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到底還是封建社會的一個文人

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弱山東之諸侯,山東諸侯並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錯為之說,天下悲錯之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

蘇軾到底還是封建社會的一個文人

這是蘇軾創作的一篇人物評論文《晁錯論》。晁錯殫精竭慮效忠漢室,建議漢景帝消弱山東各諸侯國的實力,於是山東各諸侯國共同起兵,藉著清君側的名義。漢景帝聽信袁盎之言,殺了晁錯。東坡先生則認為晁錯是取死有道,山東各諸侯國打來的時候,晁錯不應該呆在京城,以保全自己。而應該帶兵上戰場,不應該讓皇帝帶兵,這正是招致殺身之禍的原因。

蘇軾到底還是封建社會的一個文人

晁錯作為漢之大臣,為漢室殫精竭慮本無可厚非。為皇帝提出“削藩”的建議,晁錯正是看到了各諸侯國日益強大,皇帝政令不通,對中央集權的威脅越來越大。便建議皇帝“削藩”。但“削藩”觸碰到了各諸侯國的利益。因而各諸侯國起兵反叛,理由是“清君側”。這本來是維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諸侯的好辦法。從而消除地方諸侯對中央的威脅。作為漢景帝也是同意的。但是他作為皇帝,就沒有想到如果一旦頒佈這項政令。各諸侯會有什麼反應,你損害了別人的既得利益。諸侯起兵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什麼不早早調兵遣將以逸待勞。而在七國諸侯打來的時候匆匆佈防。還天真地以為七國諸侯是清君側。還聽信袁盎之言,殺了晁錯諸侯就會退兵。實在是太過天真。東坡先生還說七國諸侯進兵的時候,晁錯不但不帶兵以抗叛軍,反而讓皇帝御駕親征,這就是東坡先生典型的封建文人。

蘇軾到底還是封建社會的一個文人

帶兵打仗豈是兒戲,晁錯不會領兵,而讓其領兵平叛。不是置各將士的生命於不顧,視國家大事如兒戲。難道後方就不重要了嗎?晁錯是大夫,強於內政。留守京師有何不妥。作為皇帝不能善用其臣,這是皇帝的過失。眼見諸侯們坐大而沒有妥善辦法解決,對諸侯會起兵反叛沒有遇見性,這是皇帝的不智。所以我不贊成東坡先生的觀點,這就是皇帝的不明、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