繩,是重慶街頭的臨時搬運工。很多“棒棒”,靠著肩頭,養活了一家人。


知道生意並不好,這個頭髮花白,背有些駝的人還是選擇出來碰一碰運氣,尋找那個“萬一”的機會。


人來人往,他站在那裡,可只有竹棒和尼龍繩陪伴著他。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看到這樣的新聞,可能有人會免不了要去指責:什麼時候了,還在到處跑?為了賺錢,命都不要了嗎?


新冠病毒會要人命,但不知道下一頓在哪裡同樣會要人命。這就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困境,這就是他們不顧危險、毅然前行的原因。


我們看慣了宏大敘事,我們對每天新增或減少的數字習以為常,但我們看不到的這些“生存碎片”,是更真實的疫情之下的圖景。

疫情之下:你的理所當然,卻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奢求


有些人拼盡全力,才勉強過上了溫飽不愁的生活,而還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部力氣。


寫在最後


每個人出生的起跑線不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而有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到達羅馬。但只要願意努力活下去,就是這世間的平凡英雄。


這個世界總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但溫暖的人心卻可以成為黑暗中的光明。管理者不能因為防疫政策的剛性,而忘記了社會治理中的柔性和溫情。而我們普通人,更應該互相幫助,讓普通人照亮普通人。


疫情讓我們有機會看到這些平時總是遊離在公共視野之外的底層勞動者,也讓我們的孩子——這個世界未來的主宰者們有機會一瞥真正的世間百態。


所以,在告訴孩子勤洗手的重要,給孩子講述逆行的醫護人員努力救人的同時,也別忘了讓孩子看看這世上還有這麼多掙扎活著的人。告訴他們,他們現在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要懂得“惜福”,長大後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幫助那些不如他們幸運的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不取決於它的富人有多少,而在於它對待弱勢群體的關懷是否足夠。


最後,希望大家的工作生活都儘快恢復正常,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度過這段非常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