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织就健康“防护网”


3月10日,《光明日报》第5版刊登了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李飏

撰写的点评文章

《以文明织就健康“防护网”》


专家点评 | 以文明织就健康“防护网”


【专家点评】


  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不仅是个人家庭文明行为生活的映照,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这次疫情大考,不仅对我们生命健康是一次考验,而且对我们生活方式也是一次深刻警示。如何珍惜生命,增强免疫力、防护力,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生活观,将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一个现实课题。


  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从自觉摒弃不良习惯做起。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广东省文明办第一时间发布《广东省加强疫情防控、深化文明实践倡议书》,倡导每个人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食野味”等良好生活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健康。倡导不聚会、不聚集、少移动,摒弃聚众赌博酗酒等歪风陋习,坚持疏堵结合,德法兼治,从我做起,从家庭抓起,从科普学起,积极传播文明健康理念,传授健康知识和防护技能,这些都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夯实了基础。


  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从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抓起。广东各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组织等“三大阵地”作用,采取措施引导群众取消春节期间群体聚会活动,通过党员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者等示范引领,广泛开展“新时代过新年”“我的健康我做主”等文明健康活动;推动年例、行通济、围龙宴等传统习俗,转变为宅家守护、微信拜年、电话问候、读书运动等节日新民俗,让群众过上了一个安静、安全、健康、文明、祥和的春节。这是一个生活观念的极大转变,也是一个时代文明的巨大进步。


  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做起。防止传染性疾病发生,阻断疫情发生源头,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还是要回归自然、回归生命,学会用科学与理智去思考,用规矩与良知去导行。这次疫情大考警示我们,只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人类才能拥有生机勃勃的春天。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必须自觉强化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意识,这是自然所需时代所需,更是新时代公民文明素养所需。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人类文明美好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