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村,誰是種糧大戶!誰下地幹活!

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思想觀念及生活方式發生了明顯轉變。以當前為例,多半以上的農村家庭不再以務農為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外出打工已然成為農民賺錢的主要渠道。在這種背景下,“一畝三分地”的重要性逐漸下降,土地閒置或撂荒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未來農村,誰是種糧大戶!誰下地幹活!


年輕人不願意種地是目前的一種常態,尤其是90後、95後的農二代,要麼考上了學在城市打拼,要麼進廠打工,幾乎沒有人願意留守在家務農。而且,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少20歲及以下的人壓根就沒有務農的經驗,絲毫不知道該如何種地。當前,“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願種地、00後不提種地”是農村的真實現狀,未來或將面臨“誰來種地”的難題。

未來農村,誰是種糧大戶!誰下地幹活!


那麼,如果真的存在這個問題,又該如何破解呢?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計劃用3年時間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紮根農村,服務於農業和農民。

同時,國家希望這一舉措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破解“誰來種地”難題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事實上,無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及服務主體是否能夠改善無人種地這一局面,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種植經營都是未來農村發展的一大方向。而從目前各地實際規模化種植經營模式的成果來看,這一舉措的確能夠很大程度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提高畝產收入,有效解決“誰來種地”難題。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規模化的經營模式就是通過流轉等多種形式集中耕種,解決土地不集中、畝產收入低及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不過,就目前而言,規模化的經營模式尚且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經營規模總體上來看還比較小,產業化、現代化程度低,經營不善、跑路問題層出不窮;

管理不到位、經驗缺乏,沒有完善的培訓制度與相關機制,農民的積極性並不高;

由於資金不到位存在大面積撂荒的情況,許多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騙取國家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